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考点一、氧化反应
(1)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2)剧烈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剧烈,如硫、铁、磷等物质的燃烧。
【能力拓展】
①物质跟氧(指氧气或化合物中的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不能将氧改为氧气,否则会将氧化反应的范围缩小。
②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③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给别的物质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叫氧化剂。
④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典例1:(2022八下·金东期末)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
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
【解答】如果反应物有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那么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A、B、D中,生成物都不是一种,只有C中生成物只有一种,那么C反应为化合反应。
变式1:(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 B.水→氢气+氧水(通电)
C.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D.甲烷+氧气→燃二氧化碳+水(点燃)
【答案】A
【解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据此分析。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有氧气参加,为氧化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水→氢气+氧水(通电),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点燃),有氧气参加,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有两种,肯定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变式2:(2021八下·台州期中)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氨气+氧气 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 水 D.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答案】ABCDF;ACEF
【解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解答】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F;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EF。
考点二、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二)自燃
(1)概念: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气,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2)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积累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失),时间久了极易自燃,引发火灾。森林中长期堆积的枯枝落叶自燃后会引起森林大火。
(三)爆炸
(1)定义: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但车胎爆炸、高压锅爆炸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比较和联系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 物质在空气中缓慢地进行的氧化反应,温度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因缓慢氧化而不断堆积热量,使得可燃物的温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现象 非常剧烈,伴随着发光、发热 剧烈的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及气体的急速膨胀,有爆炸声 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发热 不经明火点燃的可燃物的自发燃烧
实例 木炭的燃烧;酒精的燃烧;镁带的燃烧 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爆炸矿井中的瓦斯爆炸 铁生锈;食物腐败; 人呼吸 白磷自燃
典例1:(2022八下·武义期末)如图甲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图乙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水平略向下放置的状态。两者相比后者燃烧更旺更久,其原因是( )
A.图甲的火柴梗着火点低
B.图甲中空气中氧气不足
C.图甲的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图甲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图甲和图乙中的火柴梗相同,因此着火点相同,故A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的氧气情况相同,故B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火柴梗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故C错误;
图甲中火柴梗在火焰下方,火焰无法对火柴梗进行加热,因此火柴梗的温度不容易到达着火点而熄灭,故D正确。
变式1:(2022八下·新昌期末)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属于化合物 B.锥形瓶中放水可以吸收生成物
C.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答案】C
【解析】A.纳米铁粉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A错误;
B.锥形瓶内的水可以吸收铁燃烧生成的热量,防止熔融物直接低落瓶底,造成瓶底炸裂,故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铁粉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而放出的热量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由于后者对压强的影响大于前者,所以气球体积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由于温度降低,因此气压减小,则此时气球体积减小,故C正确;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故D错误。
变式2:(2022八下·婺城期末)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现象回答:
(1)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 。
【答案】(1)C
(2)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1)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说明金属X的着火点等于或略低于石蜡蒸气的着火点250℃,故A、B不合题意;
如果金属X的着火点为20℃,那么在常温下就会燃烧,这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故选C。
(2)“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变式3:(2022八下·温州期末)182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偶然发现原本在常温下不能和氧气反应的酒精,在铂丝表面却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但铂丝却完好无损。据此他制作了一种 铂丝打火机(如图所示) ,它以酒精为燃料,盖子上装有铂丝。使用时打开盖子,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等待片刻铂丝上的酒精即可被点燃。
(1)铂丝在该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2)酒精在铂丝表面缓慢氧化反应属于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点燃,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气未立即燃烧的原因是 。
【答案】(1)催化剂(2)放热反应(3)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解析】(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所有的氧化反应都会向外放出热量;
(3)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铂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因此作用是催化剂。
(2)酒精在铂丝表面缓慢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3)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点燃,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气未立即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考点三、灭火与火灾自救
(一)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方法
灭火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如下表所示:
灭火的方法 目的
(1)用水灭火 (2)吹灭蜡烛 (3)油锅失火倒入大量青菜 降低温度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油锅失火盖上锅盖 (3)实验台上酒精灯着火用湿布盖灭或用沙子盖灭 隔绝氧气
(1)森林灭火开辟隔离带 (2)关闭煤气灶阀门 移走可燃物
①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火灾自救的措施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然后拨打“119”报警求助。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上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停电被困。
(2)如果你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应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人;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及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等。
【能力拓展】
①图书馆、用电器、油类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来灭火,否则会造成图书被破坏、触电等意外事故。
②电路设备或电线、线路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③活泼金属如镁、钠等着火时,既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水、二氧化碳都会与金属镁、钠发生反应,应使用干沙土来灭火。
典例1: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答案】(1)ACD
(2)2Na+2H2O=2NaOH+H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C;D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解析】(1)化工厂的仓库中有易燃、易爆物,不能接触明火,所以应粘贴易燃品、易爆品和严禁烟火的标志;
