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溶液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7.1 溶液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5 22:0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溶液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阴离子一定带有负电荷
B.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在水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
D.合金的成分中不一定只有金属
2.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A.鸡蛋清(pH:7~8) B.牙膏(pH:8~9)
C.肥皂(pH:10~11) D.炉具清洁刘(pH:12~13)
3.我市山亭区被评为“山东省长寿之乡”,特点之一是该地的山泉水多呈弱碱性,其pH约为(  )
A.4.3 B.7.0 C.7.4 D.6.5
4.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A.人体放出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5.下列为人体部分液体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6.6-7.1) B.胃液(0.9-1.5)
C.胆汁(7.1-7.3) D.血浆(7.3-7.4)
6.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小于7的是酸溶液,大于7的是碱溶液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就越大
D.当温度升高时,不饱和的石灰水溶液有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7.小玲对溶液酸碱性及pH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越小,碱性越强
B.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C.pH=0的溶液显中性,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紫色
D.在pH=3的溶液中滴加蒸馏水,溶液的pH逐渐变小
8.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
B.化学反应常常伴有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都是碳酸盐
9.新冠防疫提出明确要求,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10.与以下三个实验操作相对应的溶液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盐酸中加水。
A.a、b、c B.c、a、b C.b、c、a D.a、c、b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则铁比铝更活泼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碱溶液的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为碱的溶液
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2.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X、Y、Z三种液体的pH,X、Y、Z的pH对应分别为1、7和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蒸馏水
C.Z可能是盐溶液 D.Z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填空题
13.美妙的化学无处不在。一位同学在新年晚会给嘉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1)浓氨水中存在大量的氨分子,也存在着两种电性不同的原子团   和   .
(2)节目可以观察到棉花团由   色变   色,大烧杯中出现一株美丽的“铁树”。
14.中央电视台暑期推出的科学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将科学知识融合到节目中,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请你参与节目回答问题:
(1)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是钙还是铁?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3)用厨房中的白醋浸过的白色纸花,喷上一种试剂后,变成漂亮的红色小花,这种试剂是   。
15.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如果让你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你选用什么试剂   (填试剂名称),如何操作及现象、结论?   。
16.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表:
作物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油菜 ⑤马铃薯
pH 6~7 6. 3~7.5 6~7 6~7 4.8~5.5
(1)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填编号)   .
(2)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   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工业盐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3)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____(填序号):
A.废气循环利用
B.将废气直接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17.某牙膏的侧面标签部分内容如下图:
(1)将该牙膏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8.2,则其为   性(填“酸”“碱”或“中”)。
(2)该牙膏中的氟元素的质量是   g。
(3)碳酸钙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某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及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
(1)从上表中获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请再写出2点。
①   ;
②   。
(2)当加入7mL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三、综合题
19.氨气(NH3)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氨水.
(1)在充满氨气的试管中,放入用紫色石蕊浸染过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纸上滴水,现象是   。
(2)向盛有氯化铁粉末的试管中通入氨气,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适量水,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画出氨气(NH3)和氨水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20.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烧碱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符号为:   .
21.2014年6月6日CCTV﹣12频道播放《红线》节目,报道了我国目前水资源环境的各种问题,划定了到2015年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的“红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污染:如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使河水中   、   两种元素含量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工业污染:如部分化工厂偷排pH>9的废水,导致河水长期呈   性.
(3)生活污染:如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污染.为此,请你提出一条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
(4)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峻现状,作为公民在不制造污染的同时,还应节约水资源的使用.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   .
22.葡萄,既可食用,也可酿酒,每年的3~5月,都是葡萄春栽的最佳时期。
(1)葡萄种植所用的化肥有氯化铵(NH4Cl)、碳酸氢铵(NH4HCO3)等,这类化肥属于   肥,在使用时应避免与   接触。
(2)酿造葡萄酒与勾兑葡萄酒在外观上很难区别,但可用纯碱水鉴别。由于葡萄中含有花青素,其作用与紫色石蕊相似,故加入纯碱水后显   色的即为酿造葡萄酒,而勾兑葡萄酒则无明显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1)铵根离子(或NH4+);氢氧根离子(或OH-)
(2)白;红
14.【答案】(1)铁
(2)盖上锅盖
(3)石蕊试液
15.【答案】酚酞溶液;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均滴入 2~3 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亚硝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食盐溶液;(合理即可)
16.【答案】(1)⑤
(2)②
(3)B
17.【答案】(1)碱
(2)0.09
(3)CaCO3+2HCl═CaCl2+H2O+CO2↑
18.【答案】(1)加入4mL稀H2SO4时,溶液显中性(或稀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溶液显紫色或溶质为Na2SO4等);在溶液的pH接近7时,少量的酸即可使pH发生较大变化;NaOH溶液的pH=13.0(合理答案均给分)
(2)Na2SO4、H2SO4
19.【答案】(1)试纸由紫色变为蓝色
(2)3NH3 H2O+FeCl3=3NH4Cl+Fe(OH)3↓
(3)
20.【答案】(1)可以
(2)肥皂水
(3)OH﹣
21.【答案】(1)氮;磷
(2)碱
(3)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
(4)洗菜水浇花等
22.【答案】(1)氮;碱性物质
(2)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