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元测试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狂犬病 B.贫血 C.流感 D.手足口病
2.19 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 和R,将细菌 S 注入健康牛乙体
内,细菌 R 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 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 S D.细菌 R
3.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防止和控制麻疹, 麻疹疫苗对于接种的儿童来说属于( )
A.传染源 B.抗体 C.抗原 D.抗生素
4.心率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它可用每分钟心跳次数来表示。除此之外,有:①两 次心跳的时间间隔;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 率。这些数字中能反映人体健康信息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②③ D.①③
5.某人对花粉过敏,因此他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经常会出现过敏现象, 其原因是( )
A.花粉有毒, 会危害人体健康
B.花粉进入人体, 会产生有毒的物质
C.花粉为抗原物质,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
D.大量花粉进入人体, 吞噬细胞会争先吞食
6.2022 年 3 月 29 日《浙江省禁毒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 请 根据课本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判断下面不是毒品的是( )
A.吗啡 B.冰毒 C.可卡因 D.蓖麻
第 1 页(共 18 页)
7.2021 年初,我国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启动,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措 施之一。下列有关新冠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新型冠状病毒无需任何处理即可作为新冠疫苗
B.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体,会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C.新冠病毒含有特定的遗传物质核酸,可通过核酸检测甄别个体是否感染该病毒 D.接种新冠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8.2008 年 9 月, 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界定了我国公民目 前应掌握的、与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下列做法有损健康的是( )
A.不随地吐痰
B.不吸烟、不酗酒
C.用肉眼直接观察日食的全过程
D.成年后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9.某学校对学生进行体检时,发现了四名学生分别患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肺结核
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
第 2 页(共 18 页)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C.色盲、甲型肝炎
B.肺结核、甲型肝炎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10.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 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 )
A.中风 B.骨折
C.大面积烧伤 D.溺水导致的心跳骤停
11.2018 年 7 月 15 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 安全问题的关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B.接种疫苗后可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疫苗能够促使人体内 T 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
D.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结核传染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2.李明天天锻炼身体, 而且还接种了各种疫苗, 请你判断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个选项都正确
13.上城某学校的郑老师去青海哈令市(高原低氧地区)支教, 刚来就有头痛、胸闷等症状,后 通过服用抗高反药物缓解了。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服药后,抗高反药物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左心房
B.支教时,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减少
C.半年后,血液中血细胞数目都会显著增加
D.回杭后,会发生胸闷、嗜睡等“醉氧”现象
14.发现煤气中毒者时, 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 )
A.打 120 急救电话 B.开窗通风
C.将意识清醒者撤离现场 D.进行心肺复苏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进入 3 月份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呈多点爆发, 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请回答。
(1) 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的特点。
(2) 下列为预防新冠肺炎所采取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学校要求大家上学放学时要科学佩戴口罩
B.要求师生少聚集、勤洗手,做好教室通风
C.对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D.对 18 周岁以上的人群免费接种第三针疫苗 16.科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人体中血糖含量是通过 调节的(填激素名称)。 (2)我市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各地方特产名果众多。为了获得优质果实, 须用科学的繁殖和管 理方法。许多可用种子繁殖的水果,而果农一般却采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嫁接的方法在生殖类 型上属于 。
17.2022 年春, 新一轮的新冠疫情快速席卷我国 20 多个省。多地爆发的疫情是由奥秘克戎变异 第 3 页(共 18 页)
株引起的, 它隐藏性极强,传染性极高。 (1)多地开展常态式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属于 (填“病原体”或“传染 源”)
(2) 戴口罩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 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 该措施属于 。 18.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 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 接种甲型 H7N9 禽流感疫苗属于 ;
(3) 从免疫学角度看, 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抗体”或“病原体”) 19.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原因, 克拉霉素是一种抗生素, 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旋杆菌, 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请分析: (1) 幽门螺旋杆菌与酵母菌相比,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 (2)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 效会下降, 其原因是: 。
(3) 如果改用静脉注射治疗,则注射后药物至少需要通过左心房 次才能到达胃部。 (4)医学专家发现,如果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很容易使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 从而降低 疗效, 请用生物进化论的知识解释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 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病菌个体有强有弱,抗生素对它进行自然选择, 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资料一:水蚤俗称“红虫”,体小,呈卵圆形, 左右侧扁, 长仅 1~3 毫米。体外具有 2 片壳 瓣,背面相联处有脊棱。后端延伸而成长的尖刺(壳刺)。头部伸出壳外, 吻明显,较尖。复眼 大而明显,可不断转动,在复眼与第 1 触角之间有单眼。吻下的第 1 触角短小, 不能活动;第 2 触角发达有八九根游泳刚毛。腹部背侧有腹突 3~4 个, 前 1 个特别发达,伸向前方。后腹部细 长, 向后逐渐收削。胸肢 5 对,分节, 尾叉爪状。除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各种淡水水域中最 常见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资料二:为研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跳的影响,小张同学选用大小相同健康的水蚤随机分成 第 4 页(共 18 页)