(2)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水能灭火是水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水蒸发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正确;B、 危险品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灭火 ,错误;C、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以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正确;D、 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正确;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变式1:(2021八下·丽水期末)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只要有一个因素不满足,那么就可以灭火。
【解答】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变式2:(2021八下·仙居期末)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脱离接触,因此可在短时间内灭火,故A正确,而B、C、D错误
变式3:(2020八下·温岭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
(3)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 。(答一种即可)
【答案】(1)有充足的空气(或氧气)(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3)隔绝空气(4)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解析】(1)根据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根据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分析;
(3)根据隔绝氧气可达到灭火分析;
(4)根据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分析。
【解答】(1)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所以铅超标与咬铅笔无关;
(3)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利用的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灭火原理;
(4)因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所以火场逃生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1.(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解析】“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而A、C、D错误。
2.(2021八下·苍南期末)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己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探究影响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氧气与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水温,则X应该为O2,而Y的温度应该低于白磷的着火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
3.(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答案】A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4.(2020八下·吴兴期末)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温度达到260℃时,③中红磷开始燃烧,而④中无烟煤没有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要得到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必须控制可燃物的种类和温度相同;①③中分别为白磷和红磷,因此无法得到结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温度都达到60℃时,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③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二者对比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不合题意。
5.(2022八下·诸暨期中)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①中,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
C.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实验过程②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答案】D
【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过程①②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选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解答】A.步骤①中b处的红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通N2,不燃烧,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②中b处的红磷,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步骤②中b处的红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然后通O2,燃烧,而a处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6.(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答案】D
【解析】(1)(2)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故A错误;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它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水的温度,因此它不能燃烧,故C错误;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正确。
7.(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A.此组实验中,白磷放在玻璃管内,与水不接触,则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1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因此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2中烧杯中为冰水,温度很低,则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红磷与白磷都具有可燃性,但是白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80℃,因此图3中换成红磷不会燃烧,故D错误符合题意。
8.(2020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
(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A.火柴头先被点燃 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
(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
(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A (2)助燃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火柴头和火柴梗同时放在铜片上加热,那么它们的温度肯定相同。如果火柴头先燃烧起来,那么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高;
(2)氧气不能燃烧,但是可以帮助物质燃烧,有助燃作用;
(3)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当观察到火柴头先被点燃的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
(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9.(2021八下·长兴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1)氧气(助燃剂) (2)A;C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对整个装置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过程①中,a处白磷和b处的白磷都与氮气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它们没有燃烧起来,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助燃剂)。
(2)A.P2O5为很细的白色粉末,而湿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气,故A正确;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因此红磷不可能燃烧,故B错误;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它没有被加热,即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10.(2021八下·拱墅期末)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11.(2021八下·台州期中)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答案】外焰温度最高,火柴头向下的话,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容易着。并且燃烧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头向上的话,内焰很难点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灭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燃烧的火焰是否能够给火柴棍加热即可。
【解答】外焰温度最高,火柴头向下的话,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能够不断的给火柴棍加热,容易着。并且燃烧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头向上的话,内焰很难点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灭。
12.(2022八下·武义期末)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探究燃烧的条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②冷却至室温;③ 通入 O2,点燃酒精灯。
(1)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选择合适的燃料】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3)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4)有资料显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 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
【答案】(1)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CH4(甲烷)
(3)生成水无污染
(4)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2)根据表格提取信息即可;
(3)分析产物是否会污染环境;
(4)可从地壳中的储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方法分析。
【解答】(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氧气这个因素,故选实验①③,那么现象为: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放出的热量没有甲烷高,且二者都容易发生爆炸,则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甲烷。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而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则: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生成水无污染。
