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0 08:54:5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卷
一、单选题
1.()模型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光线 B.磁感线
C.水分子 D.氢元素
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 B.H2 C.O D.Hg
3.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4.()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是(  )
A.2∶1 B.1∶2 C.11∶4 D.11∶7
5.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N2O B.NO
C.NO2 D.N2O5
6.如果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X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7.下列物质中指定元素按化合价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锰元素:MnO2 K2MnO4 KMnO4
B.氧元素:O2 H2O H2O2
C.碳元素:CO2 CO C
D.氯元素:KClO3 KCl Cl2
8.()科学中,有非常多的数字应用,下列有关“2”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B.2SO3中的“2”表示2个三氧化硫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N2中的“2”表示氮气含有2个氮原子
9.()葡萄糖溶液是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溶于水形成的。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 B.10% C.25% D.60%
10.()小柯学习科学知识时很懂得联想和类比。他想,书本上说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叫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八大行星看作是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1.()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
A.x+y B.x+n-y C.x-n+y D.x+y+n
12.()下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13.()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该新型分子(O4)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14.()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15.()某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为苯,查得一个苯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苯的化学式为C6H6
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8 g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
D.苯属于混合物
16.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
A.ZrO2 B.Zr2O C.Zr2O3 D.ZrO
1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氯原子:Cl2
B.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18.据科学家推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He,每一百吨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He和4He互为同位素
C.3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4He和3He是同种元素的同种原子
19.(2022八下·南浔期末)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20.(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二、填空题
21.根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氯化镁   。
(2)氯化银   。
(3)碳酸铵   。
(4)硝酸钙   。
22.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替4种元素进行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甲:   ,乙:   ,丙:   ,丁:   。
(2)上述4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填“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
23.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25.
(1)举重、体操运动员比赛都要用“白粉”,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镁(MgCO3),其中镁离子的符号是   。
(2)运动员用于补充能量的葡萄糖(C6H12O6)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26.(2022八下·杭州期末)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①2C   ;②Fe2+    ;③SO2   ;④   
27.(2022八下·东阳期末)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中子数为   。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高铼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
28.(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是蔬菜无土栽培装置。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 含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物质的培养液。
(1)磷酸二氢钾(NH4H2P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    培养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 “小于”、“等于”) ,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29.(2022八下·嘉兴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5个钾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个氯离子:   ;硫酸亚铁:   。
30.m个N2O3分子和n个N2O5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2八下·丽水期末)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32.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34.(2021八下·新昌期中)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其将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含塑化剂的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   ;
②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3) 写出该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   。
四、解答题
35.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牌补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成分:C12H22O14Zn 含锌:5.0 mg/支 质量:10.0 g/支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 kg体重每日需要0.5 mg的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则体重为20 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用该口服液多少支
36.(2022八下·安吉期末)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根据其化学式计算。
(1)麻黄碱由   种元素组成。
(2)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比)
(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37.(2022八下·杭州期末)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l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O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解答】A.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属于模型,故A不合题意;
B.磁感线并不存在,用它描述磁场的分布规律,属于模型,故B不合题意;
C.用大圆表示氧原子,用小圆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水分子,属于模型,故C不合题意;
D.用字母H表示氢元素,是符号,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SO2表示:①1个二氧化硫分子;②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③二氧化硫这种物质,故A不合题意;
B.H2表示:①1个氢分子;②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③氢气这种物质,故B不合题意;
C.O表示:①1个氧原子;②氧元素,故C不合题意;
D.Hg表示:①1个汞原子;②汞元素;③汞这种物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解答】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则历史演变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计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解答】设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x,O2的质量为 y,
解得: x:y=11:4。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那么得到:14x:16y=7:16,解得:x:y=1:2。
那么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计算出各个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排序即可。
【解答】A.锰元素: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A不合题意;
B.氧元素: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不合题意;
C.碳元素: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符合题意;
D.氯元素: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H2SO4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A错误;
B.2SO3中的“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故B错误;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C正确;
