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二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三(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二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三(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30 09:42:58

文档简介

《3.2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教育意义。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2). 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3).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2).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3).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但丁说:“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工具……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话写诗的人称为诗人。”陈独秀说:“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二人在文学语言运用上的相似主张是 (  )
A.推动文艺复兴               B.通俗化平民化
C.进行文学革命               D.体现人文精神
(3).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1901~1912年            D. 1915~1925年
(4).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陈独秀提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说孝》一文中,提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2)除材料中所提人物外,另外举出一个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名字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民族资产阶级 ②民主共和 ③尊孔复古 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⑤文化 
⑥反封建 ⑦陈独秀 ⑧青年杂志 ⑨李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钊 ⑩鲁迅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民 君 历史进化 帝制复活的先声 提倡科学 三纲五常 奴隶之道德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吃人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文学革命论 平易 陈腐 思想解放 封建专制思想 马克思主义民众 国家政治事务 文化转型 片面 绝对否定 绝对肯定 形式主义 消极
2.抛出问题:
1).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含义: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无神论等内容。
评价: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 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1)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消极: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3)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举一反三: A B B A A
4.疑难解惑:(1)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原因: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2)代表人物:胡适。活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等。
(3)积极: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消极: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形式主义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教学难点】“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
2).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3).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1).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3).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
杂支清单购大鱼雷艇等项 7434.887787两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726.148两购后膛钢炮 965.839635两 北洋水公费银 1576.6666两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2).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下列各项中体现“道咸之学新”的是(  )
A.编纂古代最大的丛书           B.早期反封建思想产生
C.师夷制夷思想的形成           D.托古改制思想的传播
(3).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最主要的政治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B.遵循古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4).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A.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C.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即台湾割让后),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的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5)戊戌变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闭关锁国 ②鸦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 ③抵御外来侵略 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⑤四洲志 ⑥海国图志 ⑦师夷长技以制夷 ⑧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⑨师夷长技以自强 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民族矛盾尖锐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变法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专制君主 天演论 进化论 爱国主义 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894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1905 建立民国 1907 革命 建立共和政体 民主思想 舆论 君主立宪 1912 民主共和国
2.抛出问题:
1). 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
消极:由于这个时期中国人刚刚从闭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锁国的状态下惊醒,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感性的,而且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同样也是不深刻的。他们不懂得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而林则徐、魏源他们也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再加上阶级属性的束缚,使他们爱国,却与忠君相联系;他们有维新的倾向,却维护旧的统治秩序;他们想有所改革,却意在延长清王朝的寿命。所以他们的主张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也没有付诸实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有限。
积极:他们却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救民之路的大门,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转折时期思想界所起的深刻变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他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启迪和召唤着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他们是近代中国人民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2).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特点:(1)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成因:(1)封建顽固势力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以减少变法的阻力。(2)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3)康有为本人是一位古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取“儒学”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评价:(1)进步性①康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②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③康梁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3).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
派别项目 维新派 革命派
相同点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2)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不同点 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举一反三: B C C C C
4.疑难解惑:(1)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
(2)《孔子改制考》。
(3)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4)不正确。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5)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影。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1924年
(2).一些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民主革命一再受挫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和选择
(3).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
B.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传入中国
C.先进的知识分子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D.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5).“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
A.少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理想的主义             D.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 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③1918 ④庶民的胜利 ⑤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⑥十月革命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⑧新文化运动 ⑨工读互助团 ⑩问题 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无政府主义者 研究会 演讲 战斗色彩 1919 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 理论指南
2.抛出问题: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1)外部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
(2)内部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⑤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倡导作用。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五四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前程,逐渐被更多的青年所接受。
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3)中国知识界众多先进分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开始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革命实际斗争中去。(4)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3.举一反三:C C D D D
4.疑难解惑:(1)存在。应该解决。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理想主义根本解决问题。(2)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提出马克思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