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 导学案(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矩形 导学案(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4-23 15: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矩形 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 2. 能利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
1、回忆上一节学习时,由平行四边形渐变为矩形的过程,可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第一种方法是通过_______来判定.
判定1:有一个角是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矩形.
也就是说: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可先证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然后再证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______.
二、【课中交流】
2、【探一探】考虑到“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一特性,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同时向两边拉长,使A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会成为矩形吗?
若能,请尝试根据矩形的定义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判定2:对角线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也就是说,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先证它是________,再证两条对角线______.
阅读P96第4行~第7行的问题,请你与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其中的道理。
测量两组对边长是否分别相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测量它们的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按书本P96“思考”中李芳的画图步骤,画出一个四边形,感受一下李芳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
动手画图:

证明:
请你再画一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
判定3:有____个角是___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学以致用
1.只有一把卷尺,如何检验“矩形”窗框是否合格? 只有一把角尺,又如何呢?
2.判断
(1)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
(2)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
(3)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 )
3.你能在直角梯形ABCD的下底BC上找一点E,使四边形ABED是矩形吗?
4、(课本P96练习1)八年级(3)班同学准备在广场上布置一个矩形花坛。计划用“串红”摆成两条对角线。如果一条对角线用了38盆“串红”,还需要从花房运来多少盆“串红”?为什么?如果一条对角线用了49盆呢?为什么?
5、能力提高
1、(课本P96练习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 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已知:如图,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E、F、G、H,
求证:四边形 EFGH为矩形.
3、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DB,交于O、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提示: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课堂小结】
1、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2、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与思路是:
【当堂训练A】
1.矩形一条长边的中点与其对边的两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已知矩形的周长为24cm,则矩形的面积是_______.
2.下面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2)矩形的对角线大于夹在两对边间的任意线段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有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矩形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3、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E、F、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4、如图,已知AB=AC,AD=AE,DE=BC,且∠BAD=∠CAE,
求证:四边形BCED是矩形.
【当堂训练B】
1.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
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垂直;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2.已知:如图ABCD中,AC,BD交于O,AE⊥BC于E,EO交AD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矩形.
求证:四边形AEBF是矩形.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诊断检测(一)答案: 1.32cm2 2.D
3、可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
4.证法1.连结DC,BE,通过证明△ABD≌△ACE,得到BD=CE,由DE=BC先证四边形BCED平行四边形,再证DC=BE,可得四边形BCED是矩形.证法2.从定义出发
诊断检测(二)答案:1、C
2、只需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角为直角.
3.提示:证明EB⊥BF,EB=AF.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1、完成数学书课后练习
*2、已知分式,(1)当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2)当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4)当时,分式的值为多少?



【课后作业】作业本(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