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训练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
失败说明了 (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
党所宗”的核心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
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
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4.我国近代教育界泰斗蔡元培曾经是一名辛亥革命的志士,他本字鹤卿,后改为孑民,表
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 )
A.排满兴汉 B.教育救国
C.民主共和 D.自由平等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题目为:人民,共有五、六两条,其中第六条规定了人民享
有的14项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临时约法》第二章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
项内容 ( )
A.民族主义方面的内容 B.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
C.平均地权方面的内容 D.民权主义方面的内容
6.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
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的突出特点是 (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7.关注民生问题一直贯穿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
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 )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C.限制小私有者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8.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案
1.A 2.C 3.D 4.A 5.D 6.D 7.D 8.C
9.(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
制、责任内阁制。(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训练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是 (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
A B C D
3.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评价毛泽东“当他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
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指毛泽东 ( )
A.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深刻
B.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领导革命斗争
D.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4.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
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
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句话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新民主主义论》
6.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阶段。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了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开始探索和解决 ( )
A.革命依靠力量和领导阶级问题
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D.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前途问题
7.下列三幅图片从左到右分别是:①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②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政
治报告;③毛泽东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这三幅图片反映的场景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8.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
泽东著作的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
理论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刘少奇
材料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好纲》(摘自1977年《人民日报》)
材料四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比如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毛泽东思想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答案
1.A 2.A 3.D 4.C 5.D 6.B 7.A 8.A
9.(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材料三对毛泽东思想持教条主义、完全照搬的态度。材料四混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概念,有些人想以此来否定毛泽东思想。
(3)一要肯定“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二要正视和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丰富毛泽东思想。
训练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邓小平的下列讲话或谈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 )
A.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在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C.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D.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
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
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
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墨黑
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6.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向科学进军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7.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
成果是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③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和森在1926年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最早将“半封建”“半殖民地”……连为一个完整的新概念,用它来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将它同党要完成的革命使命联系起来。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
——《关于近代中国“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
材料二
中共十三大会场 中共十三大代表谈姓
“资”和姓“社”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三大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这一认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蔡和森、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方面的相同点。
答案
1.A 2.A 3.D 4.D 5.A 6.C 7.D 8.A
9.(1)基本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革命的基
本任务: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2)社会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检测(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
A.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D.要求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
2.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 (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
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 of People’s Livelihood)。其中关
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
等”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4.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
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
界的 ( )
A.政治民主化潮流 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 D.经济全球化潮流
5.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6.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
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
突出特点是 (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7.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第4期上发表理论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
分析》。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C.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8.“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
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作出的选择是 (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
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0.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
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11.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
A.中共十二大上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 D.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1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
孙中山主持临时 中华人民共和 十一届三中
政府会议 国成立 全会召开
关于上述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三次巨变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③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这三次巨变密切相关 ④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巨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高二年级的四位同学在《半月谈》上看到了下面的信息和漫画:2009年4月6日国务
院正式公布了历经3年酝酿、争论的新医改方案。新一轮医改8500亿巨额财政支出,2/3将投向医疗服务需求方。他们各自用“三个代表”的知识说明了这一事件的道理。其中最准确的应是 ( )
A.赵鹏: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李华: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张明:党始终代表中国的思想动向
D.王敏: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上,四幅领袖画像及四个原音重现,象征着新中国发
展历程中四座伟大的里程碑,从思想理念层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见下图)。以前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
16.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观察下列三幅图
片资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在南京就任中华 井冈山会师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
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全会会场
的孙中山
(1)根据图片资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三幅图分别撰写一个解说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影响等)。(8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8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2分)
17.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
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 ?1992年初,邓小平
在中共十二大上 “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体现分别是什么?(6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
答案
1.C 2.A 3.C 4.A 5.C 6.C 7.B 8.C 9.B 10.B 11.C
12.A 13.B 14.D 15.B
16.(1)图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图二:1928年春,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17.(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作用:三民主义
推动了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体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