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年级上册《观测风》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17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观测风》。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五课《观测风》,整个单元是想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能够对天气的现象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同时,让学生知道工具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本单元一共分为三部分1、我们关心天气;2、对天气的某一个特征的观测进行研究3、将收集起来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能够理解天气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是第2部分的一课,让学生对天气的风向和风速进行学习和探究。那么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我们可以通过地面上物体的飘动、摇晃来感受风的大小和风是从哪个方向刮来的,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风速和风向可以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而风速仪可以测量风行进的速度——风速。“蒲福风力等级表”将风速的等级从0--12级分为13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一定的风速范围和对应的地面物体的变化描述。“蒲福风力等级表”对于3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可以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将通过制作风旗、观察小风旗的状况来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两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说学情
第三单元已经学习过了风的形成原因是空气流动的。而且也了解的很多关于空气的知识。但是很少有同学对风向和风速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探究。所以本课在学生原认知的结构中,我们需要去了解学生对风知道了多少?一般学生能够简单的描述出风大不大!怎么系统的分类?怎么分别?学生是没有基础的。但是学生知道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飘动、摇晃的想象来描述风的大小,这是学生关于风速的原认知水平;同时,关于风向,学生生活有涉及到一些名词: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但是对于应用这些词汇在实际的生活中比较欠缺。而且还有较多的学生对于方位东南西北还分不清楚;并且针对某一个特定地点的方位判断也没有任何科学的手段或方法。 而且学生原认知内没有风向和风速的定义,在测量仪器的认识方面更是零基础。结合以上的学生学情,综合《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四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说四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主要18个大概念中,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第二个概念(即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分有地壳、地幔、和地核)的3~4年级学习目标(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我确定了本课的科学概念目标: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有8个。
风速可以用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描述。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用风向风速来描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对3~4年级的8个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能够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和观察结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工四个维度科学态度目标的3~4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科学态度目标: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3个方面的技术与工程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利用工具能够使对风的观测更加准确。
那么根据学生学情和四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小风旗正确判断和描述风向、风速。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的小风旗正确测量风向、风速。
说教学设计以及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聚焦问题、探索实验、研讨、拓展四个学习环节。
聚焦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接受学习,真正的有意义学习意味着人在面临多种情景时,解决问题与创造新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情景,所以我以一个热身活动导入,通过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判断教室里有没有风的活动,学生利用自己生活的经验开始简单判断教室有没有风。活动结束后,聚焦2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观测风,而是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判定教室有没有风呢?”“风有方向吗?风有大小吗?你们觉得风的方向可以借助什么物品测量吗?”通过问题聚焦,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研讨,怎么去测量风的方向?学生很容易想到借助生活中的物品比如(旗子、布袋、纸、树叶等)来判断风的方向。顺势,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一面小风旗活动。
根据希瑟~班奇的探究层次理论,我认为引导式探究适合三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制作小风旗的活动,教师可以简单的用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将制作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是,课本上的小风旗制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将小风旗的制作优化到用一面布料套到塑料棍上的制作方法,使小风旗制作更容易。但是风向是什么?学生无法确定到底是风吹来的方向还是风吹去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原认知,教师应该紧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加一个活动帮助理解风向的判断方法。因此我设计一个活动,制作一个八个方位的方位盘,将小风旗插在中间,利用自动小风扇进行测量风向的模拟活动。同时,在教室的四个墙上挂上方向指示图片,辅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方位判断。结合学生对东南西北方位的熟悉程度,我创设了四个方位学习任务即(风扇在西吹向东、风扇在北吹向南、风扇在东南吹向西北、风扇在西南吹向东北)引导学生对风向定义的理解。同时,借助风旗的飘动方向来帮助判断风向。
一个完整的学习探究不但需要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还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所以,本活动还要让学生记录现象、小组交流和表达、最后,对各组数据和自己组的数据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比,得出结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具象认识心理理论,我设计了用风向和箭头贴在汇报表上的汇报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收集和处理数据,而研讨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风扇的风从方位盘上看吹动的方向是什么?”、“小风旗朝哪里飘动了?”“它们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这样他们就会注意风向和小风旗飘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有助于学生理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同时也锻炼他们的交际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证据意识。教师可以在汇报中提问“其他组的实验数据你们是否认同?”,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以及来培养学生4C思维的批判性思维。
针对风速大小,其实学生们已具备初步的判断标准了,我们需要的是将系统性的标准风速等级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制定好标准。所以,根据探究式学习的不分割性、儿童性、连惯性、系统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在风向的活动中,融入风速大小的另一个学习要求。那么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将判断的标准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作为参考,即小风旗是否展开和展开的程度给风分成3个等级(用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描述)并用特制小旗标识贴在汇总表。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复习策略,难度适中、知识学习的150%学习程度达到的学习效果最佳。我们可以在学生们得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这个概念的时候,融入“探宝游戏”的风向和风速练习帮助学生记住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方向和风速的判断。
科学活动来源生活应用生活。在确定学生会判断风向和风速了,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这样空旷的环境进行实地的测量。并且利用视频或者图片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旗子应该举过头顶、介绍操场的方位(东南西北)。
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好回到教室进行交流和汇报。
有趣、有序、有料都是小学的活动探究特色。当完成了操场风向、风速的交流后,我们可以创设以奖励的情境为孩子们引出科学的精密仪器——风速仪,让他们去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测风速的,并将风速等级分成13个等级(0-12级)这时出示“蒲福风力等级表”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现有的风速等级还不是很精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学习更多风速风向有关的学习的感受。以及奖励一套“风向标”制作材料和制作说明书,让他们作为拓展去课外制作和测量风向。这样灌入本课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目标。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活动过程展示、指明课题和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根据板书直观性、整体性、简明性。本节课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记录课题以及风向的定义和八个方位图,风速等级和相关旗帜展开的图片;另一部分是本节课活动探究的汇总表。
以上是我对《观测风》这节课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