等量的 8 组,在 15℃左右的室温中, 将它们投放到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和清水中, 统计它们 10 秒钟的心跳次数,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水蚤属于哪一类动物? 。
A.鱼类 B.甲壳类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2) 上述图表表明, 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 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 而 。
(3) 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 20%时, 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 。分析其原因, 在 于酒精具有麻痹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4) 该实验给你有什么启示? 。 2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技攻关小组开展某新药物配方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效果的研究。研究过 程如下:选取一定数量以社区为单位正常生活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非药 物干预组; 对药物干预组按一定配方服用药物;分别对两组人员在 14 天中的感冒发病情况进行
监测: 统计实验数据,实验检测报告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专家认为对研究对象要进行健康指导,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作息规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等。你认为进行健康指 导的对象是 (填“药物干预组”“非干预组”或“全体研究对象”);
第 5 页(共 18 页)
(2) 该实验中研究药物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观察的主要指标是 。 (3)该实验研究的药物干预组 1 万多例服用人群中共出现 78 例有不良反应,77 例均自行缓解, 另有 1 例服药后出现过敏样反应,用药后症状缓解,被诊断为药物过敏。结合题目中信息分析该 药物对易感人群是否具有保护意义。 。
四 、解答题 (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今年 4 月由墨西哥城发端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 目前已蔓延全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5
月 11 日, 在四川成都出现了我国内地首例甲型
H1N1 流感患者.
(l)甲型 H1N1 流感是由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是这种传染病的 (选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 从图可知,今年甲型 H1N1 流感发端地墨西哥城处于 板块从方位上看该城位于成都 的 方向.
23.近期,世界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75%的医用酒精”、 56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针对医学专家的说法,网络上流传着“喝高浓 度的酒”、“蒸桑拿”能杀灭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你认为网络上流传的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请
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提供的资料信息做出判断并加以解释。
资料: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 (2) 外界条件(高温、高浓度酒精) 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发挥作用; (3)“蒸桑拿”指将人体处在一定的高温下(60 摄氏度左右) 进行汗蒸。
第 6 页(共 18 页)
0.第三章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解答】解: 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 传染病。而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形成的,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 B。
2.【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 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 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 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 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 S 和 R,将细菌 S 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 R 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
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细菌 S 使健康的牛患病,因此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 S。 故选: C。
3.【分析】(1)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 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 种传染病。
【解答】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
第 7 页(共 18 页)
但依然是病原体,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就是接 种抗原,不是接种抗体。所以麻疹疫苗对于接种的人体来说属于抗原。
故选: C。
4. 【分析】心率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不同时刻、不同压力条件下心率是变化的。
【解答】解:由题知,心率用每分钟心跳次数来表示,是反映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 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 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 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 的心率;
由①②③可推出每分钟心跳次数(即心率),可以反映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 不同条件下,人的心率变化较大,根据④可以更全面的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所以, 这些数字都能反映身体的健康信息。
故选: A. 5.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免疫的功能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 在风或虫的作用下,在空气中传播,有些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花粉 后,便会产生过敏反应, 即花粉症。
【解答】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 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 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 衡和稳定。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花粉为抗原物质,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即抵 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故选: C。
6.【分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一 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 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 想。
【解答】解: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常见的毒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 鸦片;第二种,海洛因;第三种,冰毒;第四种,吗啡;第五种,大麻;第六种,可卡因;第七 种,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蓖麻是一种植物,不是毒品。
第 8 页(共 18 页)
故选: D。 7.【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 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 人群等。 【解答】解:A.天然新型冠状病毒不能作为新冠疫苗, 灭活的病原体才可以作为疫苗, A 错误。 B、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B 错误。 C、病毒的核酸具有特异性,新冠病毒含有特定的核酸,可通过核酸检测甄别个体是否感染该病 毒, C 正确。 D、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增强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抵 抗力,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 错误。
