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 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3). 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二者的主张(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针锋相对 D.互为补充
(3).顾炎武在《日知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始》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为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材料中,“亡天下”指的是( )
A.封建统治政权的更迭和兴亡 B.外族侵扰导致的边地不宁
C.政治统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倒退 D.内部纷争不已,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4).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5).(2011·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模)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日常生活 ②“圣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言 ③儒家经典 ④“童心说” ⑤真心 ⑥摹古文风 ⑦《藏书》 ⑧《续藏书》 ⑨《续焚书》 ⑩浙东学派 君主专制 天下之法学校 工商皆本 社会生产关系 反专制主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代考据学 君主专制 治 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循天下之公 把天下做为私产 六经责我开生面 自然史观 社会史观 哲学 定乱除暴安百姓 批判君主专制 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 制度批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抛出问题:
1).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
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 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 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1)相同: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限制君权。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倡导“经世致用”③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3). 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3.举一反三: D C C C C
4.疑难解惑:(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2). .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3).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2).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3).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中庸 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
(2). “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孔子的名言中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右图是宋代建筑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 )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费正清说:“在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 ( http: / / www.21cnjy.com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仁”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礼” ③敬而远之 ④有教无类 ⑤仁政 ⑥君轻民贵 ⑦学习 ⑧天行有常 ⑨制天命而用之 ⑩道 相互转化 小国寡民 《老子》 天道 自然无为 齐物 《庄子》 尽地力之教 集权 《法经》 世卿世禄 军功 井田制 法 术 势 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兼相爱 交相利 非攻 尚同 非命 节用 讲求实际功利 逻辑学 客观实践 三表 逻辑学术语
2.抛出问题:
1).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候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主张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君轻民贵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地位 至圣 亚圣 儒学集大成者
3). 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1)“仁”“礼”“己所不欲,勿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 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2)“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的价值。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对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的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态度是:第一,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消极因素。第二,要弘扬儒学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舍生取义的为人准则等。
3.举一反三:B A D C B
4.疑难解惑: (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2)人与自然关系: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4)启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1.3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分析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
2).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
3). 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
. 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特征各异,下列与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对应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开眼看世界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2).《论语·颜渊》曰:“颜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义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
A.道家的“无为” B.佛教的禅宗
C.儒家的“仁” D.“天人感应”学说
(4).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 “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 )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时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守仁回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因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 “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案
1.独立学习:①东汉 ②魏晋 ③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 ④道统 ⑤“性命之源” ⑥儒家伦理纲常 ⑦儒经义理 ⑧周敦颐 ⑨张载 ⑩程颐 “理”生万物 自然结构 的精神结构
宇宙规律 人类命运 基本宗旨 精神 天理 仁 南宋 二程 先理后气 日积月累 道德论 《大学》 《论语》 经典 孔孟 官方正统儒学 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南宋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人生日常处 人心之弊 明代 系统的心学理论
灵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重建儒家信仰
2.抛出问题:
1). 对认识宋明理学的认识
兴起的背景:(1)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益趋于融合,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3)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2).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宇宙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宰万物,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人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3). 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性: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进步性;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3.举一反三: D B B D C
4.疑难解惑: (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树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加强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2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分析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及影响。
一、独学指导:
知识指导:
独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 如何认识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如何认识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目的的内容是(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说 D.“制天命而用之”
(2).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
(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4).六集电视系列片《东方之光》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词:“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
A.“言必称三代”中的“三代”指夏、商、周 B.“子曰诗云”泛指儒家言论
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
(5).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 ‘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3)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圣贤言论 ②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 ③浩劫 ④低潮 ⑤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⑥文化共同体 ⑦汉武帝 ⑧平等竞争 ⑨学术思想 ⑩民族文化 汉武帝 汉昭帝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大富豪 文化传播 察举制 科举制 儒学经典 文化政治舞台 执政者奴化臣民 重学风气 官僚队伍 科学技术研究
2.抛出问题:
1). 对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1)背景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年社会稳定、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发展、国力强盛。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南北边境不宁、王国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都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来解决。显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武帝采纳。
(2)影响
结束了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互相争鸣的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学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儒学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因此,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2).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三纲五常” 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举一反三: A D A D B
4.疑难解惑:(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2)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