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为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
C.为防止身体发胖,经常不吃早餐
D.青春期精力充沛,经常通宵学习
2.近年,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人大多为 5 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 实中, 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
A.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
B.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
C.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D.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人类普遍易感。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控 制新冠病毒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下列做法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定期消毒
第 1 页(共 20 页)
B. 测量体温
C. 勤于洗手
D. 隔开餐桌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功能,所以吸毒极易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B.因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的,所以佩戴口罩能阻止病原体入侵 C.因为酗酒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所以酗酒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D.因为香烟中含有焦油等致癌物质, 所以吸烟会诱发癌症 5.某同学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会出现全身红肿,后经医生诊断为花粉过敏,这里的“花粉”是 ( )
A.抗原 B.免疫球蛋白 C.抗体 D.以上都不是
6.2 月 6 日, 台州市禁毒办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教育活动。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 影响人体健康。以下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 )
A.吸毒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B.吸毒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C.吸毒、贩毒严重危害社会
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第 2 页(共 20 页)
7.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 COV) 来袭让世界恐慌,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名“抗疫” 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近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 ﹣ COV)疫苗(腺病毒载体) 1 期临床试 验正式启动。第一批志愿者已经接种了疫苗, 正在度过他们为期 14 天的隔离观察期。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环节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注射疫苗的免疫属于免疫学中的特异性免疫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体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可能是暂时性的
8.每年 5 月 20 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据权威部门抽样调查显示。 2013 年我市某区学生营养
不良率达 19.94%,肥胖率为 11.49%,下列对于饮食与健康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早餐马虎, 中餐对付,晚餐重视
B.每天大鱼、大肉就是营养丰富
C.肥胖的人不缺营养
D.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
9.器官移植的成功是人类医学的伟大成果, 因为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很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 学的概念, 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肿瘤细胞 B.损伤细胞 C.抗体 D.抗原
10.海南坡鹿的运动系统组成是( )
第 3 页(共 20 页)
A.骨骼、肌肉
C.骨骼、肌肉、关节
B.关节、肌肉
D.关节、骨骼
11.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 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 含量来判断。若抽血化验,会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哪一项
是不正确的( )
A.驾驶员呼气时,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 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B.酒精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消化后, 大部分可直接被胃吸收
C.抽血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因血量增多而鼓起, 有利于扎针
D.若饮酒多或快, 酒精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 酒精从肠胃到大脑共 2 次经过心脏 12.今年上半年,我国多地出现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导致多人死亡, 以下有关 H7N9 禽流感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H7N9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为了预防禽流感,不能食用煮熟的鸡蛋和鸡肉
C.不管是否处于禽流感疫区,都应将禽类扑杀掉
D.当出现流感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不擅自服药治疗 13.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传染病,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 采取应对措施.在我国科学家的努力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前不久央视连续 报道,艾滋病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这种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接种疫苗使人类获得的免疫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人工免疫
C.自然免疫 D.以上都是
14.2021 年春晚节目《万事如意》中, 战士战旗杂技团的 10 位演员, 犹如飞舞空中的花之仙子, 展示“吊环”杂技特技,融入舞蹈元素,如梦如幻,绮丽唯美。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是( )
A.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
B.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
第 4 页(共 20 页)
D.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某地为遏制登革热传染病, 科学家在一个小岛 上释放了超过 50 万只被打了“绝育疫苗”(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 的雄性蚊子,这些雄
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染登革热 病的能力。
(1) 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登革热属于 传染病。
(2) 登革病毒和沃尔巴克氏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3)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 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 。
(4) 该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6.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由来已久.目前认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药物是疫苗, 疫苗是一类抗原, 它激发人体产生相应的 .“非典”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 目前采取隔离措施并切断 是有效的控制方法.
17.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流感调查,什么时候流感发病率最高, 根据调查情况统计数据成下表: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发病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人) 52 16 8 8 2 5
女生 (人) 48 14 5 5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13 3 11
流感是一种 传染病. 该校女生的发病率 (填“高于”、“低于”、“等于”) 男生。 流感的发病高峰在 季, 以下预防流感传播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平时经常开窗通风
B、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C、对健康的人进行注射流感疫苗
第 5 页(共 20 页)
D、用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8.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
(1) 我国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 88.18%,人们通过注射疫苗产生抗体,这种免 疫类型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 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 学校落实每日消杀工作,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 的 。
19.今年 4 月 14 日 7 时 49 分,玉树县发生了 7.1 级地震.
