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谁轻谁重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简易天平,利用统一单位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态度目标 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有序地掂量和称量能够更快速地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简易天平能够测量出两种质量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 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属于物质探究的启蒙课。本课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轻重并排序即可。教科书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第一课的探究方法对物体基本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发展自己在重量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已经熟知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的方式来比较。在本课中学生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差不多的时候,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比较的结果,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一、聚焦(教学导入) 1.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 提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第一节课的学习,介绍方法:预测(根据前概念);掂一掂;称一称…… 2.学生活动:自己尝试用着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乒乓球和弹珠的轻重。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前知及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探索五个物体的轻重 主问题1:请你们认真观察它们,猜一猜它们谁轻谁重呢?并说出理由。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教师介绍记录表以及排序方法的记录。你认为最轻的就在它后面的预测结果这栏里标上①,第二轻的标上②……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较为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理解每个人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仅靠观察预测不能确认物体的轻重。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略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掂量 主问题2:你能用掂量的方法再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吗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每个同学都要用1分钟对5个物体进行两两掂量,并将掂量结果同样用数字1-5记录在表格的第3列。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测量。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较为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很接近,很难用掂量的方法进行比较,自然导入天平进行比较。 主问题2预设答案 略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称量 主问题3:你能用称量的方法再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吗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播放天平使用方法视频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测量。组长主持,作好记录。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较为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掂量方法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 主问题3预设答案 略 三、研讨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投影仪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一看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全班学生发现三次的排序都有不同。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想法。 四、拓展 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的轻重,引出材料对物体轻重的影响。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课后练习: 1.在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下面最准确的方法是( )。 A.用手掂量 B.估计猜测 C.用天平称量 2.如图,小动物比体重,它们由轻到重的顺序是( )。 A.小猴<大熊猫<小兔 B.小猴<小兔<大熊猫 C.大熊猫<小兔<小猴
板书设计: 物体的轻重 物体预测掂量称量:天平大橡皮小橡皮乒乓球木块
我们的发现: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