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下册 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静电球(课件 共1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下册 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静电球(课件 共1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15:16:54

文档简介

《静电球》教学设计
问题与聚焦:
1.了解掌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能利用锡箔纸加强静电感应效果。
3.观察静电球的构造,制作静电球,激发探究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分析与设计:
利用铝箔纸增强静电感应作用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在反复尝试中优化实验方法,达到比较显著的实验效果,学生在自由探究中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研究不同大小的泡沫球包裹上铝箔,静电感应的效果,并能够在后续制作静电球时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
材料与工具:
配套器材:泡沫球,线,塑料尺,碎纸屑,铝箔,静电感应球,透明塑料管,金属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你听说或见过静电现象吗?
2.讨论:闪电是静电现象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到闪电是由于空气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静电现象。
3.说明:脱毛衣时,黑暗中听到噼啪的声响并伴有亮光;梳头发时头发“飘” 起来;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二、聚焦
1.出示问题:怎样证实静电现象的存在?能否让静电现象更加明显?
2.学生交流讨论。
三、材料
1.教师介绍爱牛配套器材:泡沫球,棉线,塑料尺,碎纸屑,铝箔,静电感应球,透明塑料管,金属片等。
2.学生可提问或直接触碰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
四、分析与设计
1.过渡:怎样使用这些材料证实静电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初步设计。
五、制作与优化
1.任务一:利用塑料尺、碎纸屑、泡沫球等小物体证明静电现象的存在。
教师巡回指导。
2.任务升级:让静电现象更加明显。温馨提示:用摩擦过头发的塑料尺靠近泡沫球,把泡沫球用少量铝箔包住用塑料尺靠近。
为什么铝箔纸能够使静电现象更明显呢?(铝,软白色金属,导电,薄软。包裹于塑料球外面,可使得静电现象更加明显。常用于制作“验电器”,也常用于电学实验的改进。)
3.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用大泡沫球时效果不明显?思考为什么呢?(大泡沫球包裹需要较多的铝箔,相对来说较重,尺子所带的静电难以有很好的吸引效果)。这时提示学生,改变泡沫球的大小试试。
4.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发现较小的泡沫球效果越好,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呢?(铝箔纸用量少,自身重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铝箔的作用)。
展示与评价
1.交流在实验中的发现。
2.对活动表现作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拓展与应用
1.制作一个“静电感应球”。
动手制作前,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静电感应球的构造。在干燥的天气,静电感应球感应效果更佳。(共17张PPT)
学习力/ 思考力/ 创造力 / 专注力/想象力/自信力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静电球
什么是静电现象?
我见过……
听说静电是……
讨论:闪电是静电现象吗?
揭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毛衣时,黑暗中听到噼啪的声响并伴有亮光;梳头发时头发“飘” 起来;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问题与聚焦
问题一:怎样证实静电现象的存在?
问题二:能否让静电现象更加明显?
材料与工具
1塑料尺
3碎纸屑
4铝箔纸
2泡沫球
5静电感应球
6棉线
7塑料管
8金属片
分析与设计
泡沫球、线、塑料尺、碎纸屑……
该怎么做?
制作与优化
任务一:眼见为实
利用塑料尺、碎纸屑、泡沫球等小物体证明静电现象的存在。
制作与优化
铝,软白色金属,导电,薄软。包裹于塑料球外面,可使得静电现象更加明显。常用于制作“验电器”。
铝箔纸的妙用
制作与优化
如何让静电现象更明显?
温馨提示:
1.用摩擦过头发的塑料尺靠近泡沫球。
2.把泡沫球用少量铝箔包住用塑料尺靠近。
制作与优化
假如实验效果不明显,想办法去改良——
泡沫球更小又会怎么样呢?为什么?
改变泡沫球的大小试试
展示与评价
2.对活动表现作出评价。
1.交流在实验中的发现。
拓展与应用
制作一个“静电感应球”
温馨提示
1.制作前先仔细观察静电感应球的构造。
2.在干燥的天气,静电感应球感应效果更佳。
神秘的静电球
配套器材:
透明塑料管,金属片,
泡沫球,铝箔,静电感应球
身边的科学现象、有趣的科学实验
前沿的科学主题、经典的科学原理
精巧的科学创作、古老的科学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