(1) 根据如图写出玉树的经纬度 .
(2)从平原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 由于高原上气压低、含氧量少的特点, 会出现呼吸频率和心 率增加的反应,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 细胞会逐步增加. (3)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受伤人员,常会受到致病细菌的感染.下列 (填序号)药品 是地震灾区为了抗感染最急需的.
①维生索 C 片 ②胰岛素 ③青霉素.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较快,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大多是由高脂的饮食习惯引起的。 科学家合成了一种能安全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能否使用这种药物有效改善肥胖?兴趣小组同学 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选取鼠龄相同的、同种健康成年小白鼠若干只,以高脂饮食饲养一段时间后, 将体重相近的肥 胖小白鼠, 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②对四组小白鼠按表格中的方式饲养一段相同的时间(其中乙、丁两组药量相等)。
③每周定期测量小白鼠体重,处理相关数据,绘制各组小白鼠的平均体重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组别 处理方式
甲 高脂饮食, 不吃药
第 6 页(共 20 页)
乙 高脂饮食, 吃药
丙 正常饮食, 不吃药
丁 正常饮食, 吃药
(1) 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
(2) 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结果后,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 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 他们的判断依据是 。
21.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科学家在研制新冠疫苗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以下为检验新研制新冠疫苗效果进行的动物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甲 乙
步骤 1 每组 20 只性别、大小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
步骤 2 注射生理盐水(安慰剂)
步骤 3 3 周后注射新冠肺炎病毒
(1) 表中乙组的步骤 2 是 。
(2) 若甲组小白鼠比乙组小白鼠的发病率高, 则可得出的结论为 。
(3)为了测定疫苗效能的最佳浓度,对实验所做改进可以是 ,3 周后再分别注射新型 冠状病毒, 观察各组小白鼠的患病情况。
四 、解答题 (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7 页(共 20 页)
22.北京时间 2010 年 1 月 13 日 5 时 53 分在海地地区(北纬 18.5,西经 72.5)发生 7.3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公里,造成多座建筑损毁.震中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 22 公里. 随着海地政府 和联合国加紧组织救援物资的发放,饮用水的供应明显改善,但食品仍然短缺. 一个糟糕的情况 是, 街头垃圾越来越多,大小便随处可见,卫生状况的恶化令人担心可能暴发疫情.国际救援队 首席医务官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说,由于灾情较重,大量灾民聚集,垃圾随处堆放, 加 之缺医少药,天气炎热,很容易出现疫病暴发性流行. 国际红十字组织在海地的官员比阿特丽斯 卡罗特基对媒体说,地震发生后第 10 天,一些国际组织已在灾区发现腹泻、破伤风、流脑、呼 吸道疾病等疾病.卡罗特基指出,目前在灾区出现这些疫情属于正常,关键是进行及时、有效的 防疫工作,如接种疫苗等.在太子港灾区,一些地方已开始进行清扫、消毒、接种等灾后防疫工 作.
(1) 海地位于下列哪一地理位置
第 8 页(共 20 页)
A.东半球 南半球
C.西半球 南半球
B.东半球 北半球
D.西半球 北半球
(2) 灾区市民接种疫苗,大范围地清扫、消毒,分别是在哪些环节上控制预防传染病的流 行? 、 .
23.阅读下列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问题。
每年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 HIV 病毒引 起,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免疫功能。 HIV 病毒能够从受感染的人身上通过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物或其它体液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但不能离开活细胞生存。艾滋病至今仍无良药可治, 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1) 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 ,导致人体的 功能被攻击损坏。
(2)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 。
①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
②患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
③与艾滋病病人同一泳池游泳
④与滋病病人共用马桶
⑤与艾滋病病人拥抱与握手
⑥无侮护性接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①③⑥
D.①②③
(3) 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染病是很严重的疾病,避免染上性传染病的最好方法是 。
第 9 页(共 20 页)
0.第三章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分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此题 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健康, 思考解答。
【解答】解: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选 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 按时作息;不吸 烟、不喝酒; 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异性同学建立真诚的友谊等,应当精 中精力,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有利于增强体质,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更应 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同学间互相帮助,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要跟师长密切交流, 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C、不吃早餐,则会感到头昏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成绩, 有 时甚至因血糖太低而晕倒。早餐吃不好, 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发育和健康。长期早餐热能缺乏, 机体就会动用体内积存的糖原、脂肪,甚至分解体内的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样不利于身体的健 康。
D、青春期虽然精力充沛,但不能经常通宵学习, 过度疲劳, 影响身体健康,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
故选: A.
