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一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济环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环境:君主专制强化思想环境:理学禁锢思想,
摧残人性板块一:探思想活跃之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
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⒊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思想,摧残人性。1644年,清军入关板块一:探思想活跃之源板块二:悟思想活跃之道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1.理在生活——反对“天理”
反对儒学的绝对权威,否定“存天理,灭人欲”,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
2.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
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3. 诗文:“真心”写作,反对摹古之风。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认为自私性是人类的天性,
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承认个性,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黄宗羲的批判思想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
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批判思想顾炎武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王朝改朝换代,是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顾炎武的启蒙精神顾炎武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顾炎武《日知录》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顾炎武的启蒙精神:观点: “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但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顾炎武的启蒙精神王夫之的历史观(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板块三:寻思想活跃之果 明末清初,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败叶。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这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思考1: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考2: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是不是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材料 :王夫之是认可封建帝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这从他宣扬忠君,从他诅咒农民起义,不与农民起义军合作抗清等等,就可清晰得出. - ---胡发贵<<王夫之与中国文化>> 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1.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批判中的新发展。
如: “仁政”、“民贵君轻”
----批判君主专制认识:明清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
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
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 。2.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
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没有形成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从而未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转型。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政治经济思想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新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政
策。统治者:八股取士,文化专
制。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
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思考3:在批判宋明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
的新的思想体系。明清思想家有哪些共同主张反映了
当时的时代特征呢?由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哪些精神?思想的独立性,
反对束缚、追求自由,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
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
正统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专题简括 儒家思想演变纵向追寻儒家思想发展中的线性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