3.3 身体的防卫
一 、选择题
1.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强传播力。下列有关预防该变异毒株传染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的是( )
A.开窗通风 B.接种疫苗 C.佩戴口罩 D.核酸筛查
2.近期, 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下列属于易感人群的是( )
A.隔离治疗的患者 B.患者密切接触者
C.公共物品 D.疫苗
3.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 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 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 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4.近来, 同学们学习相当紧张,有部分同学在精神和体力方面都觉得有些疲倦。如何调节这种状态呢? 下列几种生活方式:
①学习疲倦时, 偶尔听听音乐放松身心;
②少吃蔬菜,多吃肉类食物;
③平时多玩,到考试快到时再“日夜兼程”;
④合理分配学习和运动时间。
你认为可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
B.春天, 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 对他们来说, 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
C.计划性免疫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第 1 页(共 13 页)
D.麻疹痊愈后,人体内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麻疹病毒抗体
6.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 ABO 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 B 型血的血清中, 结果只 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 B 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 A 凝集素 7.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研制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国家,接种疫苗能有效防止感染传染病。以下
对接种的疫苗和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3 页)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8.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汽车加油站吸烟 B.远离毒品
C.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 D.酒后驾车
9.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 80 ﹣ 120nm (纳米),传染性很强。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之一。如图是医用外科口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 175mm
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 5g
C.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
D.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 8×10 ﹣ 5mm ﹣ 1.2×10 ﹣ 4mm
10. “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 HIV 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 HIV 攻击时也会迅 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 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 HIV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 逐步侵袭人体的免 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下列表示 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 HIV 浓度和免疫细胞浓度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11. 《易传》“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如图与我国的太极图象十分相似。Ⅰ 与Ⅱ互相对立,Ⅲ在Ⅱ内, Ⅳ在Ⅰ内。如果Ⅰ代表特异性免疫, Ⅱ代表非特异性免疫,那么应该把 放在Ⅲ,把 放在Ⅳ.(选填“白细胞吞噬作用”和“抗体”)
12.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全人类遭遇的大流行病。某学校为防控新冠疫情, 采取了许多措施:
①每天对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消毒;
②佩戴口罩:
⑧每天晨、午检,监测学生体温:
④对于体温异常的同学马上送隔离室,及时上报等。
第 3 页(共 13 页)
(1)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 。
(2) 接种新冠疫苗,能够刺激 (填“B”或“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属于 (选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免疫。
(3) 从防止传染病措施来看,上述措施①属于 。
13.刘明同学打开水时不慎烫伤了脚,因处理不及时而感染,后经医生诊断,对刘明同学进行输液治疗. (1)刘明同学的脚受烫伤而感染,原因是皮肤受损,人的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 性免疫”) 功能受到影响.
(2) 药液进入刘明同学手背的小静脉后, 通过血液流动到达脚部患处, 需要经过心脏 2 次,其中第 1
次将药液送入心脏的血管是 .
