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7 00: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大同
大庆
克拉玛依
鄂尔多斯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
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新课导入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资源枯竭型地区——德国鲁尔区的案例,了解资源型地区(城市)的前期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能够在认识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地区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
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资源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某一具体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解释该区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综合思维:联系科技、能源、产业结构等,多角度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针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提高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掌握解决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
探究1.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01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8-61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的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繁荣时期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
鲁尔区工业结构有什么特征?面临哪些问题?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德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区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工业
的区位
土地
水源
资源
能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政策
2、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1)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煤质优、煤种全、品位高。
(2)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荷兰,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的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3)水陆交通便捷:德国的公路、铁路、河运等便捷。
2、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2、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4)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5)广阔的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丰富的煤炭资源
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
离铁矿区近
充沛的水源
广阔的市场
便捷的水陆交通
那么鲁尔区适合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工业区?
01 鲁尔区的繁荣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煤炭资源
丰富的水资源





煤炭
钢铁
电力
化学
机械
具有这样的区位条件,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3.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01 鲁尔区的繁荣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
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The cause of RUHR's decline
2.生产结构单一
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The cause of RUHR's decline
丰富的煤炭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铁矿运入
丰富水源
3.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The cause of RUHR's decline
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阅读Reading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城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菜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4.世界性钢铁过剩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而欧洲战后恢复重建高峰期已过,钢铁市场需求萎缩,这样,又导致鲁尔区遭遇了“钢铁危机"。
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The cause of RUHR's decline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5.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The cause of RUHR's decline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生产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老化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使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
世界性
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
的冲击




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
主要原因
根本
原因
鲁尔区出现了这么多弊端,怎么办呢?
转型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2.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02
阅读教材P62-65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全面转型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总结鲁尔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1.鲁尔区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1)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Concrete measures to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Concrete measures to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Concrete measures to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
开发工业旅游;
发展金融服务业。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Concrete measures to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植树造林;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Concrete measures to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观看视频资料《鲁尔工业区的重生》
(播放视频)鲁尔工业区的重生
德国鲁尔工业区小结
兴起的区位优势
主要工业部门
衰落的主要原因
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比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钢铁工业(主导)
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冲击
污染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阶段 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开发期 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 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 (再生期) 资源趋于枯竭 ,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或美化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活动1:认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选择替代性产业,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
②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
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区城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
活动1:认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活动2:认识鲁尔区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2.阅读教材P57-58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1)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等。
外因:区域外廉价石油、低成本煤炭、钢铁工业的竞争等。
(2)显著变化: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3)优势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等。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 产业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 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 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资源条件: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②煤田面积广,储量大,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
③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的传统产业:煤炭开采、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活动3:分析焦作市产业转型前后的优势条件
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优势条件:
①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②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③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
④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活动3:分析焦作市产业转型前后的优势条件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 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②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活动3:分析焦作市产业转型前后的优势条件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1.概况
(1)资源丰富:
①森林资源: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集中了全国林木蓄积量的1/3以上。
②煤、铁、石油资源:
主要油田有黑龙江大庆油田、辽宁辽河油田
主要铁矿有辽宁鞍山、本溪铁矿
主要煤矿有黑龙江鸡西和鹤岗煤矿,辽宁阜新、抚顺煤矿等
(2)产业基础:工业起步早,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煤炭、森林、石油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与之相关的资源产业也随之萎缩,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资源减少、产业萎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市场饱和、新技术的冲击等。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3.鲁尔区综合整治对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
项目 鲁尔工业区 东北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产业布局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
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交通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科技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发展科技教育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传统工业兴衰的共同点
3.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
完善交通网
科技创新
美化环境
1.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矿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
资金转移到新兴工业区
新技术革命冲击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德国工业4.0战略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
从德国自身来看: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的现实等。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德国工业4.0战略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
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
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
板书设计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改造传统工业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鲁尔区概况
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环境污染
扶持新兴产业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随堂巩固
(2021·湖北高二学业考试) 德累斯顿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该地区曾是采矿、炼钢重工业区。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萨克森州开始建立市场经济,因其传统的苏联和东欧出口市场崩溃,又面临西德企业强烈竞争,当地工业几乎完全停滞。在转型伊始,德累斯顿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制药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目前已经成为作为“德国硅谷”和“欧洲硅谷”的核心。据此完成1-3题。
1.德累斯顿重工业兴起的主要优势是(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矿产丰富
2.导致德累斯顿重工业停滞的原因是( )
A.世界性钢铁过剩 B.矿产资源衰竭 C.生态环境恶化 D.原有市场丢失
随堂巩固
(2021·湖北高二学业考试) 德累斯顿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该地区曾是采矿、炼钢重工业区。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萨克森州开始建立市场经济,因其传统的苏联和东欧出口市场崩溃,又面临西德企业强烈竞争,当地工业几乎完全停滞。在转型伊始,德累斯顿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制药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目前已经成为作为“德国硅谷”和“欧洲硅谷”的核心。据此完成1-3题。
3.决定德累斯顿转型产业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
A.产业基础 B.政府政策
C.市场需求 D.交通状况
随堂巩固
(2021·全国高三月考)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为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都,被称为“中国铜城”,是典型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工矿城市,成为全国闻名的“白银模式”,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据此完成4-6题。
4.白银市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土地价格低 C.劳动力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5.“中国铜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加剧 B.土壤退化严重 C.降水量异常增加 D.森林覆盖率提高
6.振兴白银市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关停工矿产业 ②延长产业链 ③进口煤炭资源发展火电站 ④转单一结构为多元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巩固
(2021·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7.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扩大能源输出量
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C.提高能源价格
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随堂巩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8-11题。
8.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有( )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⑤离铁矿区较近
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随堂巩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8-11题。
9.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D.园艺业比重增大
随堂巩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8-11题。
10.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C.煤炭资源的枯竭
D.钢材市场的萎缩
随堂巩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8-11题。
1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该区采取的措施有(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减少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
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
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
化工等新兴产业
随堂巩固
12.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随堂巩固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随堂巩固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