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07: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
A.电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夸克和电子 D.电子和原子核
下列各组微粒中,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组是(  )
A.Mg2+、Mg B.K+、NH C.N2、CO D.SO、SO
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1934 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下图所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 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D.该原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元素符号均表示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H、C、Ca B.K、Mg、Cu C.S、P、F D.Mn、O、Na
人体缺少某种元素易产生龋齿,该元素是(  )
A.Fe B.F C.Zn D.I
下列各组元素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
A.铁、锌、钠 B.钙、铝、铜 C.铝、银、镁 D.碳、钙、氯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是(  )
A.氧化铝: AlO B.3个氧原子: O3
C.1个甲烷分子: CH4 D.1个氢氧根离子: OH-1
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He中Na为+1价,He为 1价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物质,下列关于过氧化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O2和CaO是同种物质
B.过氧化钙中含有氧分子
C.过氧化钙是金属钙和氧气的混合物
D.过氧化钙中含有氧元素
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常用消毒剂的成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表所示:
消毒剂类型 成分 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 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
醇类消毒剂 医用酒精(C2H5OH含量为75%) 远离火源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氢(H2O2)消毒剂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
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剂
下列有关上述常用消毒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C2H5OH 具有可燃性
B.NaClO属于氧化物,Cl 的化合价为-1 价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  )
A.Fe3O4:氧化铁 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 D.Cl2:2个氯原子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青少年应少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3年11月,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毒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3)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
(4)蒸馏水不能用来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    。
用化学符号表示:
钠元素   2个氢原子   ;3个水分子   ;n个银离子   ;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   .
等质量的臭氧(O3)和氧气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通过已学习知识的对比和归纳,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请你仔细阅读表中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书写化学式依据的原则是: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
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
(4)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   。
(3)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维生素C中有   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标的含义,哪些与消防有关,哪些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①为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有关,故①正确;
②为节约用水标志,与消防无关,故②错误;
③为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与消防有关,故③正确;
④为可回收垃圾标志,与消防无关,故④错误;
⑤为禁止明火标志,与消防有关,故⑤正确。
那么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③⑤。
故选C。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故选:D.
【分析】分析图示情景,根据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知识分析答题.
C
【详解】
A.1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所以镁原子与镁离子的电子数不同,选项错误;
B、1个钾离子是1个钾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钾离子中的质子数为19,电子数为18,铵根离子中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选项错误;
C、1个氮分子中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的质子数为14 ,电子数为14 ,选项正确;
D、1个硫酸根离子中的质子数为48,电子数为50,1个亚硫酸根离子中的质子数为40,核外电子数为42,选项错误,故选C。
D
【解析】(1)(2)(3)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费米虽然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哈恩却发现了他的研究问题,这说明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费米重复完成实验,证实自己的结论错误,这说明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分子,即分子变化而原子不变,则该原子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C
【解析】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它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
【解答】A.Ca为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合题意;
B.K、Mg、Cu为钾、镁和铜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B不合题意;
C.S、P、F为硫、磷和氟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Mn、Na为锰和钠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B
【解析】【解答】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贫血通常需要补充铁元素,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氟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
【解析】【解答】锌、铁、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Zn、Fe、Na,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钙、铝、铜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a、Al、Cu,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铝、银、镁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l、Ag、Mg,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碳、钙、氯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Ca、Cl,第一个字母相同,故选项D符合题意
该题考查了元素的符号,要求同学熟记常用的元素符号。
C
【解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判断。
【解答】A.氧化铝: Al2O3,故A错误;
B.3个氧原子: 3O,故B错误;
C.1个甲烷分子: CH4 ,故C正确;
D.1个氢氧根离子: OH-,故D错误。
故选C。
D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菠菜中的铁质,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即铁元素,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C
【解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A.Na2He中Na为+1价,He为-2价,A不符合题意;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3×2):4=23:2,B不符合题意;
C、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C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D
【解析】根据化学式分析过氧化钙的组成情况,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化学式CaO2和CaO可知,二者的分子组成并不相同,肯定是两种不同物质,故A错误;
B.过氧化钙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故B错误;
C.过氧化钙是一种物质,肯定是纯净物,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aO2可知,过氧化钙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B
【解析】A.根据酒精的可燃性分析;
B、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分析;
D、根据过氧乙酸消毒剂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分析。
【解答】A.酒精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见光或受热易分解,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消毒剂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C
【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A.氧化铁表示为Fe2O3,Fe3O4表示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
B、2N表示两个氮原子,2个氮元素是错误的,元素不能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C、1个氢离子表示为H+,故选项正确;
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C
【解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青少年要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分析。
【解答】A. 维生素C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 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8:96=9:1:12 ,符合题意;
D、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青少年应合理食用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4;3:5:1:2
(2)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解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2)客观公正的分析化学的利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1)1个氟乙酸甲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原子比为3:5:1:2;故填:4;3:5:1:2;(2)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故答案为: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1)N2
(2)H2O
(3)CO2
(4)O2
【解析】(1)空气中氧气大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它稀有气体等约占1%;
(2)水在人体组织成分中含量最多,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 另外,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3)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4)蒸馏水中氧气的含量极少。
【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O;
(3)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CO2;
(4)蒸馏水不能用来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O2。
Na;2H;3H2O;nAg+;{#mathmL#}{#/mathmL#};C2H5OH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钠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个银离子可表示为:nAg+;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 {#mathmL#}{#/mathmL#} ;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Na;2H;3H2O;nAg+; {#mathmL#}{#/mathmL#} ;C2H5OH;
1:1
(1)电荷数
(2)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解析】该题是一道规律总结及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探讨,是一道训练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的练习题(1)对比离子数与其化合价可知规律;(2)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利用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对比离子符号与其化合价可知:化合价数值与离子数值相同,其符号即正负也相同;
(2)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利用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排列,并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故答案分别是:(1)电荷数;(2)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1)会
(2)会
(3)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解析】【分析】(1)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2)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3)化合物中存在的碘元素。
【解答】(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馒头会变蓝;
(2)发生物理变化时,实质是构成碘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碘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馒头也会变蓝色;
(3)解释: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原理,加碘盐不能使馒头变蓝色,说明不含碘分子。
故答案为:(1)会;(2)会;(3)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1)53
(2)A
(3)25mg;2kg;不能;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解析】(1)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3)【问题分析】根据“20~50mg/kg”计算出含碘的最大质量。含碘的质量与食盐的质量成正比,据此计算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实验的质量。
【结论】将一次性食用食盐的质量与每天的食用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131I的质子数为53,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2)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31I与127I的质子数都是53,只是中子数不同,则二者为同种元素,故选A.
(3)【问题分析】根据“20~50mg/kg”可知,
500g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为: 。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
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碘酒中的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KI中的碘是碘离子,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AD
(2)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AD
(4)D
【解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2)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为得失电子数分析;
(3)根据同位素定义分析;
(4)根据粒子的质量由原子核决定分析。
【解答】(1)A和D中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2)C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6,所以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3)A和D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的粒子;
(4)D中中子数大于C,质子数相同,所以D质量较大;
故答案为:(1)AD;(2) 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AD;(4)D。
(1)3
(2)176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 维生素C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2) 维生素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
故答案为:(1)3;(2)176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