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2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丽水期末)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简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2.(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检查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烧杯中的水: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量筒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水:冷却溅落的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3.(2022八下·金东期末)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2八下·东阳期末)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从实验出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A.A B.B C.C D.D
5.(2022八下·安吉期末)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会燃烧
6.(2022八下·安吉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7.(2022八下·乐清期末)近日乐清市城南街道发生一起火灾,给群众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火灾或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房间内着火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一定要选择乘坐电梯
8.(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可燃物必须遇到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
9.(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10.(2022八下·武义期末)如图甲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图乙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水平略向下放置的状态。两者相比后者燃烧更旺更久,其原因是( )
A.图甲的火柴梗着火点低
B.图甲中空气中氧气不足
C.图甲的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图甲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11.(2022八下·浦江期末)下列属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12.(2022八下·嘉兴月考)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碳在纯氧中燃烧更旺,所以燃烧更旺的唯一条件是需要纯氧
C.CO2不助燃不可燃,能灭火,所以能灭火的物质只需要给这两个性质即可
D.丁烷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CO2,和H2O,所以丁烷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13.(2022八下·嘉兴期末)“纸火锅”是用纸张为容器盛放汤料,当点燃酒精加热纸锅时,纸锅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
B.空气不充足
C.浸湿的纸张着火点降低
D.浸湿的纸张温度未能达到着火点
14.(2022八下·金华期中)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得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15.(2022八下·诸暨期中)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婺城期末)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
现象回答:
(1)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 。
17.(2022八下·仙居期末)近几年,某县多次发生火灾安全事故,火灾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又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分析起火原因,其中市民随意燃放烟花和孔明灯的占比很大,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某烟花的配方中含有硫、木炭粉、硝酸钠(NaNO3)等成分,其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相关部门得知市民在广场燃放孔明灯,马上到现场制止。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于300℃,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场所,会引发火灾。其原因是 (填字母)
A.孔明灯提供了可燃物
B.孔明灯提供了氧气
C.孔明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点燃烟花所用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氨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8.(2022八下·诸暨期末)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溥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端喷出,从而吹灭蜡烛。烛焰被吹灭是由于 。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①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9.(2022八下·杭州期末)1830年,法国科学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条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甲),将火柴头在粗糙的界面上轻轻划动,便可引燃火柴杆,这种火柴会因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发火灾。
185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乙) ,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
资料一:白磷和红磷的部分性质如表。
资料二:玻璃粉是一种颗粒粗糙、化学性质稳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资料三:氯酸钾受热易分解。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60℃
毒性 剧毒 无毒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
(1)使用“安全火柴”时,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 。(写出一条)
20.(2022八下·定海期末)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他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 ,无法燃烧。
21.(2022八下·金华期中)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22.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 (填化学式)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3.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其原因是 。
24.“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人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5.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所示,该物质在P点时 (填“会”或“不会”)燃烧,理由是 ,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八下·温岭期末)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 。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3)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 。
27.(2022八下·柯桥期末)STEAM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使生石灰与水接触,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分析图2中曲线①代表 气体含量。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3)该实验证明 。
28.(2022八下·滨江期末)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白磷不能燃烧;
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④打开K1和K2,用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和K2,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水量为V1 ;
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步骤③④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3)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同学们帮助分析,认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
29.(2022八下·武义期末)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②冷却至室温;③ 通入 O2,点燃酒精灯。
(1)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选择合适的燃料】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3)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4)有资料显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 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
30.(2022八下·金华期中)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
四、解答题
31.(2022八下·义乌期中)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 。
32.(2020八下·温岭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
(3)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 。(答一种即可)