D.N2中的“2”表示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葡萄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其中H、O元素质量比与水中H、O元素质量相同,据此可判断溶液中H、O元素质量比,可完成溶液中C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由葡萄糖和水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和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所以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则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因此该葡萄糖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80%-10%=10%。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将太阳系看作一个原子,则中间的太阳相当于原子核,周围的八大行星相当于八个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中一定有八个质子,而中子数不能确定,故C正确,A、B错误;
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太阳系”相当于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它是由该原子失去n个电子形成的,那么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n。
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x+n;
那么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n+y。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2)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3)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每列为一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氧元素正下方的数值为16,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A正确不合题意;
硫元素左上角的数字为16,即它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6,故B正确不合题意;
氧和硫中都没有金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
氧和硫在同一列,即处在同一族,而不是同一周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3)(4)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O2和O4,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都是单质,故A正确;
B.O4由氧元素组成,而元素只论种数,不论个数,故B错误;
C.一个该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O4是单质,而不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核高速转动的电子,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那么原子核外大部分是空的,但是却存在电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是因为它们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即使撞击上也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苯的分子构成,从而写出化学式;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4)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写作C6H6,故A正确;
根据化学式C6H6可知,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没有g,故B错误;
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6)=12:1,故C错误;
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应该为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锆、氯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可以算出锆元素的化合价,最后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Clx;
因为锆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
所以:91+35.5X=233,
解得:x=4;
因为在锆的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zOy,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z+(-2)y=0;
解得:z:y=1:2。
所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2,
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根据物质名称确定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在左边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在电荷的数量和电性,最后在左边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在元素正上方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A.2个氯原子:2Cl,故A错误;
B.一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写作NO,在左边写数字3表示分子个数,写作:3NO,故B正确;
C.在铁元素的右上角写3和“+”表示铁离子所带的电荷和电性,最后在左边写5表示离子个数,写作: 5Fe3+ ,故C错误;
D.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符号上方写+2表示它的化合价,写作: ,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
【解析】【分析】(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2)(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解答】A.4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错误;
BD.3He和4He的质子数都是2,而中子数分别为1和2,应该为同位素,故B正确,D错误;
C.3He原子的质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中子数为:3-2=1,故C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①③错误符合题意;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肯定相同,但是中子数可能不同,因此它们的质量可能不相同,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判断。
【解答】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错误;
B.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
D.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MgCl2
(2)AgCl
(3)(NH4)2CO3
(4)Ca(NO3)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应用规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氯化镁中,氯显-1价,镁显+2价,故氯化镁化学式: MgCl2 ;
(2)氯化银中,银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AgCl;
(3)碳酸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CO3;
(4)硝酸钙中,钙显+2价,硝酸根显-1价,所以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Ca(NO3)2 。
22.【答案】(1)O;Al;H;Si
(2)质子数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的元素含量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则甲为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则乙为Al;
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是H,则丙为H;
地壳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是Si,则丁为Si。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3.【答案】1;①②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1;
(2)根据图片可知,①原子的质子数为1,②的质子数为1,③的质子数为2,则①②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为同种元素。
24.【答案】(1)金属;55
(2)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每列为一个族,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按照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解答】(1)因为“ 铯 ”中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该元素左上角的数字为55,则它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55。
(2)根据乙图可知,Z和Y在同一周期,且Z在Y的右侧,因此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X和Y在同一族,且Y在X的下面,那么核外电子数Y>X,但是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故选A。
25.【答案】(1)Mg2+
(2)6∶1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用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量和电性;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MgCO3 ,碳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则镁的化合价为+2价,即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Mg2+;
(2)根据化学式 C6H12O 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6:1。
26.【答案】2个碳原子;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离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的个数;
③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① 2C中的“2”表示2个碳原子;
②Fe2+中的“2”表示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7.【答案】(1)111
(2)ReO4-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在化学式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元素的化合价,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铼原子的中子数为:186-75=111;
(2)在化学式 NaReO4 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那么ReO4 的化合价为-1,即高铼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ReO4- 。
28.【答案】(1)+5
(2)小于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2)根据细胞吸水,失水浓度分析。
【解答】(1)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磷酸二氢铵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则+3×1+(+1)x6+x+ (-2) x4=0
x=+5。
(2)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小于培养液的浓度,根细胞中的水分会渗透到培养液中,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姜蔫。
29.【答案】5K;2N2;3Cl-;FeS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性和电荷量,最后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根据物质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1)5个钾原子写作:5K;