故选: C。 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 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 【解答】解: A.痰中可能含有一些治病的病菌, 随地吐痰会导致一些病菌随着飞沫到达健康人 的身上,所以不要随地吐痰。故不符合题意。 B、吸烟的危害有:烟草中的尼古丁使得血管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的负担, 容易引发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酗酒的危害有:酒中含有酒精,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物质沉淀 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所以要 不吸烟、不酗酒。故不符合题意。 C、看日食时间长了会灼伤眼睛, 所以在观看日食的时候要配备一定的防护措施。故符合题意。 D、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ml,血浆和血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器官的造血功能。而且献血是 18~65 周岁成年公民的义务, 符合献血条 件的人应自觉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
第 9 页(共 18 页)
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解答】解: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 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可见 B 正确。
故选: B。 10. 【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情况下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然后作出正确选择.
【解答】解:心脏骤停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救护。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 然失去有效的舒缩功能,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其病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心原性心脏 骤停,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另一种是 非心原性心脏骤停,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雷电击
伤、溺水、惊吓等。
故选: D。
11.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 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2)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 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 是病原体,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A 正确;
B、接种疫苗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B 正确;
C、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增强抵抗力, 从而避免 传染病的感染, C 错误;
D、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的
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D 正确;
第 10 页(共 18 页)
故选: C。 12.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 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 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传染 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病人的排泄物, 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 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李明天天锻炼身体,而且还接种了各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 群。
故选: C。
13. 【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为:
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第 11 页(共 18 页)
有无细 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 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 (4.2×1012/L) 最大 (4.0 ﹣ 10.0)×109 个/L 最小 100~300×109 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答】解: A.服药后,抗高反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将通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右心房,A 错误。
B、高原地区缺氧,引起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会加大经过 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 B 错误。
C、在高原下生活半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 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 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 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但不是血细胞数目都会显著增加,C 错误。 D、老师回杭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 症状, 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造成的, D 正确。
故选: D。 14. 【分析】煤气中毒:煤气中含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苯、酚、氨等。高炉煤气 和发生炉煤气含一氧化碳高, 吸入人体后,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 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 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 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 慢, 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 而不能被血液运 输到组织细胞, 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引起中枢神经障碍,轻者头疼、晕眩、耳鸣,恶心,呕吐, 重者两腿不听指挥、意志障碍、吐白沫, 大小便失禁等, 严重的昏迷以至死亡。
【解答】解:煤气中毒应急措施 家庭中如发生煤气中毒,主要采取:(1) 立即打开门窗,移病 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2) 松解衣扣,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 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 外按摩。 (3) 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
第 12 页(共 18 页)
里等。轻、中度中毒者, 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 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 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 立即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液 50 毫升,加维生素 C500~1000 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 2 天, 每 天 1~2 次, 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 昏迷者 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故选: B。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 感人群等。
【解答】解:(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 A.学校要求大家上学放学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可以切断病原体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故 A 不符合题意。
B、要求师生少聚集、勤洗手,做好教室通风,可以切断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等传播,属于切 断传播途径,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属于传染源, 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 染源, 故 C 符合题意。
D、对 18 周岁以上的人群免费接种第三针疫苗,能够使易感人群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属于保 护易感人群,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 流行性。
(2) C。
16.【分析】(1)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作用。
(2)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 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 第 13 页(共 18 页)