(4)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
13.(2022八下·金华期中)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无污染环保
(3)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等合理答案请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a图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排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b中容器是封闭的,生成的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使燃料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燃料目的的建议。
【解答】(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可燃物相同且温度相同,而改变有无氧气这个条件,故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无污染环保。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具体的建议: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考点一、氧化反应
(1)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老化。
(2)剧烈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剧烈,如硫、铁、磷等物质的燃烧。
【能力拓展】
①物质跟氧(指氧气或化合物中的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不能将氧改为氧气,否则会将氧化反应的范围缩小。
②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③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给别的物质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叫氧化剂。
④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典例1:(2022八下·金东期末)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
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
变式1:(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 B.水→氢气+氧水(通电)
C.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D.甲烷+氧气→燃二氧化碳+水(点燃)
变式2:(2021八下·台州期中)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氨气+氧气 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 水
D.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考点二、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
(二)自燃
(1)概念: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气,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2)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积累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失),时间久了极易自燃,引发火灾。
(三)爆炸
(1)定义: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但车胎爆炸、高压锅爆炸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比较和联系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 物质在空气中缓慢地进行的氧化反应,温度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因缓慢氧化而不断堆积热量,使得可燃物的温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现象 非常剧烈,伴随着发光、发热 剧烈的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及气体的急速膨胀,有爆炸声 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发热 不经明火点燃的可燃物的自发燃烧
实例 木炭的燃烧;酒精的燃烧;镁带的燃烧 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爆炸矿井中的瓦斯爆炸 铁生锈;食物腐败; 人呼吸 白磷自燃
典例1:(2022八下·武义期末)如图甲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图乙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水平略向下放置的状态。两者相比后者燃烧更旺更久,其原因是( )
A.图甲的火柴梗着火点低
B.图甲中空气中氧气不足
C.图甲的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图甲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变式1:(2022八下·新昌期末)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属于化合物 B.锥形瓶中放水可以吸收生成物
C.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变式2:(2022八下·婺城期末)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现象回答:
(1)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 。
变式3:(2022八下·温州期末)182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偶然发现原本在常温下不能和氧气反应的酒精,在铂丝表面却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但铂丝却完好无损。据此他制作了一种 铂丝打火机(如图所示) ,它以酒精为燃料,盖子上装有铂丝。使用时打开盖子,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等待片刻铂丝上的酒精即可被点燃。
(1)铂丝在该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2)酒精在铂丝表面缓慢氧化反应属于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点燃,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气未立即燃烧的原因是 。
考点三、灭火与火灾自救
(一)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方法
灭火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如下表所示:
灭火的方法 目的
(1)用水灭火 (2)吹灭蜡烛 (3)油锅失火倒入大量青菜 降低温度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油锅失火盖上锅盖 (3)实验台上酒精灯着火用湿布盖灭或用沙子盖灭 隔绝氧气
(1)森林灭火开辟隔离带 (2)关闭煤气灶阀门 移走可燃物
①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火灾自救的措施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然后拨打“119”报警求助。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上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停电被困。
(2)如果你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应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人;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及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等。
【能力拓展】
①图书馆、用电器、油类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来灭火,否则会造成图书被破坏、触电等意外事故。
②电路设备或电线、线路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③活泼金属如镁、钠等着火时,既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水、二氧化碳都会与金属镁、钠发生反应,应使用干沙土来灭火。
典例1: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变式1:(2021八下·丽水期末)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变式2:(2021八下·仙居期末)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变式3:(2020八下·温岭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
(3)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 。(答一种即可)
1.(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2021八下·苍南期末)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己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3.(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4.(2020八下·吴兴期末)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22八下·诸暨期中)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①中,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
C.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实验过程②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6.(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7.(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
8.(2020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
(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A.火柴头先被点燃 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
(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
(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
9.(2021八下·长兴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0.(2021八下·拱墅期末)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11.(2021八下·台州期中)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12.(2022八下·武义期末)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探究燃烧的条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②冷却至室温;③ 通入 O2,点燃酒精灯。
(1)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选择合适的燃料】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3)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4)有资料显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 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
13.(2022八下·金华期中)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