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4 10:23: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基础聚焦
1.下列不是符号的是( )
2.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都可以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4.水这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5.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氮气,然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6.下列模型将微观的事物变为宏观的是( )
A.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 B.人体结构模型
C.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D.甲烷分子模型
7.请写出下列事物的符号。
(1)电压表: 。 (2)体积: 。
(3)重力: 。 (4)电阻: 。
(5)摄氏温度单位: 。 (6)质量: 。
(7)密度: 。
8.回答下列问题:
(1)符号的功能: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③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下列符号体现了哪项功能?(填序号)
(2)认识地球、眼等结构,为什么选择相关模型呢? ; 。
(3)研究欧姆定律时,为什么要画电路图这样的模型? 。
思维拓展
9.科学实验中常用到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列四个实验中,运用了模型法的是( )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②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了“光线”
③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时,引入了“总电阻”
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甲、乙和丙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在三态变化时的分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C过程中,物质处于 态。
(2)B为 过程,D为 过程。
(3)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 。
创新应用
12.科学家发现的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因此又叫足球烯。下列模型中,可用来表示C60的是( )
13.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如图所示是气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其中“”表示的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1)根据分子模型图能看出,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 构成的,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 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则表示二氧化碳的符号为 (若原子的个数为1,“1”省略不写)。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二氧化碳和气态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不同在于分子之间的空隙不同,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空隙比液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空隙大。根据以上信息,参照气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画出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基础聚焦
1.下列不是符号的是(▲)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符号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A项是放大了的水分子,是一种模型;B、C是一种图形标志;D是科学符号。故选:A。
2.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都可以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答案】D
【解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明确模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根据模型的特征,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都是一个模型,故选项说法正确。B、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C、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模型不是只有抽象的,有具体形象的,如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答案】C
【解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分析】模型是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各种模型的出现正是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详解】A图反映的是地球地貌特征,是地球模型,不符合题意;B图是动物细胞模型,不符合题意;C图为“潮涌”会徽的标志,不属于模型,符合题意;D图为眼球结构模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这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有的间隔;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发生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要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在固态时很小,在液态时较小,在气态时较大。
【详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B。
5.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氮气,然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但不超过3000℃,且压强不变,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经分析可知,此时主要发生物理变化,氮气分子极少数分解,即分子大小不变,分子数目基本不变化,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气体体积增大一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时分子的间隔变化特点,根据已有的分子间隔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该变化中分子体积增加了,而上述变化中分子大小不变,只是间隙变大,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B、该变化中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而分子大小没变,分子数目也基本不变,符合题意,所以正确;C、该变化中分子全部破裂了,原子变大了,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D、该变化中分子全部破裂成了原子,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故选B。
6.下列模型将微观的事物变为宏观的是(▲)
A.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 B.人体结构模型
C.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D.甲烷分子模型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7.请写出下列事物的符号。
(1)电压表: ▲ 。 (2)体积: ▲ 。
(3)重力: ▲ 。 (4)电阻: ▲ 。
(5)摄氏温度单位: ▲ 。 (6)质量: ▲ 。
(7)密度: ▲ 。
【答案】(1); (2)V; (3)G; (4)R; (5)℃; (6)m; (7)ρ
【解析】【分析】【详解】略
8.回答下列问题:
(1)符号的功能: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③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下列符号体现了哪项功能?(填序号)
(2)认识地球、眼等结构,为什么选择相关模型呢? ▲ ; ▲ 。
(3)研究欧姆定律时,为什么要画电路图这样的模型? ▲ 。
【答案】(1)① ③ ②; (2)因为地球太大了,难以认识(合理即可);因为眼的内部结构太复杂了,难以描述(合理即可);(3)因为这个研究过程太复杂了,模型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详解】略
思维拓展
9.科学实验中常用到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列四个实验中,运用了模型法的是(▲)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②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了“光线”
③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时,引入了“总电阻”
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1)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2)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3)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4)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分析】此类问题是结合初中物理实例考查对各种物理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详解】①在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的研究方法;②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了“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③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引入了“总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选C。
10.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甲、乙和丙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 。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 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
【答案】(1)乙、丙; (2)分子种类(合理即可);
(3)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更快
【解析】根据图示,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等,难度不大。
【详解】(1)在甲、乙和丙中,乙丙是同种分子,且在127℃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27℃,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乙和丙,故填:乙和丙。(2)从图中可见,氢气和氧气在27℃时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故填:分子种类。(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故答案为:(1)乙、丙; (2)分子种类(合理即可);
(3)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更快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在三态变化时的分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C过程中,物质处于 ▲ 态。
(2)B为 ▲ 过程,D为 ▲ 过程。
(3)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 ▲ 。
【答案】(1)液; (2)熔化; 汽化; (3)分子间空隙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不变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依次增大,故A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态;C过程中,物质处于液态;E过程中,物质处于气态;(2)B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即熔化过程,D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即为汽化过程;(3)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不变。
【答案】(1)液; (2)熔化; 汽化; (3)分子间空隙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不变
创新应用
12.科学家发现的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因此又叫足球烯。下列模型中,可用来表示C60的是(▲)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这些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图形,其中A是金刚石,B是石墨,C是足球烯,D呈管状,是碳纳米管;故选C。
13.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如图所示是气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其中“”表示的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1)根据分子模型图能看出,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 ▲ 构成的,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 ▲ 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则表示二氧化碳的符号为 ▲ (若原子的个数为1,“1”省略不写)。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二氧化碳和气态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不同在于分子之间的空隙不同,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空隙比液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空隙大。根据以上信息,参照气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画出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
【答案】(1)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 (2)CO2; (3)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详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0”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可以用字母表示出二氧化碳的符号为CO2。(3)由题意可知,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间隔比气态二氧化碳的分子间隔小,即单位体积内存在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液态时比气态时多。据此画出液态二氧化碳的模型如图: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 (2)CO2; (3)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