2.【分析】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 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解答】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这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第 10 页(共 20 页)
多种,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 71 型(EV 71) 最为常见。手足口病可 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传染性很强,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即可恢 复健康与大范围传播无直接关系。可见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 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 就餐时 隔 开餐桌,这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 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 B。
4.【分析】吸烟、酗酒、吸毒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大, 特别是人们对吸烟、酗酒的危害认识不 足, 吸烟、酗酒的人数逐年怎多,年龄呈下降趋势。在公共场合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 还大;吸毒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 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活动扰乱社会 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解答】解: A.毒品主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可卡因等。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 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等) 被滥用时,也会成为毒品。吸毒会损害人的大 脑,降低人的免疫力,所以吸毒极易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A 正确。
B、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的,佩戴口罩能阻止病原体入侵, 减少感染 机会, B 正确。
C、酗酒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 使酒精肝、肝硬化的患病率 增高, C 错误。
D、烟草燃烧时, 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 降低呼吸 道的净化作用, 使呼吸道容易受病菌侵袭而患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害物质到达肺内后, 还能诱发肺的疾病, D 正确。
第 11 页(共 20 页)
故选: C。 5.【分析】(1)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 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解:“花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某同学一到 春暖花开的季节就会出现全身红肿,后经医生诊断为花粉过敏,这里的“花粉”是抗原,而免疫 球蛋白属于抗体。
故选: A. 6.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毒品的危害, 据此解答。 【解答】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 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 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 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 因此,为了达到 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 设想。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 要坚决远离毒品, 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 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可见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 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 A.注射疫苗,目的是增强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 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 群, A 正确; B、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 三道防线, 该抗体只对新冠病毒有免疫作用, 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正确;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C 错误;
第 12 页(共 20 页)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有永久性和暂时性的,D 正确。 故选: C。
8.【分析】合理膳食:每日均衡的吃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日早中晚 能量比例为: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解答】解: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 营养物质比例适 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 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
的能量摄入分别占 30%、40%、30%。
故选: D。
9.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原. 解答时可以从抗原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 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 人 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 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
故选: D。
10.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能活动的骨连 接是关节。
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 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 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 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 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 缩和舒张。
第 13 页(共 20 页)
故选: A. 11. 【分析】(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 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 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2) 人饮酒后,酒精进入消化系统, 被胃和小肠吸收。 (3)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 途径不同, 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解答】解: A.驾驶员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 动,这样, 胸廓的容积就缩小, 肺随之回缩, 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正确。 B、胃能够吸收少量水和酒精,酒精进入消化系统后,少部分在人体的胃被吸收,大量吸收主要 发生在小肠处, 错误。 C、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 由于人体四肢的静脉内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 脉瓣, 这样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血管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正确。 D、小肠吸收来的酒精被运至足部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 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足部毛细血管网, 由循环路线可知, 酒 精从肠胃到大脑共 2 次经过心脏,正确。
故选: B。 12.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 切入.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故 A 错误。 B、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为了预防禽流感,不能食用煮熟的鸡 蛋和鸡肉的说法错误。故 B 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没有必要不管是否处于 禽流感疫区,都应将禽类扑杀掉。故 C 错误。 D、当出现流感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不擅自服药治疗,符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故 D 正确。
第 14 页(共 20 页)
故选: D。 13. 【分析】 1.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人人都 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 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 得的, 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2.根据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可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自然免疫即自然获得的而不是人为 产生的,它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婴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 例如,婴儿出生 后 6 个月内对麻疹的免疫,另一种是由于感染过某种病原体而获得的对某种疾病的免力,例如, 感染过水痘或麻疹病毒后获得的对水痘或麻疹的免疫力。人工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而获得的免疫。