三 、实验题
14.早在 11 世纪,中国医生们就开始操纵免疫系统, 他们将患有天花的病人的疮痂磨碎, 吹进其他人 的鼻孔。这样通常能使这些人患上轻度天花, 防止以后得更严重的病, 在 18 世纪, 人们用干燥后的疮 痂摩擦他们的皮肤, 保护自己不再得病。这些原始的做法引介到英国和美洲殖民地。1771 和 1772 年, 在一场天花传染中, 一个叫 Zabdiel Boylston 的波士顿医生测试了他的一个想法。他的做法是: 他把 他 6 岁儿子和其他 285 个人的皮肤擦破, 将天花疮痂中的脓液擦到他们的伤口上, 结果是在这一场天 花传染中, 所有 286 人除了6 个人以外都幸存下来。
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天花病毒属于 (选填“抗体”或“抗原”)。
(2) 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实施都基于其假设。Zabdiel Boylston 的波士顿医生他把人的皮肤擦破,将天 花疮痂中的脓液擦到他们的伤口上,采用这样的做法去检验自己的想法(假设)。他基于的想法(假设) 是 。
(3) 有人说, 仅看“286 人除了 6 个人以外都幸存下来”这一结果,还无法判断 Zabdiel Boylston 的做法是否成功,若要正确判断是否成功,他的方案(做法) 需要修改。你的建议是 。
四 、解答题
15.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每一个香烟包装上都印有的警告标志,但在我国却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烟民。请
根据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美国每年的吸烟并死于肺癌者 10 万人
第 4 页(共 13 页)
美国每年的吸烟并死于心血管疾病者 20 万人
美国每年的吸烟并死于气肿者 8 万人
美国每年的吸烟并死于胃癌及其癌症者 3 万人
美国每年婴幼儿死亡,并有吸烟的母亲者 2500 人
(1) 吸烟影响健康,危害的主要系统是 。
( 2 )烟头点燃处温度高达 850 ℃,并产生 3600 种 物 质 , 其 中 对 人 体 危 害 最 大 的 主 要 是 、 、 。
第 5 页(共 13 页)
0.3.3 身体的防卫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 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 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C、开窗通风、酒精消毒、佩戴口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C 不符合题意。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 会刺 激人体内的淋巴烟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 人群。 B 符合题意。
D、开展大规模的或者全员的核酸筛查的目的是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 染源的作用。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 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解答】解: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 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 力的人群。
隔离治疗的患者属于传染源,患者密切接触者属于易感人群,公共物品属于传播途径,疫苗属于抗 原。
故选: B。 3. 【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 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 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提高人口素质, 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被蝮蛇咬伤后, 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 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 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故不符合题意;
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 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 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
第 6 页(共 13 页)
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符合题意;
D、注射抗蛇毒血清就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 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解:①学习疲倦时,偶尔听听音乐放松身心,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合理膳食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熬夜学习到凌晨,会破坏人的生物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身体健 康。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合理分配学习和运动时间,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 C。
5. 【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 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与抗原的区别是抗体是后天自身产生 的特殊蛋白质, 而抗原是外来的物质;
(2)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 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 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 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3)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 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 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 A.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 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 错误;
B、抗原, 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 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B 正确; C、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
第 7 页(共 13 页)
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 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 正确; D、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 就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 以后再有麻疹病毒侵 入人体,该抗体就会与此病毒结合, 使其失去致病力,人体就不会患病了, D 正确。
故选: A.
6. 【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 B 型血的血清中,B 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A 凝集素,结果只有丙、 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 A 型或 AB 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 O 型 血,丙为 A 型血,丁就为 AB 型血, 甲为 B 型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丙是 A 型血,丁是 AB 型血, 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 A 凝集原, A 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 O 型血, 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 所以会发生凝集,B 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 B 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 C 错误;
D.甲是 B 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 A 凝集素, D 正确。
故选: D。 7. 【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 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 器官等。
(3)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 是出生后才有的, 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 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 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 病。
【解答】解: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 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 但依然是病 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抗原。注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 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给人体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 B。
第 8 页(共 13 页)
8. 【分析】空气中的可燃性物质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毒品危害身心健康;高压电线危险, 不能在附 近放风筝; 饮酒后人会失去大脑控制,不能驾车。
【解答】解: A.因为油是可燃性物质,在加油站附近会分布着很多油分子,吸烟时会引起爆炸,所以 汽车加油站要禁止吸烟, A 错误;
B、人类一旦接触毒品就会上瘾不能自拔, 使人体对毒品产生依赖性,不能正常工作,丧失一切理智, 所以要远离毒品,B 正确;
C、高压线的电压很高, 在其旁边放风筝, 风筝容易挂到高压线上, 很有可能会发生导电,使得放风筝 的人触电, C 错误;
D、酒精会麻醉小脑,协调性差,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酒后不能驾车,D 错误。
故选: B。 9.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 相应的换算或转换, 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 175mm,符合实际, 故 A 说法正确;
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 5g,符合实际, 故 B 说法正确;
C、人能通过罩体能正常呼吸,说明有空气分子通过罩体, 故 C 说法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 8×10 ﹣ 5mm ﹣ 1.2×10 ﹣4mm,符合实际, 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10.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 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 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 年,人类首次发现 HIV.目前, 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 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当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HIV 首先会迅速繁殖, 之后, 在人体免疫细胞的攻 击下, 大多数 HIV 被消灭,剩余的 HIV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 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其在 坐标中的曲线如图所示: 而人体内免疫细胞的变化情况是:当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细胞在 受到 HIV 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 一段时间以后, HIV 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 免疫功能, 故其在坐标中的曲线变化如图所示:
第 9 页(共 13 页)
故选: A.