(2)氮气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写作N2,在前面写2表示两个氮分子,即2N2;
(3)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Cl-,在前面写3表示3个氯离子,即 3Cl- ;
(4)硫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写作: FeSO4 。
30.【答案】;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的质量等于微观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1)m个N2O3分子中含有氧原子3m个,n个N2O5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为5n,那么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m:5n;
(2)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
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与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差的1/2;
即氧原子质量=(b-a)÷2=kg;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
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答案】(1)D
(2)被弹射回来
(3)1个质子和1个中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中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2)当α粒子从金原子的空隙通过时,它们可以穿过金箔;当α粒子与金原子正面相撞时,会被弹射回来。
(3)将氧原子和氮原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A.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
32.【答案】(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根据前面的现象分析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
【解答】(1)在碘蒸气中,碘仍然以分子的状态存在,而使馒头变蓝就是碘分子的特性,因此将馒头放在碘蒸汽中会变蓝。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不再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用馒头蘸取碘酒不会变蓝。
(3)根据前面的现象可知: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33.【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温度和是否密封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3)根据前面得到的结论分析解答;
(4)在科学探究中,使用不同的器材多次完成实验,可以收集到多组数据,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得到:x+(-2)×2=-1,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34.【答案】(1)390;16.4%
(2)①③④
(3)无色;液体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②元素的质量分数=;
(2)分析哪种措施能够减小塑化剂的摄入即可;
(3)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等。
【解答】(1)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38+16×4=390;
②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故①正确;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会增大塑化剂的吸收,故②错误;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故③正确;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故④正确。
故选①③④。
(3)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①无色透明;②液体;③有特殊气味;④不溶于水。
35.【答案】(1)四(或4)
(2)455
(3)解:由题意得20kg×0.5mg/kg× ÷5mg/支=1支。
答:理论上一天还需服用该口服液1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首先用儿童的体重×每千克体重需要锌的质量计算一天需要锌的质量,再乘以计算从食物中摄入锌的质量,最后除以5mg/支计算出一天服用口服液的支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2H22O14Zn 可知,葡萄糖酸锌由C、H、O、Zn共四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2H22O14Zn 可知,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1=455。
36.【答案】(1)4
(2)165
(3)15:2
(4)0.2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的比值;
(4)氮元素的质量等于麻黄碱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5NO 可知,麻黄碱由C、H、N、O共4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0H15NO 可知,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16×1=165;
(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15:2;
(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7.【答案】(1)85.0
(2)9:8
(3)2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将三次实验中氧化物的质量相加,然后除以实验次数计算出平均值;
(2)氧化物的质量减去金属质量得到氧元素的质量,然后作比即可;
(3)首先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氧化物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最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5:(85.0-45)=9:8;
(3)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x+(-2)y=0,解得:x:y=2:3,那么化学式为R2O3。那么二者的质量之比:9:8=2z:(16×3),解得:z=27。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卷
一、单选题
1.()模型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光线 B.磁感线
C.水分子 D.氢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解答】A.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属于模型,故A不合题意;
B.磁感线并不存在,用它描述磁场的分布规律,属于模型,故B不合题意;
C.用大圆表示氧原子,用小圆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水分子,属于模型,故C不合题意;
D.用字母H表示氢元素,是符号,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 B.H2 C.O D.H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SO2表示:①1个二氧化硫分子;②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③二氧化硫这种物质,故A不合题意;
B.H2表示:①1个氢分子;②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③氢气这种物质,故B不合题意;
C.O表示:①1个氧原子;②氧元素,故C不合题意;
D.Hg表示:①1个汞原子;②汞元素;③汞这种物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解答】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则历史演变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A。
4.()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是(  )
A.2∶1 B.1∶2 C.11∶4 D.11∶7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计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解答】设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x,O2的质量为 y,
解得: x:y=11:4。
故选C。
5.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N2O B.NO
C.NO2 D.N2O5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那么得到:14x:16y=7:16,解得:x:y=1:2。
那么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C。
6.如果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X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7.下列物质中指定元素按化合价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锰元素:MnO2 K2MnO4 KMnO4
B.氧元素:O2 H2O H2O2
C.碳元素:CO2 CO C
D.氯元素:KClO3 KCl Cl2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计算出各个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排序即可。
【解答】A.锰元素: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A不合题意;
B.氧元素: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不合题意;
C.碳元素: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符合题意;
D.氯元素: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科学中,有非常多的数字应用,下列有关“2”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B.2SO3中的“2”表示2个三氧化硫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N2中的“2”表示氮气含有2个氮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H2SO4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A错误;
B.2SO3中的“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故B错误;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C正确;
D.N2中的“2”表示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9.()葡萄糖溶液是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溶于水形成的。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 B.10% C.25% D.60%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葡萄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其中H、O元素质量比与水中H、O元素质量相同,据此可判断溶液中H、O元素质量比,可完成溶液中C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由葡萄糖和水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和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所以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则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因此该葡萄糖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80%-10%=10%。
