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4.1土壤的成分(2)教学设计
课题 4.1土壤的成分(2)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介绍土壤中的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第2课时从岩石到土壤。此前学生刚刚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那么本节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摇篮,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土壤种类等知识的延伸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科学思维:知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实践:通过展示岩石风化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态度责任: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可以是缓慢进行的,同时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难点 土壤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 我们知道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及腐殖质等构成。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于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等,水和空气存在于矿物质颗粒之间。那么,这些矿物质颗粒是哪来的? [矿物质颗粒有大有小,有的很像岩石碎片,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形(如图),所以猜想土壤中的矿物质很可能来自于岩石等。] 通过图片等方式,形成猜想。进入 新的话题。
讲授新课 一、从岩石到土壤 1、地表的土壤不是开始就存在的。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 2、从岩石到土壤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岩石风化到多种生物的作用积累有机物,经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才能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1)岩石的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 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变化、风力作用、流水侵蚀、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各种生物的作用等。 ①风力作用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风是常见的风化因素之一。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 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流水作用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流水也是重要的风化因素之一。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温度变化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附视频) 温度骤变会引起岩石热胀冷缩而碎裂。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 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 小碎块。 ④化学物质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附视频) 岩石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改变化学成分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岩石经过水及其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水解、水化和氧化等一系列作用,使某些复杂的物质变成简单的物质,原来不含水的、难溶解的物质变成含水的、易溶解的物质,使岩石颗粒进一步变小、变细。 (2)生物的活动岩石风化并积累了有机物。 土壤的形成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 例如,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植物的长大,对裂隙施以压力,劈裂岩石;地衣里边真菌的菌丝会插到岩石缝隙当中,通过吸水、失水这些收缩膨胀作用,能够使岩石颗粒不断地疏松,对岩石风化起到了最基本的物理作用。此外,穴居动物的挖掘作用,虫蚁、蚯蚓的筑巢翻土等都会造成岩石的破坏。二、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2、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400 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讨论交流: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但目前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资源。请列举你所知道的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讨论应当如何有效地制止。[参考:破坏行为: 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土壤资源,如滥垦草原,过度开垦,过度喷洒农药,非法取土,过度放牧、乱倒垃圾等行为造成了土地沙漠化,破坏了土壤。 保护措施: ①避免土壤被污染;②避免过度开垦和放牧;③保持土壤肥力;④植树造林;……。 ]3、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但毁坏土壤却是瞬间的。 保护土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1)植树造林、植被自然恢复、修建梯田等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2)通过修建各种基础设施来改变贫瘠变少,变薄。 使学生明白土壤不是原先就存在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且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岩石的风化作用知识尤其是影响风化的因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逐条解释,通过讲解与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生物活动对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使学生明白影响土壤形成的多因素作用,明白土壤形成的不容易,知道保护土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初步知道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2、在土壤样本观测记录表中不需要记录的是( C ) A. 天气状况 B. 土壤温度 C. 土壤密 D. 土壤湿度 3、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B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⑤⑥④②①4、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B ) A. 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5、关于土壤形成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D )A.岩石风化→出现低等生物→出现森林草原→出现地衣苔藓B.岩石风化→出现地衣苔藓→出现森林草原→出现低等生物C.出现低等生物→岩石风化→出现地衣苔藓→出现森林草原D.岩石风化→出现低等生物→出现地衣苔藓→出现森林草原6、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 ) A.风将黄土从中亚带来堆积形成 B.本地岩石风化形成 C.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 D.早期温暖的气候自身演变而成 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列解释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C ) A. 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 B. 这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
C. 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 D. 上述三项都有可能 8、猜想:假定你看到一块有缝隙的巨石,如果在几百年后,你又能观察到它,你预计能看到什么现象?请加以解释。[参考:这块巨石变小或变碎,因为随着流水或结冰以及自然生物的作用会使这一块有缝隙的岩石逐渐被风化掉,最终形成土壤。]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岩石在风、水、温度变化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保护土壤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