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8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件21页+教学设计+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实验8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件21页+教学设计+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23:5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基础实验8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9年级化学下册 沪教版
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
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3.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镁条、锌粒、铜片、碳酸钠粉末、石灰石(或大理石)、生锈铁钉、生锈铜制品、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等;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实验探究一 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镁条
锌粒
铜片
反应非常剧烈
有大量气泡生成、放热
反应较剧烈
有较多气泡生成、放热
无明显现象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铁钉表面红棕色物质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Fe2O3+6HCl =2 FeCl3+3H2O
实验现象:
实验2:
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反应的快慢 结论
石灰石
稀盐酸
碳酸钠
稀盐酸
产生气泡
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产生大量气泡,速度非常快
实验3:
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
(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A.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
B.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
提醒:紫色石蕊试剂变色情况为:“酸红碱蓝”;是指示剂变色,而非待测溶液本身变色。
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
(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溶液 + 金属氧化物 → 盐溶液 + 水
注意: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酸中的原子团不变
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
(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
酸溶液 + 盐 → 新酸 + 新盐
注意:A.我们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因此绝大部分反应是:
酸 + 碳酸盐 → 新盐 + 水 + 二氧化碳
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硫酸铜溶液,
再逐滴加入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二 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蓝色溶液变浑浊
Ca(OH)2+CuSO4=CaSO4+Cu(OH)2↓
波尔多液
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是防治果树叶、果病害常用药剂。
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根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实验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的温度;
实验3:取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少许,转移到另一试管中,再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探究三 酸碱中和反应
小组实验
实验1: 无色酚酞变红,溶液温度为 度
实验现象
实验2:溶液变为无色,溶液温度为 度;
实验3:溶液变为红色
交流思考
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变化?
酸、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有热量放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减弱。
归纳提升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碱的化学性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
溶液
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无色
无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 (可)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的化学性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
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思考】不同的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碱为什么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Ca(OH)2+SO2=CaSO3+H2O
Ca(OH)2+SO3=CaSO4+H2O
(3)酸跟碱发生的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KOH + HCl == KCl +H2O
碱的化学性质
(4)盐(某些盐)跟碱发生的反应:
盐(可) + 碱(可) → 另外盐 + 另外碱
2NaOH +CuCl 2== Cu(OH) 2↓+2NaCl
2KOH +FeCl 3 == Fe(OH) 3↓+3KCl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碱的化学性质
课堂检测
1.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此水垢可以用一些物质来洗涤。下列家庭用品中能用来洗涤水垢的是(  )
A. 酱油        B.食醋
C.食盐 D.纯碱
B
2.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
C.氯化钠溶液
D.大理石
C
3.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
C.氯化钠溶液
D.大理石
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 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在 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c
B
5.如图所示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_____。
(4)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 
紫色石蕊试液 
Fe2O3
铁 
2HCl+Cu(OH)2===CuCl2+2H2O
6.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 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 ℃。然后向其中加入5.6 g 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 ℃。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得的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______(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_ _ 。
不科学 
先将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氢氧化钠稀溶液,再进行实验。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单元 第7章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目标 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3.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重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思考,实验准备 引发兴趣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一  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镁条、锌粒和铜片,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实验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镁条 锌粒 铜片 实验2:取一支试管,放入两枚生锈铁钉,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石灰石,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石灰石稀盐酸 碳酸钠稀盐酸 [问题探究]酸有哪些化学性质?[思考交流]__[归纳提升]酸有以下的化学性质:①能与指示剂作用;②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③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⑤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问题探究]碱有哪些化学性质?[思考交流]__[归纳提升]碱有以下的化学性质:①能与指示剂作用;②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④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实验探究三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根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实验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的温度;实验3取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少许,转移到另一试管中,再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分组实验] 动手实验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问题探究]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变化?[思考交流]_____[归纳提升]酸、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有热量放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减弱。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分组谈论,动手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课堂小结 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关于硫酸和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浓硫酸、稀盐酸都能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C.浓硫酸、浓盐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Mg B.AgNO3 C.Cu( OH)2 D.FeSO4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
D.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铵盐反应
4.在“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实验中,能观察到蓝色沉淀现象
B.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液体质量不改变
D.滴加氢氧化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沉淀质量
5.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小烧杯中a溶液分别可能是(  )
A.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B.酚酞溶液和浓NaOH的溶液
C.石蕊溶液和浓硫酸
D.石蕊溶液和浓盐酸
6.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7.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2018年国庆长假,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严重追尾事故,造成槽罐车内的12吨多浓盐酸泄漏,泄漏处白雾弥漫,环境监察部门组织大批人员对泄漏的盐酸进行拦截,紧急调运大量碱性的白色粉末进行中和稀释,最后盐酸被拦截在限定区域,使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泄漏,形成白雾弥漫,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2)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从可行、经济、环保等综合因素考虑,白色粉末可能是   。
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的化合物和水。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相同。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1.现将甲、乙、丙三个试管中的清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
(1)若看到先有气泡冒出,后有沉淀生成,请对烧杯中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2)若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沉淀生成,请对烧杯中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1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小明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加足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1)根据上述现象不能证明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若要达到目的,只需要在上述操作后继续加入足量的一种试剂即可.请写出所加试剂的名称以及判断依据.
