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综合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综合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4-05 16: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3张PPT。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2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本章总结提升目 录3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4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5第一节 │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点、线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三维目标6第一节 │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布局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7第一节 │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理解南昆铁路修建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
1.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重点难点8第一节 │ 教学建议  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五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再给出资料,让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的交通知识,从中选择出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通过广州、广东和全国的实际交通运输状况,使学生明白现代运输方式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通过点、线交织,形成不同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
现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故通过案例1(南昆铁路的建设),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经济、社会、政治,其次是各种自然因素。教学建议9第一节 │ 教学建议  通过南昆铁路、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交通选线对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0第一节 │ 新课导入  [导入一]
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工业的发展总是和交通运输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那么,交通运输对工业的影响如何呢?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新课导入11第一节 │ 新课导入  [导入二]
引入新课: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12第一节 │ 课标展示 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 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结合实例学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2. 了解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
3.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探寻主导因素。课标展示13 ? 知识点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运输、_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________运输和管道运输。 第一节 │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铁路公路航空14 2.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第一节 │ 课前梳理 高 高 机动灵活 强慢差快小 15 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朝着________化、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方向发展。
[注意] 交通运输方式是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交通运输工具是指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管道等。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属于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第一节 │ 课前梳理 高速大型专业16 [思考] 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然原因: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位稳定;流量平稳且无结冰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利于航行。社会经济原因:西欧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开挖运河、整治航道,形成稠密的内河航道网。第一节 │ 课前梳理 17 ?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
  1. 交通运输网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基本形式:________运输网和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3. 影响和制约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技术和________等因素。
4. 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的进步等。
第一节 │ 课前梳理 线点单一  经济 社会 自然国民经济人口城市科学技术 18 [思考] 南昆铁路沿线的气候和植被有何特征?
[答案] 该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一节 │ 课前梳理 19第一节 │ 要点探究?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快速、便捷地进行货物运输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探究20第一节 │ 要点探究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1第一节 │ 要点探究  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用。
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22第一节 │ 要点探究  3. 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图5-1-123第一节 │ 要点探究  例1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1)~(3)题。

图5-1-2 24第一节 │ 要点探究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 B. 铁路 C.河运 D. 海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第一节 │ 要点探究  [答案] (1)C (2)A (3)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第(1)题,航空运输适合贵重、重量轻的物品,图中③重量轻而价值高,适合航空运输。第(2)题,货物④重量轻、价值低,运输距离较短,适宜公路运输。第(3)题,一般重量大、价值低的货物不宜远途运输,这类货物若长距离运输,离不开便利的水运或铁路运输,所以这类货物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26第一节 │ 要点探究? 探究二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其区位选择非常重要,交通运输线和点虽然有不同的类型,但它们的布局都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27第一节 │ 要点探究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28第一节 │ 要点探究  [注意] 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交通运输线的建设过程中的最基础的因素。
29第一节 │ 要点探究  (2)社会经济因素
[注意] 目前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始终是保障因素。 30第一节 │ 要点探究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31第一节 │ 要点探究32第一节 │ 要点探究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岛港和烟台港港阔水深,浪小流缓,不淤不冻,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日照港海岸线平直,浪大流急,但水域深,是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济宁兖州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向外输送。
33第一节 │ 要点探究 材料二 山东半岛局部区域图

图5-1-334第一节 │ 要点探究 (1)日照港与青岛港、烟台港相比,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建立日照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青岛港的腹地比烟台港的腹地广,向西可达郑州、西安。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烟台港与大连港早已开通了汽车轮渡,现在又开通了火车轮渡。汽车轮渡和火车轮渡与采取卸货中转的方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开通火车轮渡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35第一节 │ 要点探究  [答案] (1)海岸线平直,缺乏船舶避风浪的港湾  方便枣庄、济宁煤炭的外运
(2)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发达,服务功能强
(3)好处:可减少货物装卸次数,降低费用,节省运输时间,加快货物的周转。意义:①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②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③减少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6第一节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港口条件的分析能力。由图文材料得出日照港海岸线较为平直,停泊条件稍差。第(2)题,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发达,服务功能强。第(3)题,考查了火车轮渡的好处,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车轮渡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7第一节 │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79,图5.1、图5.2
这两幅图说明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运输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性等,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 38第一节 │ 图表解读 2. 教材P80,图5.3
该图直观地展示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网络化。交通运输网上的点(车站、港口等)和线(公路、铁路、航线等)是构成交通运输网的基本要素,交通网有两种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如铁路网、公路网等;综合运输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如铁路—公路运输网等。根据交通网对经济和地区发展的作用强弱,交通运输网又分为不同的级别或层次,如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等。
39第一节 │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40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
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41第二节 │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三维目标42第二节 │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乡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的调查、评价,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现象。43第二节 │ 重点难点  [重点]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
重点难点44第二节 │ 教学建议  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也会发生变化。
指导学生在学习大量图文资料、对案例2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对人类聚落影响的基本特征和原理,特别是在平原和山区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差异;让学生讨论当地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武之地的,从而激发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学建议45第二节 │ 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学习案例3,明确在学习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内容时,应着重商业中心的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基本构成,商业中心是人口流动大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居民密集的地方兴起;二是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和区位,很多是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46第二节 │ 新课导入  [导入一]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
新课导入47第二节 │ 新课导入  [导入二]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引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人士,要置业(买房),以下因素中,哪三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周边的娱乐项目丰富、房价合适、周边有较好的商业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社区文化浓厚、生活设施齐全、具有升值潜力)
48第二节 │ 课标展示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 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 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及兴衰的影响。
课标展示49 ? 知识点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新的交通方式发展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_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 交通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扩展,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第二节 │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衰落交通干线交通干线50 [思考] 交通运输是影响聚落形成的唯一因素吗?
[答案] 交通运输是影响聚落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聚落的形成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优越的自然条件、发达的商品生产等。第二节 │ 课前梳理 51 ? 知识点二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交通线________,运输方式________,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________平原地区。
2. 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________的交通,很多网点以________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
3. 城市内部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4. ________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引起________的繁荣或衰落。第二节 │ 课前梳理 稀少 单一 小于 便捷 交通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集镇集镇52 [思考] 商业中心仅受交通运输及其布局的影响吗?为什么?
[答案] 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交通,以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但在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程度很高,商业网点往往分布于城市的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口,市场范围最大,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第二节 │ 课前梳理 53第二节 │ 要点探究? 探究一 交通与聚落形态变化的关系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具体如下所示:

