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元过关测试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行为中,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
A.血液接触 B.共用毛巾 C.一起游泳 D.共进午餐
2.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 在 物 质 的 防 护 作 用 如 图 所 示 。 医 用 防 护 口 罩 起 防 护 作 用 的 主 要 原 理 是 (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3.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为防治灾区传染病的蔓延,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清扫卫生死角,大
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这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属于( )
第 1 页(共 22 页)
A.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D.提高自身免疫力
4.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 COV) 来袭让世界恐慌,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名“抗疫” 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近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 ﹣ COV)疫苗(腺病毒载体) 1 期临床试 验正式启动。第一批志愿者已经接种了疫苗, 正在度过他们为期 14 天的隔离观察期。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环节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注射疫苗的免疫属于免疫学中的特异性免疫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体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可能是暂时性的 5.将甲种小鼠和乙种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 a 小鼠身上, 不久, 甲种小鼠的皮肤在 a 小鼠身上生 长良好,乙种小鼠的皮肤在 a 小鼠身上红肿,最终死亡脱落。此时, 将所用乙种小鼠的皮肤再取 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 a 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 出现的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抗体具有特异性
B.乙种小鼠和 a 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C.乙种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D.a 小鼠体内已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6.金华“4 15”疫情发生以来, 累计确诊 142 例,感染者所感染的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 德尔塔变异株它的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我市快速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紧急排查密 接者隔离管控等措施, 精准高效快速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下列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 引起金华新冠肺炎疫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传染源
B.奥密克戎变异株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细胞结构, 无成形的细胞核
C.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德尔塔变异株性状上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D.新冠肺炎病毒由德尔塔毒株变异成奥密克戎毒株的过程是定向的 7.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损害免疫系统,患者会感到持续疲劳、免疫力下降,还有可能出现记 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淋巴结节、喉咙酸痛等症状。研究人员发 现, 在 101 个 CFS 病患中,86 个病人的血液中出现了反转录病毒 XMRV;而在 218 个健康人中,
只有 8 个人的血液内含有这种病毒。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心理一定不健康
B.慢性疲劳综合征一定是反转录病毒 XMRV 引起的
C.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是反转录病毒 XMRV 引起的
D.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其免疫功能已经没有一点作用了
第 2 页(共 22 页)
8.李明天天锻炼身体, 而且还接种了各种疫苗, 请你判断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个选项都正确
9.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共患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甲型流感病毒性状由体内蛋白质控制
D.接种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10.近来,同学们学习相当紧张,有部分同学在精神和体力方面都觉得有些疲倦。如何调节这种 状态呢?下列几种生活方式:
①学习疲倦时, 偶尔听听音乐放松身心;
②少吃蔬菜,多吃肉类食物;
③平时多玩,到考试快到时再“日夜兼程”;
④合理分配学习和运动时间。
你认为可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高血压 B.流行性感冒 C.糖尿病 D.呆小症
12.流感患者可以将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给健康人, 使健康人患流感。在流感传播的环节中,属 于传播途径的是( )
A.流感患者 B.流感病毒 C.飞沫 D.健康人
13.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14.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 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第 3 页(共 22 页)
B.实验室发生火灾时,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0,就地等待救援
C.发现有泥石流迹象, 应立即观察地形, 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冷水冲洗受伤处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今年 3 月份以来, 衢州多地出现新冠疫情,各行各业积极投入抗疫工作,有效遏制了新冠疫 情的传播。
(1) 为了防治疫情,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 。
①贯彻落实核酸“应检尽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②通过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确诊的新冠患者。
③呼吁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注意个人防护。
④积极接种加强针疫苗, 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2) 省卫健委已完成衢州此次新冠疫情的基因测序,本次疫情病毒基因序列为奥密克戎(BA.2 进化分支)。相对于 2020 年在武汉出现的“2019 ﹣ nCoV”病毒已发生了多次 ,具有症状 相对较轻、隐匿性强、发现难、传播力强等特点, 防范难度更大。 1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 SARS 病毒灭活疫苗一期临床研究.36 位志愿受试者均未出 现异常反应.其中 12 位注射的是安慰剂(没有药物成分,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另外 24 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 初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回答:
(1) 从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的角度分析,感染 SARS 病毒的患者属于 .
(2) 通过接种 SARS 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 这种免疫叫做 免疫.
