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五 第一课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会考纲要:
知道“双百”方针
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一、“双百”方针
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1、提出:
2、内涵:
3、目的:
4、意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1)数量上:
2)内容上:
3)方针上: 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品众多合作探究: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材料解析题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说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一)、文化的浩劫
1、导火线:1965年《文汇报》《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在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
3、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鼓噪“文艺黑线专政论” 。
——文学艺术惨遭摧残开始
4、江青等四人帮下放、批判、迫害文艺工作者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 服毒致死;老舍:1966.8.24不堪凌辱 跳北京太平湖自杀 ◆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二)概括文革中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 样板戏”的流行 京剧《 海港》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交响乐《沙家浜》三、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新时期,中国的文化事业为什么能够有新的繁荣?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要恢复“双百方针” ;
3)“二为”方向的提出。想一想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 意义:①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总方向“二为”(1979年)②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1) 含义: 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中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正确处理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文化事业繁荣。违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凋零。架构迁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