图5-2-1要点探究54第二节 │ 要点探究  2.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同时,某种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图:

图5-2-255第二节 │ 要点探究  例1 读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2-356第二节 │ 要点探究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__________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到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______,说明城市的分布向________的地段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57第二节 │ 要点探究 [答案] (1)泉 河流 
(2)泉河淤塞 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58第二节 │ 要点探究? 探究二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原因如下表所示:
59第二节 │ 要点探究 2. 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遵循市场最优原则,为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多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其次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图5-2-460第二节 │ 要点探究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61第二节 │ 要点探究  例2 下图所示为浙江省某一县城商业中心的变化:①是1940年以前的商业中心地,②是1950~1980年间的商业中心地,③是现在的商业中心地,原主要公路和铁路都于1937年建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5-2-562第二节 │ 要点探究 (1)从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影响分析,1940年以前该城市商业中心形成于①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1950~1980年间商业中心移到②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商业中心移到③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3第一节 │ 要点探究  [答案] (1)1940年以前,客货运输以河运为主,陆路运输相对落后,所以该城的商业中心建在码头附近
(2)1950~1980年间,客货以铁路运输为主,河运相对落后了,所以该城市的商业中心转到了火车站附近
(3)现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很大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数量增加了,所在商业中心的规模扩大了。某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对商品运输的控制局面逐步消失,说明该城市的交通运输结构得到了改善64第二节 │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83,图5.6
这是一幅株洲市城区形态发展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株洲位于我国南北干线京广铁路与东西干线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的交会处,是一个典型的铁路枢纽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阅读该图的目的是要明确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促进了株洲市形态的形成,同时又要注意分析城市分布与湘江的关系。 65第二节 │ 图表解读 2. 教材P83,图5.7
读图时要注意分析武汉市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通道,城市的发展也是沿着这三个方向发展,形成沿江分布的城市形态。这种形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如我国的重庆、宜宾等。 66第二节 │ 图表解读 3. 教材P84,图5.8、图5.9
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展示了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闭塞,多沿山谷和河谷分布,居民点、商店稀少的特点。揭示了由于受交通限制,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的密度小。
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平原地区农业用地广阔,公路交通发达(宽阔而平直),居民点、商店众多,尤其是公路交通的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67第二节 │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68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69本章总结提升 │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70本章总结提升 │ 知识网络  【章节主线】本章多通过景观图考查运输方式的特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商业、聚落的影响。学习本章内容,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①利用比较法,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世界某些区域(如日本、西欧等)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②注重把交通运输方式特点与产业活动区位、洋流、风带、自然灾害、等高线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学习。③结合我国重大的交通工程建设热点,分析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④结合城市化知识,能正确分析交通线对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71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整合一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均不同,下面以港口、汽车站、航空港为例加以说明: 整合拓展72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73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74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整合二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
图T5-1 75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整合三 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差异
山区和平原的自然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同,使得劳动产生了地域分工。山区往往需要从平原、盆地调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平原则需要从山区、牧区和丘陵地区调入大批林、牧产品,从而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因此,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崎岖的山区、寒冷的高原等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到那里。山区的商业网点要少于平原地区。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76本章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1)山区的交通线路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和山间谷地布局,线路较弯曲。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平坦,道路受限制,道路布局平坦宽直。
(2)山区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商业网点的密度大,呈多极规模的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河谷地带是山区交通相对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所以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由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所以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所以商业网点密度大。77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例1 [2013·天津卷]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据此回答(1)~(2)题。
(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
A.高速化 B.网络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体验高考78  (2)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79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知识。从题干材料“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可知,这一变化使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实现了联运,体现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第(2)题,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发展变化。“网购”,购物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不需要实际的商业网点,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而网购可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因此C项不正确;网购灵活便利,可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商业联系,故D项正确。80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例2 [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T5-2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T5-281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82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83本章总结提升 │ 体验高考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政区位置等方面去描述。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城市分布的不同特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主要是找两个区域城市分布的差异。由图可以看出,与甲国东部城市相比,该国西部城市分布更密集,主要是等级较高的城市(东部主要是等级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东部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