的植物体。
【解答】解:(1)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 它 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 含淀粉的食物, 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人体中血糖含量是通过胰岛素调节的。 (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 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
故答案为:(1) 胰岛素
(2) 无性生殖 17.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 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属于传染源。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们采取的预防传染病 的措施中, 戴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 防止飞溅,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 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18. 【分析】(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 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 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人唾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种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2)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型 H7N9 禽流感疫苗后可以使人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第 14 页(共 18 页)
(3)从免疫学角度看,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 免疫。
故答案为:
(1) 非特异性。
(2) 保护易感人群。
(3) 抗原。
19.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 细菌 真菌
个体大小 单细胞 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 型
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 有 DNA 集中的区域, 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解答】解:(1) 幽门螺杆菌是细菌,酵母菌是真菌, 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成 形的细胞核. (2)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 效会下降, 其原因是:淀粉制的胶囊在胃中不会被消化。
(3) 如果改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则注射后药物至少需要通过左心房 1 次才能到达胃部。具 体路线:体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 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胃部毛细血管。
(4) 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抗药性强的细菌生存下来, 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淘汰了。 故答案为:(1)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 淀粉制的胶囊在胃中不会被消化。
(3) 1。
第 15 页(共 18 页)
(4) B。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分析】(1)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 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 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 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 醉神经系统的作用,酒精还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解答】解:(1)水蚤的体表有外骨骼, 足和触角均分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2) 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 0、1%、3%、5%、8%、10%、15%、20%,对应 的水蚤心率分别是 33、30、28、24、22、21、18、0 (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 度的影响, 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3) 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 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 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 0),引起死亡。因此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4)该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不酗酒,以减少心脑血 管疾病的发生。
故答案为:
(1) B
(2) 酒精浓度;逐渐减少
(3) 心跳停止;
如图示注意:图象美观; 数据轴数据表示
科学、规范。
(3) 死亡;麻醉
(4) 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饮酒, 不酗酒,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1.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 第 16 页(共 18 页)
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 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这个不同的条件, 就是唯一变量。选取一定数量以社区为单位正常 生活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非药物干预组。对药物干预组按一定配方服用 药物, 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进行健康指导的对象是全体研究对象。 (2)因为该实验中研究药物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作用,所以研究人员观察的主要指标是感冒发病 率。
(3) 根据题目信息: 该实验研究的药物干预组 1 万多例服用人群中共出现 78 例有不良反应,77 例均自行缓解,另有 1 例服药后出现过敏样反应,用药后症状缓解,被诊断为药物过敏。说明该 药物对易感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不良反应率在总人数中比例不高,且大部分能够自我缓解药物干 预组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该药物配方对易感人群是具有保护意义。
故答案为:
(1) 全体研究对象。
(2) 感冒发病率。
(3)由于不良反应率在总人数中比例不高,且大部分能够自我缓解药物干预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因此该药物配方对易感人群是具有保护意义。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 【分析】(1)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来分析;
(2) 根据板块的分布以及地理位置来分析。
【解答】解:(1) 甲型 H1N1 流感是由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是这种传染病的 病原体;故答案为: 病原体;
(2) 从图可知,今年甲型 H1N1 流感发端地墨西哥城处于美洲板块;由“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可知, 从方位上看该城位于成都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 美洲;东南。 23.【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第 17 页(共 18 页)
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解答】解:网络流传的这两种说法错误。理由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 染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外界条件(高温、高浓度酒精) 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发挥作 用。而高浓度的酒经人体食用后酒精并不会经过肺部器官;人体蒸桑拿时处在一定的高温下,但 并不意味着人体肺部器官能达到高温,这是因为人体有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将人体的核心温度维 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这就意味着通过“喝高浓度的酒”、“蒸桑拿”并不能杀灭 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
故答案为:网络流传的这两种说法错误。因为新冠肺炎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外界条件(高 温、高浓度酒精) 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发挥作用。而高浓度的酒经人体食用后酒精并不会经过 肺部器官, 人体蒸桑拿时肺部器官不能达到高温。
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