故选B。
10.()小柯学习科学知识时很懂得联想和类比。他想,书本上说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叫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八大行星看作是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将太阳系看作一个原子,则中间的太阳相当于原子核,周围的八大行星相当于八个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中一定有八个质子,而中子数不能确定,故C正确,A、B错误;
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太阳系”相当于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11.()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
A.x+y B.x+n-y C.x-n+y D.x+y+n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它是由该原子失去n个电子形成的,那么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n。
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x+n;
那么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n+y。
故选D。
12.()下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2)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3)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每列为一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氧元素正下方的数值为16,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A正确不合题意;
硫元素左上角的数字为16,即它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6,故B正确不合题意;
氧和硫中都没有金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
氧和硫在同一列,即处在同一族,而不是同一周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该新型分子(O4)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3)(4)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O2和O4,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都是单质,故A正确;
B.O4由氧元素组成,而元素只论种数,不论个数,故B错误;
C.一个该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O4是单质,而不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4.()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核高速转动的电子,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那么原子核外大部分是空的,但是却存在电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是因为它们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即使撞击上也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某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为苯,查得一个苯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苯的化学式为C6H6
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8 g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
D.苯属于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苯的分子构成,从而写出化学式;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4)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写作C6H6,故A正确;
根据化学式C6H6可知,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没有g,故B错误;
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6)=12:1,故C错误;
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应该为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16.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
A.ZrO2 B.Zr2O C.Zr2O3 D.ZrO
【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锆、氯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可以算出锆元素的化合价,最后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Clx;
因为锆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
所以:91+35.5X=233,
解得:x=4;
因为在锆的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zOy,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z+(-2)y=0;
解得:z:y=1:2。
所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2,
故选A。
1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氯原子:Cl2
B.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根据物质名称确定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在左边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在电荷的数量和电性,最后在左边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在元素正上方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A.2个氯原子:2Cl,故A错误;
B.一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写作NO,在左边写数字3表示分子个数,写作:3NO,故B正确;
C.在铁元素的右上角写3和“+”表示铁离子所带的电荷和电性,最后在左边写5表示离子个数,写作: 5Fe3+ ,故C错误;
D.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符号上方写+2表示它的化合价,写作: ,故D错误。
故选B。
18.据科学家推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He,每一百吨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He和4He互为同位素
C.3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4He和3He是同种元素的同种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
【解析】【分析】(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2)(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解答】A.4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错误;
BD.3He和4He的质子数都是2,而中子数分别为1和2,应该为同位素,故B正确,D错误;
C.3He原子的质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中子数为:3-2=1,故C错误。
故选B。
19.(2022八下·南浔期末)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①③错误符合题意;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肯定相同,但是中子数可能不同,因此它们的质量可能不相同,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判断。
【解答】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错误;
B.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
D.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21.根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氯化镁   。
(2)氯化银   。
(3)碳酸铵   。
(4)硝酸钙   。
【答案】(1)MgCl2
(2)AgCl
(3)(NH4)2CO3
(4)Ca(NO3)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应用规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氯化镁中,氯显-1价,镁显+2价,故氯化镁化学式: MgCl2 ;
(2)氯化银中,银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AgCl;
(3)碳酸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CO3;
(4)硝酸钙中,钙显+2价,硝酸根显-1价,所以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Ca(NO3)2 。
22.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替4种元素进行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甲:   ,乙:   ,丙:   ,丁:   。
(2)上述4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填“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
【答案】(1)O;Al;H;Si
(2)质子数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的元素含量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则甲为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则乙为Al;
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是H,则丙为H;
地壳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是Si,则丁为Si。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3.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答案】1;①②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1;
(2)根据图片可知,①原子的质子数为1,②的质子数为1,③的质子数为2,则①②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为同种元素。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答案】(1)金属;55
(2)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每列为一个族,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按照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解答】(1)因为“ 铯 ”中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该元素左上角的数字为55,则它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55。
(2)根据乙图可知,Z和Y在同一周期,且Z在Y的右侧,因此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X和Y在同一族,且Y在X的下面,那么核外电子数Y>X,但是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故选A。
25.