【解答】解:通过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叫人工免疫,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 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 B。 14.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 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着它 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 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所以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缺少任 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2) 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解答】解:(1) 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
病和体表传染病。登革热病是经蚊子叮咬人体而传播的血液传染病。
第 15 页(共 20 页)
(2) 登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蚊子是传染途径 中的生物媒介, 因此题干中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因此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它生物属于一个 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 血液
(2) 登革病毒无细胞结构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群落
16. 【分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 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 苗相当于抗原。接种新冠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新冠病毒,属于特 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非典”的疫
苗尚未研制成功,目前采取隔离措施并切断 传播途径是有效的控制方法。
故答案为: 抗体;传播途径。
17.【分析】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 图中表格可知, 女生的发病率低于男生, 男生患病是 16,女生是 14,对比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四个季节,春季的发病率是最高的。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A.经常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 源; C 对健康的人进行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用消毒剂对室内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
第 16 页(共 20 页)
播途径。故选 C。
故答案为: 呼吸道; 低于;春; C。 18.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 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 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 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 从而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 力,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 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落实每日 消杀工作, 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 特异性。
(2) 切断传播途径。
19. 【分析】(1)横为纬,纵为经, 我国位于北半球, 根据图可知玉树的经纬度;
(2)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具有杀菌功能。
【解答】(1)横为纬,纵为经,我国位于北半球,根据如图可知玉树的经纬度东经 96.7°,北 纬 33.1°; (2)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所 以氧气是由红细胞来运输的;
(3)在灾区急需的是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为①维生索 C 片和②胰岛素属于维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只有③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具有杀菌功能,故选③。
故答案是:
(1) 东经 96.7°, 北纬 33.1°;
(2) 红;
(3) ③。
第 17 页(共 20 页)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1) 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是因为身体还没有成熟,正在生长中的小 白鼠需要摄入蛋白质和一定的脂肪,所以对实验不能保证高脂饮料对小白鼠的影响的真实性, 所 以成年的白鼠才能保证摄入的高脂饮料量对小白鼠的影响的有效性。 (2)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是其他条件都相等,是否吃药成为唯一的变量, 所以兴趣 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看这种药物是否能有效改善肥胖。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甲、乙对比,药物是唯一的变量, 对肥胖的影响不大,甲、丙对比, 饮料是唯一的变量,对肥胖的影响较大,所以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改善饮食习惯
更能有效改善肥胖。他们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饮食习惯比药物治疗肥胖更有效。 故答案为:
(1) 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2) 药物是否能改善肥胖
(3) 合理饮食比药物治疗肥胖效果更佳。
21. 【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
【解答】解:(1)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接种新冠疫苗,所以乙组的步骤 2 是注射等量的新冠疫苗。 (2)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若甲组小白鼠比乙组小白鼠的发病率高,则可得出的 结论为新冠疫苗能够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或新冠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3)为了测定疫苗效能的最佳浓度,实验中应增加若干实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新冠疫苗,
3 周后再分别注射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各组小白鼠的患病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 注射等量的新冠疫苗
(2) 新冠疫苗能够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或新冠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3) 增加若干实验组, 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新冠疫苗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18 页(共 20 页)
22.【分析】(1) 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W 和 160°E 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据 此进行分析;
(2) 控制传染病的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1)海地地区的经纬度为北纬 18.5,西经 72.5,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故选 D;
(2) 灾区市民接种疫苗,大范围地清扫、消毒, 分别是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两个环节。 故答案是:
(1) D;
(2)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23.【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 译为“艾滋病”。艾 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 特别是损伤 T 淋巴细胞的免 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危害极大。
【解答】解:(1)根据题干‘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 HIV 病毒引起, 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免疫功能’可知,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 HIV 病毒,导致人体的 免疫功能被攻击损坏。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 (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HIV 传播途径)、母 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 HIV 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 血制品传播(输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 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 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HIV。因此①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②患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⑥无侮护性接触可能传播艾 滋病;③与艾滋病病人同一泳池游泳、④与滋病病人共用马桶、⑤与艾滋病病人拥抱与握手不会 传播艾滋病,故选: A.
(3) 性传染病与性生活直接相关,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洁身自好, 防止不洁性行为。 故答案为:
(1) HIV 病毒;免疫
第 19 页(共 20 页)
(2) A.
(3) 洁身自好。
第 20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