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表是两种硫酸盐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硫酸钠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
硫酸铈 24.1 20.0 17.2 14.0 10.0 8.9 8.3 7.1 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只可能不断增大或不断减小
B.在0-80℃间的任何温度下,硫酸钠和硫酸铈的溶解度均不相等
C.某温度下,向等质量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硫酸钠和硫酸铈,充分溶解后,前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D.将100g30℃时的饱和硫酸铈溶液加热到40℃(加热过程中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从溶液中可析出4g硫酸铈晶体
2.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3.如图为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将a、b两种物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溶液析出的晶体比b多
D.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侔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4.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均属于易溶性物质
B.1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10℃时,分别将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D.20℃时,乙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水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升温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5℃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D.将3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5℃,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7.要使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 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钠晶体
8.下表为硝酸钾和熟石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30 50 60 80 9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45.8 85.5 110 169 200
Ca(OH)2 0.185 0.165 0.153 0.138 0.116 0.094 0.085
A.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较大
B.3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60℃时将1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降温至20℃,析出68.4g固体
D.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9.将60℃时的硝酸钾溶液X,冷却到2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同时得到溶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饱和溶液 B.Y为不饱和溶液
C.X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Y D.X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Y
10.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1.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A.5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20℃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C.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40℃时,将30gKCl加入50g水中得到80g溶液
1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某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变化而变化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①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②若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可采取的方法是
④t1℃时,若将25g乙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g乙固体未溶解,则t1℃时乙的溶解度为 克/100克水
⑤t2℃时150克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乙 克,此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⑥t2℃接近饱和的甲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14.现有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
15.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
(1)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
(2)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 .
16.在学习《溶液》这一章之后,我们发现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1+1≠2”这一有趣现象,例如:1克硝酸银溶液和1克稀盐酸混合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等于2克.你还能围绕溶液举出属于“1+1≠2”的其他任意两个不同例子吗?① ② .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30℃时,将60gA的饱和溶液稀释到10%,需加水的质量为 ;将20℃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
18.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克,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 。
三、综合题
19.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和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
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Ca(OH)2 NaOH CaCO3 Ca(HCO3)2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0.0065 16.6 21.8 9.6
(1)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CaCO3,再转化为Ca(HCO3)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没有明显现象,过段时间溶液中才有晶体析出。请用方程式表示晶体析出的原因: 。
(3)理论上吸收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2)t3℃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此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如图所示,试管内装有A,B,C三种物质之一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由此判断试管内的溶液是 (填 “A”或” B” 或“C”)物质的溶液。
21.溶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下同)。
A 酒精 B 面粉 C 汽油 D 石灰石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浓硫酸
(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①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③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3℃时,将70 g甲物质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t3℃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甲;加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水分);降温结晶;30;50;33.3%;BC
14.【答案】(1)②
(2)②③
15.【答案】不一定;不一定;浓
16.【答案】1克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克食盐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等于2克;1克碳酸钠溶液和1克氯化钙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等于2克(合理即可)
17.【答案】20;40;小于
18.【答案】11:10
19.【答案】(1)先产生白色浑浊,继续通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澄清
(2)CO2+2NaOH=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
(3)解:设吸收4.4gCO2,需氢氧化钙的质量至少为x
吸收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y
答:吸收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4632g。
20.【答案】(1)28.6%
(2)B>A>C
(3)C
21.【答案】(1)A
(2)C
(3)B;甲;BD
22.【答案】(1)30g
(2)丙乙甲
(3)160
(4)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