13.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探究稀盐酸与氬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稀盐酸,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至pH=7,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最后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取20℃时的NaOH溶液1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一所示:
①滴加至8mL时,充分搅拌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盐酸滴加至   mL时,溶液呈中性。
②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是否可以用NaOH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   (填“是”或“否”)。
注意:若答对下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小强同学对方案二的实验有异议,他找到了前几天所做的实验数据记,图二是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造成两位同学所测溶液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某些金属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是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能够生成二氧化硫,浓盐酸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浓盐酸不能吸收水蒸气,不能用来干燥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Mg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AgNO3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选项错误。
C、Cu( 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D、FeSO4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盐能与碱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钙能用作建筑材料,氢氧化钠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的溶液不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铵盐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铵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能观察到蓝色沉淀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于生成了沉淀,反应前后液体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滴加氢氧化钠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沉淀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分析】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据此结合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B、浓NaOH溶液不具有挥发性,用滤纸做成的小花不会片刻后变成红色,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滤纸做成的小花不会片刻后变成红色,故选项错误。
D、石蕊溶液显紫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硝酸铵,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7.【分析】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
【解答】解: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这是因为氮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解答
(2)根据酸可以和碱和盐反应分析
【解答】解:(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水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故填:挥发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中酸可以和活波金属、盐。碱、金属氧化物反应,而能和酸反应且呈碱性的是碱或盐,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从可行、经济、环保等综合因素考虑,白色粉末应该是熟石灰,价格便宜且腐蚀小,故填:熟石灰
故答案为:(1)挥发
(2)熟石灰
9.【分析】(1)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解答】解:(1)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SeO2。
故答案为:
(1)得到;
(2)SO2+2NaOH═Na2SO3+H2O;
(3)最外层电子数;Se+O2SeO2。
10.【分析】(1)①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②根据阴离子的特点进行分析;
③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④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化合价;
(2)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图2 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
②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2)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②根据图示所得信息可知,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故答案为:
(1)①四;
②S2﹣;
③得到;
④NaCl;
(2)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H++OH﹣=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1.【分析】(1)根据看到先有气泡冒出,后有沉淀生成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
(2)根据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沉淀生成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
【解答】解:甲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乙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丙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1)若看到先有气泡冒出,后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或Na2CO3、NaCl或NaCl,操作:取上层清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Cl,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或NaCl;
(2)若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或HCl、CaCl2、NaCl,取上层清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若有气泡冒出,则溶液中的溶质是HCl、CaCl2、NaCl。
故答案为: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上层清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Cl;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 或NaCl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CaCl2、NaCl或HCl、CaCl2、NaCl,取上层清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若有气泡冒出,则溶液中的溶质是HCl、CaCl2、NaCl
12.【分析】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1)根据上述现象不能证明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其中的道理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若要达到目的,只需要在上述操作后继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即可,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仍然是红色的,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氯化钙溶液;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仍然是红色的,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3.【分析】(1)①根据溶液稀释也能引起溶液pH变大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8mL稀盐酸时,溶液为碱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至恰好反应时生成的热量最大,盐酸过量时起降温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对探究造成干扰进行分析;
(3)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因为酸溶液被稀释其pH会增大,所以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所以应填:排除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稀释盐酸而引起pH变大(或只有pH≥7才能说明盐酸已经反应掉了);
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10mL稀盐酸时,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反应,说明当加入8mL稀盐酸时,溶液为碱性,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充分搅拌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②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温度下降的原因是盐酸过量,反应不再进行,所加入的盐酸温度低于溶液的温度,起冷却作用;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探究造成干扰,不可以用NaOH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3)造成两位同学所测溶液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所取酸碱的浓度不同; 滴加盐酸的速率不同(或搅拌与否、温度测量方法不同等)。
故答案为:
(1)(1)排除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稀释盐酸而引起pH变大(或只有pH≥7才能说明盐酸已经反应掉了);
②NaOH+HCl=NaCl+H2O
(2)①蓝;10;
②盐酸过量,反应不再进行,所加入的盐酸温度低于溶液的温度,起冷却作用;否;
(3)所取酸碱的浓度不同; 滴加盐酸的速率不同(或搅拌与否、温度测量方法不同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7/28 1:32:30;用户:金乡化学;邮箱:jxhx@;学号:2229149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