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7 16: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B C D
Ⅰ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Ⅱ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 B.B C.C D.D
2.实验室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图一)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最大
C.在0~60s之间pH变化不大是因为氢氧化钠没反应完
D.70s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含有有Na+
3.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加盐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氢氧化钠
B.将CO和CO2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中混有的CO2
C.加热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O
D.加硫酸除去Na2SO4中混有的Na2CO3
4.图所示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溶液pH一定发生变化
B.反应②④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相同
C.反应③一定生成难溶于水的碱
D.反应④一定有元素发生了化合价变化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镁带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C.浓盐酸敞口时出现大量白烟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6.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
A. 石灰石做华表
B. 氢氧化钠改良土壤
C. 熟石灰做干燥剂
D. 碳酸钠制洗涤剂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B.将肥皂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可减轻痛痒
C.黄金经锻打、镂刻制成三星堆黄金面具,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纯铁——Fe
8.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B.霉变的大米加热到280℃以上,再食用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浇灭
D.蚊虫叮咬后,涂抹氢氧化钠溶液来减轻痛痒
9.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
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10.广西龙江河镉超标,严重威胁着民众的饮水安全.为处理镉污染,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烧碱或熟石灰,以及氯化铝,絮凝沉降镉离子,避免被人体吸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是人体必需补充的微量元素 B.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污染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D.烧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C.实验室制氧气时,先用分液漏斗将双氧水加入锥形瓶中,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7.5mL蒸馏水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二、填空题
13.下图是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操作,请说明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的原因   。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H<5.6的雨水叫酸雨,我国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写化学式):
(2)酸性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改良酸性土壤可以加入   。
(3)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通过   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15.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   .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17.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煤气中毒实际是由   (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烧开水的水壶内壁有水垢[为CaCO3、Mg(OH)2]时,可用厨房调料   洗去.
18.“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节日当天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综合题
19.请根据常见金属性质回答问题:
(1)将以下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补充完整。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2)黄金首饰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3)从Mg、Zn、Cu、Fe中选出适当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4)用CuSO4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在以下_______ (填序号)中进行。
A.塑料桶 B.铁桶 C.木桶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用到了上述仪器,它的名称是   ;
(2)实验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3)经过实验三的探究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   ;
(4)实验四不正确之处在于   。
21.用黄铜矿废液[溶质成分为Fe2(SO4)3、CuSO4及H2SO4]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铁并回收铜的生成流程如图,已知:Fe2(SO4)3+Fe→3FeSO4
①步骤①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   。
③步骤Ⅲ中,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   、过滤、   、干燥。
④在生产流程中,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步骤   (选填“Ⅰ”、“Ⅱ”或“Ⅲ”)
22.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碳酸钠 ②甲烷 ③一氧化碳 ④碳酸,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汽车中含有的一种酸是   .
(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浓硫酸溶解放热
14.【答案】(1)SO2
(2)熟石灰或氢氧化钙
(3)煮沸
15.【答案】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减小;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②稀盐酸;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
16.【答案】Al3+;和Fe2+小;Fe十2AgNO3=Fe(NO3) 2+2Ag[Fe+Cu(NO3) 2=Fe(NO3) 2+Cu]
17.【答案】(1)单质
(2)CO
(3)食醋
18.【答案】糖类;;
19.【答案】(1)Al;Ag
(2)黄金的金属活动性弱(或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黄金不易跟氧气反应等)
(3)Zn+H2SO4 =ZnSO4+H2↑(或Mg+H2SO4=CaSO4+H2↑;Fe+H2SO4=FeSO4+H2↑)
(4)B
20.【答案】(1)量筒
(2)五分之一
(3)与氧气接触
(4)把水注入到浓硫酸
21.【答案】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NaOH等;稀硫酸;洗涤;I、III
22.【答案】(1)②;④
(2)C+O2 CO2
(3)CO2;骑自行车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