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 7 溶液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有些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设计中,正确的是( )
A.制备气体前,先往装置中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C.稀释浓硫酸时,先往容器中装水,后慢慢倒入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沾上被测溶液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3.下列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增强肥效
B.用10 mL的量筒量取9.5 mL的水
C.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测量溶液的pH
C.取固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6.向盛有酚酞试液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到液体呈无色.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所选试剂不正确 的是( )
A.碳酸钙 B.镁条 C.pH试纸 D.稀硫酸
7.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得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是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是点燃前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炸裂是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
D.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四处飞溅伤人是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8.下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物质 血浆 唾液 胃液 尿液
pH 7.35~7.45 6.6~7.1 0.9~1.5 4.7~8.4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9.下列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下后上
B.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C.取用液体药品的规则是:应该按照最少量2mL取用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②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③被加热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B.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没有稀盐酸了,可以用稀硫酸来代替
12.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将酒精灯的外焰直接对准固体药品加热
B.先将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固体药品加热
C.先将试管均匀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内焰给固体加热
D.用酒精灯的内焰直接给药品加热,可节省酒精
二、填空题
13.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
②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 .
③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中措施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加入生石灰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
④20℃把90克NaOH投入到100克水中,配成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⑤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除去Ca(OH)2,
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⑥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填“靠近”或“偏离”)7.
14.下图是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
(2)此变化中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
(3)已知X粒子与氧离子能形成X2Y型化合物,且X元素和比氧元素多一个周期,请画出X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
三、综合题
15.富平栽植柿子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汉代就开始栽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柿子树适宜生长在pH为7.0-8.0的土壤中,常用 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2)未成熟的柿子具有涩味,是因为柿子中含有輮酸(化学式为C76H52O46)。輮酸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柿饼加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柿霜”是在柿饼加工过程中随水分渗出果面,凝结而成的白色结晶。“柿霜”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
②低温真空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我国芦山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由全国各地捐赠的纯净水,矿泉水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其中 (填“纯净水”或“矿泉水”)更有利于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2)地震中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饮用.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才能成为饮用水:
①感官指标;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可以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含有水的pH和硬度两项.甲同学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再测定液体的pH.乙同学认为这种测定液体pH的方法不一定会造成误差.请问在什么情况下不会造成误差 .
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区分.
③病理学指标: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通过 操作,既能杀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17.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
(2)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
18.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替代括号内物质,使之能具有类似的作用(用字母填空).
A、稀硫酸 B、小苏打 C、pH试纸 D、铁粉
(1)用(稀盐酸)除铁锈 .
(2)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
(3)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4)用(石蕊溶液)检查溶液的酸碱性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氢氧化钠;0.14g;AB;47.4%;降温结晶并过滤;靠近
14.【答案】(1)
(2)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
(3)
15.【答案】(1)pH试纸或pH计
(2)19:13
(3)糖类;物理
16.【答案】(1)矿泉水;属于
(2)过滤;当测定的液体显中性时,不会造成误差;肥皂水;蒸馏
17.【答案】(1)不正确;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熟石灰
18.【答案】(1)A
(2)D
(3)B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