二 、填空题
11.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 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 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 是出生后才有的, 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 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 生后才有的, 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是互相对立。白细胞 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如果Ⅰ代表特异性免疫,Ⅱ代
表非特异性免疫,那么应该把白细胞吞噬作用放在Ⅲ,把抗体放在Ⅳ。
故答案为: 白细胞吞噬作用;抗体。
12. 【分析】(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使人或 动植物患病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 淋巴细胞中的 T 细胞不产生抗体,B 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 抗体存在于体液中。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使人 或动植物患病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 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 淋巴细胞中的 T 细胞不产生抗体,B 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 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接种新冠
疫苗, 能够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第 10 页(共 13 页)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①每天对教室、食堂等公 共场所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 病原体
(2) B;特异性
(3) 切断传播途径
13. 【分析】(1)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而且它们的分泌 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生来就有的;
(2) 若给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随血液流动到达病灶的路线是: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患处,因此药物随血液两次 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病灶.据此解答.
【解答】解:(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 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 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 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因此,脚受 烫伤而感染,原因是皮肤受损, 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2) 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发生炎症、病菌侵入时, 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 毛细血管壁, 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 会明显增多; 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随血液流动首次到达病灶的路线是: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脚部患 处.因此药物随血液两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病灶.其中第 1 次将药液送入心脏的血管是上腔静脉.
故答案为:(1) 非特异性免疫 (2)上腔静脉
三 、实验题
14.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 ②表述 这些问题; 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
第 11 页(共 13 页)
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 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 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 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 完善
。
【解答】解:(1)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从免疫学角度看天花病 毒属于抗原。
(2) 波士顿医生他把人的皮肤擦破, 将天花疮痂中的脓液擦到他们的伤口上,由此做出假设:天花疮 痂的脓液中含有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3) 有人说, 仅看“286 人除了 6 个人以外都幸存下来”这一结果,还无法判断 Zabdiel Boylston 的做法是否成功,若要正确判断是否成功,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选取健康状况一致、性别相同、年 龄一致的 20 人,均分为 2 组, 甲组在擦破的伤口上涂擦天花疮痂中的脓液,乙组在擦破的伤口上不涂 擦天花疮痂中的脓液,最后统计在天花传染中的感染者。
故答案为:(1) 抗原。
(2) 天花疮痂的脓液中含有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3) 设计对照实验。如选取健康状况一致、性别相同、年龄一致的 20 人,均分为 2 组, 甲组在擦破 的伤口上涂擦天花疮痂中的脓液,乙组在擦破的伤口上不涂擦天花疮痂中的脓液,最后统计在天花传 染中的感染者。
四 、解答题
15.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吸烟的危害。解答时可以从吸烟对呼吸系统、对他人的危害、长期吸 烟的危害方面来切入。
第 12 页(共 13 页)
【解答】解:(1)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 40 多种致癌物质, 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 其中对人体危害最 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
故答案为:
(1) 呼吸系统;
(2) 尼古丁; 焦油;一氧化碳。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