(3) 36 位受试者注射疫苗还是安慰剂,由专门人员通过电脑随机编号决定.12 位受试者注射安 慰剂, 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4) 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梁忠益就是 36 位受试者中的一员, 当他得知自己是第一个接受试验 时,显得异常紧张, 手心冒汗.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5) 北京华工大学的大学生兰万里第一次注射 SARS 疫苗 28 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注射. 假设 图甲是他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绘出你猜想他第二次注射疫 苗后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
第 4 页(共 22 页)
17.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 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 接种甲型 H7N9 禽流感疫苗属于 ;
(3) 从免疫学角度看, 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抗体”或“病原体”)
18.2019 年 11 月一演员在《追我吧》节目中录制时发生了心源性猝死的不幸。心源性猝死是由 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当遇到此类情况时,采 取的最及时和关键措施是心肺复苏,以及 之后的治疗等。一般分以下三步: (1)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受到人工挤压,使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 血液又回到心脏。“按压”后,体内的血液也只会朝一个方向流动的原因是 ; (2)人工呼吸: 是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那么患者经人工呼吸之后, 体内的氧气最早会出 现在 (选填“动脉”或“静脉”或“毛细血管”);
(3)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就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 注射之后首先到达心脏的腔 室是 。
19.正常进食后 4 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 0.14%,乙为 0.1%.然后再给甲、乙分 别口服 100 克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 结果如图:
(1) 甲、乙两人中糖类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 ,理由 。
(2) 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机制中, 参与的主要激素物质是 。
(3) 造成甲的血糖浓度变化可能原因是 ;此人可能患有 病。
第 5 页(共 22 页)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5 月 31 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
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
【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 1)、饲养盒(19cm×12.5cm ×7.5cm)(注: 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 3 次和 4 次的家蚕。)
【实验过程】
Ⅰ.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 A.B 两大组, 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 30 只,平均分成 3 个小组, A 大组的 3 个家蚕饲养 盒中分别注入 120 毫升空气,B 大组的3 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 120 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 (如图 2),密封观察 20 分钟。
Ⅱ.收集事实与证据
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 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 B 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 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 据如表所示。
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
第 6 页(共 22 页)
组别 虫龄(只数) 死亡只数 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A 1 四龄( 10 只) 0 0% 四龄 0% 五龄 0%
五龄( 10 只) 0 0%
2 四龄( 10 只) 0 0%
五龄( 10 只) 0 0%
3 四龄( 10 只) 0 0%
五龄( 10 只) 0 0%
B 1 四龄( 10 只) 4 40% 四龄 33.3% 五龄 0%
五龄( 10 只) 0 0%
2 四龄( 10 只) 3 30%
五龄( 10 只) 0 0%
3 四龄( 10 只) 3 30%
五龄( 10 0 0%
第 7 页(共 22 页)
只)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 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
(2) 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 组;(选填“A”或“B”);
(3) 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写出一点即 可);
(4)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 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 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1.小希想知道酗酒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就和同学一起“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现在请你 和她们一起实验:
(1) 水蚤很微小, 观察水蚤心率的临时装片时要用到 和显微镜。
(2) 方法步骤:
①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 1%、3%、5%、7%、9%、11%的酒精。 ②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的 1%的酒精中,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 脏跳动并记录心跳次数。
③将清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④接下来再用体积分数为 3%、5%、7%、9%、13%的酒精进行处理,观察并记录。 上述实验步骤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来 。
如果按照改进后的情况进行实验,测得结果如下表:
清水 1% 3% 5% 7% 9% 11%
10 秒内心跳次数 35 37 39 41 38 35 29
(3) 可以得出结论: 。
四 、解答题 (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由于家蚕对许多有毒有害气体非常敏感, 养蚕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蚕室内禁止使用蚊香类产品 的习惯。如何使家蚕饲养人员避免蚊子叮咬成了小金研究的课题。
第 8 页(共 22 页)
(1) 驱蚊液
小金选取了 4 种不同成分的驱蚊液,根据其使用方法和药效作用方式,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测定
其对家蚕的毒性。数据如下:
样品编号 2 龄蚕成活率(%) 3 龄蚕成活率(%) 4 龄蚕成活率(%)
1 86.67 90.00 90.00
2 90.00 93.33 93.33
3 83.33 86.67 90.00
4 76.67 80.00 83.33
清水 90.00 93.33 96.67
(注: 蚕卵刚孵化出来称为蚁蚕。蚁蚕蜕皮后称为 2 龄蚕,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 1 龄。)
(1) 根据上述实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一条即可)
(2) 根据实验结果,你建议饲养人员最好使用哪一编号的驱蚊液, 并阐述理由。 (二) 灭蚊灯
如图所示为该灭蚊灯原理示意图,当风扇转动时,靠近进风口的蚊子会被吸入灭蚊灯内,利用所 学知识解释为何蚊子会被吸入灯内。
(三) 防蚊衣
如果没有配备上述设备,为防止蚊子叮咬,饲养人员也可通过穿着较厚的长袖衣裤进入蚕室。从 传染病防治角度来看,这可防止蚊子传播 。
A.感冒 B.细菌性痢疾 C.狂犬病 D.疟疾
23.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又呈现多点散发态势。病例显示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等因素影响, 第 9 页(共 22 页)
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在此情况下,我国进一步推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并批准了 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1)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肺部炎症,其讲话、咳嗽时,会喷出大量含有新冠病 毒的飞沫, 这样的病人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应当强制隔离治疗。
(2) 近期,浙江省多地已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包括“灭活+重组蛋白”和“灭活十 腺病毒载体”两种组合。接种疫苗的人会发生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3)疫情防控不可掉以轻心,大家要时刻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 距离等,这些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第 10 页(共 22 页)
0.第三章单元过关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后导致免疫缺陷, 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解答】解: HIV 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因此艾滋病的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 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HIV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 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 HIV 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 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 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 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HIV.可见 A 符合
题意。
故选: A.
