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能源的综合利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能源不应大力开发的是( )
A.太阳能 B.风力发电
C.水能发电 D.火力发电
2.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3.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保护资源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铁栏杆上刷一层油漆,以保护金属资源
B.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以保护水资源
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
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行动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 B.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植树造林
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
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弱于O2
6.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它是未来重要的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C.CH4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1×4)=3:1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8.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石油蒸馏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9.目前,某些科研机构研发了以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为原料通过氢化、催化体系等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技术.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此项技术有助于丰富民用航空业的燃油来源
B.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地沟油”流入餐桌会对使用者产生危害
D.“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
C.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可用于清洗餐具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1.下列有关氢气性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D.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它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2.小李同学的化学归纳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B.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先移开导管后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C.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
D.雨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因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而酸性增强
二、填空题
13.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填序号)。
A、氢气便于储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
D、氢气获得成本低
14.盘锦市可供开发的新能源资源丰富,根据盘锦市地处平原,一年四季刮风不止的自然条件,盘锦市还可以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是 ;而盘锦市众多温泉浴池的热水则是直接利用了 .市民家用燃料仍然以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为主,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某居民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燃气灶,现欲使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为使燃料燃烧更充分,需要将燃气灶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或不变”).
1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
(1)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食盐水b蛋白质c液氧d熟石灰e石墨
①可用于农业上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
②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 ;
③牛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
④可用作火箭发射助燃剂的是 。
(2)能源与环境是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①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科学家们又在海底发现了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与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相同,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有关做法对环境保护不利的是 (填序号)。
A.发展绿色交通,提倡公共出行
B.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生活垃圾倒入河道
D.回收废旧电池,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6.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这些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
(2)用过期的玉米和秸秆生产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我国乙醇燃料产量居世界第三,乙醇汽油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8.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公里/小时行驶了40公里.为了有效地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
A.电解水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太阳光分解海水.
三、综合题
19.现代生活中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属于 (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厨房中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d.食盐。
(4)为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 。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化肥材料中硝酸铵 NH4NO3不能与 (填“酸性”或“碱 性”)物质混合使用。请你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为了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常在水中加少量洗洁精,洗洁精所起的是 作用。
20.“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1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2)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 2CO2+3H2O,则R的化学式为
(3)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2),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21.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固体组成与溶质相同)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
(2)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溶液的是 ;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温度应由t1℃升至 ℃;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22.“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填字母)。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
(4)大气中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应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乱砍滥伐森林
B.提倡使用节能灯
C.随手关灯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2H2+O2 2H2O;化合反应;C
14.【答案】风能;地热能;CH4+2O2CO2+2H2O;调大
15.【答案】(1)d;e;b;c
(2)石油;;C
16.【答案】(1)天然气
(2)2H2O 2H2↑+O2↑
17.【答案】(1)不可再生;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2)混合物
18.【答案】C
19.【答案】(1)天然气
(2)金属材料
(3)cd
(4)糖类
(5)碱性;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6)乳化
20.【答案】(1)元素
(2)C2H6O
(3)ac
(4)D
21.【答案】(1)C
(2)C
(3)t3
(4)A=B>C
22.【答案】(1)C
(2)
(3)氢能(或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
(4)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