(1)举重、体操运动员比赛都要用“白粉”,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镁(MgCO3),其中镁离子的符号是   。
(2)运动员用于补充能量的葡萄糖(C6H12O6)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答案】(1)Mg2+
(2)6∶1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用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量和电性;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MgCO3 ,碳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则镁的化合价为+2价,即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Mg2+;
(2)根据化学式 C6H12O 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6:1。
26.(2022八下·杭州期末)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①2C   ;②Fe2+    ;③SO2   ;④   
【答案】2个碳原子;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离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的个数;
③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① 2C中的“2”表示2个碳原子;
②Fe2+中的“2”表示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7.(2022八下·东阳期末)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中子数为   。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高铼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
【答案】(1)111
(2)ReO4-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在化学式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元素的化合价,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铼原子的中子数为:186-75=111;
(2)在化学式 NaReO4 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那么ReO4 的化合价为-1,即高铼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ReO4- 。
28.(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是蔬菜无土栽培装置。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 含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物质的培养液。
(1)磷酸二氢钾(NH4H2P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    培养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 “小于”、“等于”) ,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答案】(1)+5
(2)小于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2)根据细胞吸水,失水浓度分析。
【解答】(1)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磷酸二氢铵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则+3×1+(+1)x6+x+ (-2) x4=0
x=+5。
(2)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小于培养液的浓度,根细胞中的水分会渗透到培养液中,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姜蔫。
29.(2022八下·嘉兴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5个钾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个氯离子:   ;硫酸亚铁:   。
【答案】5K;2N2;3Cl-;FeS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性和电荷量,最后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根据物质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1)5个钾原子写作:5K;
(2)氮气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写作N2,在前面写2表示两个氮分子,即2N2;
(3)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Cl-,在前面写3表示3个氯离子,即 3Cl- ;
(4)硫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写作: FeSO4 。
30.m个N2O3分子和n个N2O5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的质量等于微观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1)m个N2O3分子中含有氧原子3m个,n个N2O5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为5n,那么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m:5n;
(2)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
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与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差的1/2;
即氧原子质量=(b-a)÷2=kg;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
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2八下·丽水期末)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1)D
(2)被弹射回来
(3)1个质子和1个中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中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2)当α粒子从金原子的空隙通过时,它们可以穿过金箔;当α粒子与金原子正面相撞时,会被弹射回来。
(3)将氧原子和氮原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A.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
32.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答案】(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根据前面的现象分析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
【解答】(1)在碘蒸气中,碘仍然以分子的状态存在,而使馒头变蓝就是碘分子的特性,因此将馒头放在碘蒸汽中会变蓝。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不再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用馒头蘸取碘酒不会变蓝。
(3)根据前面的现象可知: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温度和是否密封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3)根据前面得到的结论分析解答;
(4)在科学探究中,使用不同的器材多次完成实验,可以收集到多组数据,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得到:x+(-2)×2=-1,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34.(2021八下·新昌期中)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其将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含塑化剂的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   ;
②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3) 写出该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   。
【答案】(1)390;16.4%
(2)①③④
(3)无色;液体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②元素的质量分数=;
(2)分析哪种措施能够减小塑化剂的摄入即可;
(3)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等。
【解答】(1)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38+16×4=390;
②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故①正确;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会增大塑化剂的吸收,故②错误;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故③正确;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故④正确。
故选①③④。
(3)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①无色透明;②液体;③有特殊气味;④不溶于水。
四、解答题
35.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牌补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成分:C12H22O14Zn 含锌:5.0 mg/支 质量:10.0 g/支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 kg体重每日需要0.5 mg的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则体重为20 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用该口服液多少支
【答案】(1)四(或4)
(2)455
(3)解:由题意得20kg×0.5mg/kg× ÷5mg/支=1支。
答:理论上一天还需服用该口服液1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首先用儿童的体重×每千克体重需要锌的质量计算一天需要锌的质量,再乘以计算从食物中摄入锌的质量,最后除以5mg/支计算出一天服用口服液的支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2H22O14Zn 可知,葡萄糖酸锌由C、H、O、Zn共四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2H22O14Zn 可知,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1=455。
36.(2022八下·安吉期末)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根据其化学式计算。
(1)麻黄碱由   种元素组成。
(2)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比)
(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4
(2)165
(3)15:2
(4)0.2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的比值;
(4)氮元素的质量等于麻黄碱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5NO 可知,麻黄碱由C、H、N、O共4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0H15NO 可知,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16×1=165;
(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15:2;
(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7.(2022八下·杭州期末)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l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O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1)85.0
(2)9:8
(3)2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将三次实验中氧化物的质量相加,然后除以实验次数计算出平均值;
(2)氧化物的质量减去金属质量得到氧元素的质量,然后作比即可;
(3)首先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氧化物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最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5:(85.0-45)=9:8;
(3)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x+(-2)y=0,解得:x:y=2:3,那么化学式为R2O3。那么二者的质量之比:9:8=2z:(16×3),解得:z=27。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