2. 【分析】根据题意,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 由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图示, 医用防护口罩能将悬浮颗粒、飞沫等与空气分离,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由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图示,医用防护 口罩能将悬浮颗粒、飞沫等与空气分离, 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过滤。
故选: C。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 析解答。
【解答】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传染源 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
第 11 页(共 22 页)
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清扫卫生 死角, 大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这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 B。
4.【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 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 A.注射疫苗,目的是增强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 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 群, A 正确;
B、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 三道防线, 该抗体只对新冠病毒有免疫作用, 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正确;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C 错误;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有永久性和暂时性的,D 正确。 故选:C。
5.【分析】记忆细胞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当抗原二次感染机体时,会直接刺激记忆细 胞, 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此过程 比原来的途径更迅速,更剧烈。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乙种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说明 a 小鼠对乙种小 鼠的皮肤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同时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接着“乙种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 次移植到 a 小鼠身上”,记忆细胞,对抗原(乙种小鼠的皮肤) 十分敏感,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 更快地死亡脱落。
故选: D。 6. 【分析】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问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
【解答】解: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金华新冠肺炎疫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为病原体,错误。 B、奥密克戎变异株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错误。
C、基因决定性状, 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德尔塔变异株性状上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正确。
D、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新冠肺炎病毒由德尔塔毒株变异成奥密 克戎毒株的过程是不定向的,错误。
第 12 页(共 22 页)
故选: C。 7.【分析】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从而破坏和 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解答】解: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大多数病人的血液中出现了反转录病毒 XMRV,因此慢 性疲劳综合征可能是反转录病毒 XMRV 引起的。故 C 正确。
故选: C。 8.【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 题.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 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传染 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病人的排泄物, 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 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李明天天锻炼身体,而且还接种了各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 群。
故选: C。 9. 【分析】此题结合实际例子来考查有关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解答】解: 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甲型流感病毒是 该病的病原体。 A 正确 B、C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 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甲型流感病毒性状由 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B、C 错误 D、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 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 通过对健 康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从免疫学看属于特异性免疫。 D 错误
故选: A. 10.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 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第 13 页(共 22 页)
【解答】解:①学习疲倦时,偶尔听听音乐放松身心,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合理膳食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熬夜学习到凌晨,会破坏人的生物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身
体健康。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合理分配学习和运动时间,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 C。
11. 【分析】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应该是有病原体引起的, 2、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解答】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 物, 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 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ACD
都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 B。
12.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的特点,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 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 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群叫易感人群,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飞沫属于传播途径,健康人属于易 感人群。
故选: C。 13. 【分析】此题考查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据此答题。
【解答】解: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 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
第 14 页(共 22 页)
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 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 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 就流行不起来, 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4. 【分析】A.根据地震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实验室发生火灾的逃生做法来分析;
C、根据发生泥石流的逃生做法来分析;
D、根据烫伤、烧伤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A.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外空场处躲避,不能躲到楼内, 以防发生 伤害, 说法错误;
B、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119,说法错误;
C、发现有泥石流迹象, 应立即观察地形, 向沟谷两侧高处跑, 说法错误;
D、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说法正确。
故选: D。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贯彻落实 核酸“应检尽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通过定点医院集中隔 离治疗确诊的新冠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③呼吁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个人防护。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④积极接种加强针疫苗, 共筑全民免疫屏障。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 奥密克戎, 也称为 B.1.1.529,有三个变体,分别是 BA.1,BA.2,BA.3,拥有共同的祖 先。 B.1.1.529 簇,包括 BA.1 和 BA.2,共有 85 个突变,其中40 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中。相
对于 2020 年在武汉出现的“2019 ﹣ nCoV”病毒已发生了多次变异。
故答案为:
(1) ①②。
(2) 变异。
第 15 页(共 22 页)
16.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等特点。
(2) 注射疫苗会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属于特异性免疫。
(3) 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实验。 (4)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
(5) 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据此答题。
