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有效获取信息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渠道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有效获取信息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渠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4-04-04 14: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一节《获取信息的渠道》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分析信息获取的有关渠道。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意识到信息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要及时的利用信息,就必须准确的获取信息,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学习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性。在本节内容中的难点是根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和信息来源,并获取信息,这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分析出信息的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二)教学内容分析结构图
(三)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教学内容有一条:学习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性。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致力于使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重要性,进而学会如何进行信息需求的分析,最后理解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是本单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本内容学时安排
“获取信息的渠道”部分为1课时。
二、 教学背景
(一)学校
提供机房供学生和老师每人一台计算机、提供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并且可以连接互联网。
(二)学生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己经感受到生活中的信息是丰富多彩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认识信息世界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如何获取需要的信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能够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善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掌握信息获取的常用渠道。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贴近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2、能够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面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态度。
四、教学资源及媒体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典型多媒体作品,配套光盘。
五、教学策略
1、老师采取讲授法,通过名言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意识到获取信息与信息本身同等重要。
2、老师通过问答方式,由问题导入,使学生了解怎么确定信息的需求。学生通过讨论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明确需求分析的过程。
3、老师通过问答方式举例引出直接获取信息和间接获取信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4、老师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安排任务,学生通过任务完成,熟悉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老师以此引出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性。
5、老师通过讲授法和举例法讲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学生聆听老师讲解并与老师互动,通过学习获取信息的具体方式,进一步理解获取信息的意义。
6、老师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等。
本课通过老师讲授法使学生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通过举例法形象的将各个渠道的方法做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老师通过任务驱动法给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再以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解析,以此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引出课题(2分钟)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意识到信息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要及时的利用信息,就必须准确的获取信息。正如很多图书馆都镌刻着一句名言:“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它。”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获取信息与信息本身同等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获取信息的渠道 聆听老师讲解 通过名言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意识到获取信息与信息本身同等重要。
创设情景,展开教学(28分钟) 环节一:确定信息的需求和来源。(10分钟)问题:1、课桌上的螺丝丢了一个,你能去买一个换上吗?(对信息的获取进行分析,见附件图1)2、我错过了上周五浙江卫视播放的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我要怎样才能看这个节目?对信息的获取进行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可以从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信息的载体、期望达成的目标等几个方面来考虑。【讨论】国庆节快到了,你和你的小伙伴们想去北京玩几天,现在你要搜集去北京旅游的相关资料,那你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呢? (见附件表格1) 讨论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由问题导入,使学生了解怎么确定信息的需求。
通过表格内容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的过程。
环节二: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18分钟)获取信息的方式(10分钟)情景1:苹果、橘子、葡萄,你认为哪个甜?如何知道?“要想知道水果的滋味必须要亲口尝一尝”,这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直接获取:主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与食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大脑中留下印象。情景2:在中考过后你们填报志愿时,怎样获取自己想报的高中学校的信息?情景3:你认识猪草吗? 如果不认识猪草,你怎样将猪草割回来?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有一些是利用了一定的外界条件,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称为间接获取信息,即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通俗一些说,就是要借助一定的外界渠道或人来帮助你获取信息。注意: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使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信息,因此两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分不开的。任务1:填写表格“获取信息的方式”(见附件表格2)二、获取信息的渠道(8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2)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3)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4)通过影视资料获取信息(5)通过电子读物获取信息(6)利用数字设备获取信息(7)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对各种方式进行简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情景2:通过哥哥姐姐们的介绍、老师的介绍、网络等。情景3:(1)上网查看(2)查看书籍(3)询问农民(4)把猪赶出去,利用猪寻找答案 通过问题情景,引出直接获取信息的概念。先有学生回答,记录学生的方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间接获取信息的概念。将间接获取信息的概念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了解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的区别和联系。 强调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的联系。
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完成,熟悉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引出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性。
了解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 通过介绍获取信息的具体方式,进一步理解获取信息的意义。
布置任务(15分钟) 任务2:请同学们围绕第四单元选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方面要保证获取的信息紧扣主题,另一方面要尝试通过多种渠道(三种以上)获取信息。完成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填写表格2-1-1(见附件1表格2-1-1),并比较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优缺点,将你的心得记录在电子学习档案袋“我的感受”中。 完成任务,上交电子档案袋。 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流程图
附件1
表格1
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 信息的载体 期望达成的目标
文本 图像 声音 视频 动画
列车时刻表及车票价格 √ 能够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
航班时刻表及机票价格 √
北京市景点分布图 √ 能够安排游览行程
……
表格2
教科书中的事例 获取信息的方式
要了解历史上某些著名人物和事件,可以通过查阅历史书籍、搜集视听资料等方法获取相关的信息 间接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来模拟和呈现事物的运动状态并发现规律与特征 间接
在考古研究中,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 间接
在参观博物馆时,除了听讲解员讲解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观察馆藏的实物来获取信息 直接
要了解一台品牌计算机的性能,可以看产品宣传资料,向有关人员咨询以及阅读各方的测评报告等,当然,自己亲自试用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直接
表格2-1-1 资料搜集情况
主题名称
资料名称 获取时间 获取渠道 资料类型 资料从哪个侧面体现主题
图1
体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理解获取信息的方式
熟悉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
会使用浏览器从网络获取所需信息
学生以前学过的预备技能(入门技能)
入门技能线
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需求分析
包含在教学中的技能
掌握和会区分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
通过搜集相关主题的资料,学会运用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
投影
计算机
认真思考联系实际
展示名言引出课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开始
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
投影
计算机
讲解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投影
计算机
引出直接和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辅助以案例进行解释
认真思考深入理解
投影
计算机
讲授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举例说明
认真思考深入理解
总结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
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种
布置作业
监督辅导
认真思考
完成作业
结束
螺丝
课桌用
需求
购买地?
尺寸?
类型
网络、图书、电视等媒体
父母、专家、同学、厂家
拆下另一个,到商店对比
来源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