【解答】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从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的角度分析, 感染 SARS 病毒的患者属于传染源。 (2)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注射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 但能刺激 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某种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 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 属于特异性免疫。
(3) 12 位受试者注射安慰剂, 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4)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 式。梁忠益是 36 位受试者中的一员, 当他得知自己是第一个接受试验时,显得异常紧张,手心 冒汗。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5) 他第二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的比第一次多,持续时间长,如图:
故答案为:
(1) 传染源。
第 16 页(共 22 页)
(2) 特异性。
(3) 对照。
(4) 条件。
(5)
17. 【分析】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 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 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人唾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种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2)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型 H7N9 禽流感疫苗后可以使人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从免疫学角度看,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 免疫。
故答案为:
(1) 非特异性。
(2) 保护易感人群。
(3) 抗原。
第 17 页(共 22 页)
18.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 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解答】解:(1)在四肢的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 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 动脉, 而不能倒流;
(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管壁薄, 血流速度最慢,有利 于物质交换,经人工呼吸后体内的氧气最早会出现在毛细血管;
( 3 ) 血 液 循 环 途 径 如 下 :
肾上腺素就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 注射之后经上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 人体内有静脉瓣、房室瓣和动脉瓣,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2) 毛细血管;
(3) 右心房。
19.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 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 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正常人体血糖的浓度为 0.1%。
【解答】解:(1)图示中,甲的血糖浓度总是超过正常值,乙在口服 100g 葡萄糖后,血糖浓度 先是升高, 继而下降到正常值水平, 说明糖代谢处于正常水平。
(2)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也增多, 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3)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 的降血糖作用, 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出现糖尿,即糖尿病。
故答案为:(1) 乙; 乙的血糖浓度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 18 页(共 22 页)
(2) 胰岛素
(3)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 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 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 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 家蚕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的幼虫和成虫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所以由幼虫发育为成虫要经历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叫蛹,我们把 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幼虫期阶段。 (2)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 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实验中, A.B 两组除了是否注入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外,其余 条件均相同,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确保单一变量。其中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 A 组注入 120 毫升空气。 (3)对照实验必须做到对照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本实验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 然性,采取的实验方案是: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 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4) 如果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 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 结论, 该结论是不合理的,理由是比较 A.B 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
害,只是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
故答案为:
(1) 幼虫期
(2) A
(3) 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 第 19 页(共 22 页)
(4) 不合理,比较 A.B 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 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 只是蚕龄小的受 到危害更大(合理即可)
21.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 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 水蚤很小, 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水蚤的心脏在附肢基部,身体的背 部中央稍靠前的位置, 可以看到一缩一舒的跳动。故观察临时装片上的水蚤心率时要用到的实验 用具有显微镜和计时器。 (2)②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 脏的跳动, 并记录心跳次数。
③用吸水纸吸干水蚤周围的水,再将体积分数为 1%的酒精滴加在载玻片上,观察和记录水蚤的 心率。 (3)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酒精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的体积分数 5%会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 计时器
(2) ②应将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③应用吸水纸吸干水蚤周围的水,再将体积分数为 1%的酒精滴加在载玻片上
(3) 在一定范围内酒精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的体积分数 5%会有抑制作用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 【分析】(1)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 ②表述 这些问题; 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
第 20 页(共 22 页)
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 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 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 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 完善
(2)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 病。
【解答】解:(一)(1) 据表在数据可见: 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 (2)据表在数据可见: 2 号驱蚊液对各蚕龄蚕的成活率基本没有影响,使用后对家蚕基本没有 危害, 所以建议使用 2 号样品驱蚊液。
(二) 当风扇转动时,靠近进风口的蚊子会被吸入灭蚊灯内,原因是当蚊子靠近灭蚊灯时就会被 负压气流吸入灭蚊灯内。
(三) 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 病。
A.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A 不符合题意;
B、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饮食传播, B 不符合题意;
C、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C 不符合题意;
D、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一)(1)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
(2) 2 号驱蚊液对各蚕龄蚕的成活率基本没有影响,使用后对家蚕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建议使 用 2 号样品驱蚊液;
(二) 当蚊子靠近灭蚊灯时就会被负压气流吸入灭蚊灯内; 第 21 页(共 22 页)
(三) D。 23.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 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3) 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
病毒是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 炎流行期间,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属于切断传播途 径。
(2)疫苗是用毒性减弱或者已经死亡的病原体制成生物制品,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 疫 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 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 传染源。
(2) 特异性免疫。
(3) 切断传播途径。
第 22 页(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