33.(2019八下·江干期中) 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34.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5.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2八下·永康期中)我国每年都会因火灾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消防员提醒,家中遇到火灾的情况下,有时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往往比普通水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碳酸饮料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燃烧的条件,分析碳酸饮料灭火效果更佳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A.竹筒内的材料虽然没有明火,但是仍然在缓慢燃烧,需要氧气,因此不能完全密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仍然有火星存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土纸和棉花都是可燃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水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系统,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量筒中的水主要作用是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计算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则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加热铜片,同时能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正在燃烧的烟头温度很高,可以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氧气的性质和利用;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A: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主要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正确。
B: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的是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B错误。
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因为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C正确。
D: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3)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解答】A.氢元素一般显+1价,但是它不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故B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但质量不变,而且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误;
D.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氧化反应;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A:考查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B:根据土壤的组成解答。
C:根据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原子能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氧元素、氧原子、氧离子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B正确。
C: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C正确。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 48.06%,硅 26.30%,铝 7.73%,铁 4.75%,钙 3.45%,钠 2.74%, 钾 2.47%,镁 2.00%,氢 0.76%,其他 0.76%,D正确,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由燃烧条件可以推知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A:房间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加快空气流动,增强火势,A错误。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正确。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
D:发生火灾时,电梯会随时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坐电梯逃生,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判断;
(2)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4)根据灭火的方法判断。
【解答】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可燃物遇到氧气或空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这样可以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将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装置与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实验一: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二: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比较,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得到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里面的白磷进行比较,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里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后振荡,一会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即反应后瓶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烧杯内的水几乎不会流入瓶内,因此不能测出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图甲和图乙中的火柴梗相同,因此着火点相同,故A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的氧气情况相同,故B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火柴梗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故C错误;
图甲中火柴梗在火焰下方,火焰无法对火柴梗进行加热,因此火柴梗的温度不容易到达着火点而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2)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
(3)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解答】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的化合价升高,即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碳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会影响燃烧的快慢,故B错误;
C.灭火的物质,不但要不助燃不可燃,还需要密度大于空气,才能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故C错误;
D.丁烷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CO2和H2O,所以丁烷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且与空气接触,由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那么与水接触的纸张的温度大约为100℃,远远低于纸张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判断;
(2)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原理判断;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4)根据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那么就要控制可燃物和氧气相同,而改变温度。左图中可燃物为白磷,且通入氧气,那么右图中X应该为氧气,可燃物也是白磷。而左边水的温度为80℃,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上,那么右边的水的温度应该低于白磷的着火点40℃,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C
(2)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解答】(1)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说明金属X的着火点等于或略低于石蜡蒸气的着火点250℃,故A、B不合题意;
如果金属X的着火点为20℃,那么在常温下就会燃烧,这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故选C。
(2)“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17.【答案】(1)+1
(2)C
(3)2KClO3 2KCl +3O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在化学式 NaNO3 中,N的化合价为+5,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5)+(-2)×3=0,解得:x=+1。
(2)孔明灯的火焰温度可以达到300℃,远远高于汽油的着火点,因此会引起火灾,故选C。
(3)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 +3O2↑ 。
18.【答案】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②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对各个选项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蜡烛火焰被吹灭是由于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使用了转换法。
①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使用了模型法;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使用了转换法;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选②。
19.【答案】(1)
(2)由于红磷燃烧温度高于白磷,因此可防止误划造成危害,生成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同时白磷有毒,而红磷无毒,可防止误食造成中毒。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可从燃点高低,是否具有毒性等角度思考解答。
【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温度高于白磷,因此可防止误划造成危害,生成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同时白磷有毒,而红磷无毒,可防止误食造成中毒。
20.【答案】(1)N2O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2)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一氧化二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写作:N2O。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无法燃烧。
21.【答案】①③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①都发光,故①正确;
②缓慢氧化时不发光,故②错误;
③都属于氧化反应,故③正确;
④爆炸的速度很快,故④错误;
⑤缓慢氧化无需达到着火点,故⑤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③。
22.【答案】(1)瓶内氧气被消耗(或瓶内氧气浓度下降或瓶内氧气含量减少)
(2)H2CO3
(3)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当氧气不足时,燃烧就无法进行;
(2)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现在花是干的,那么能使它变色的肯定是某种酸溶液;
(3)当水面静止时,水槽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等于试管内的气体压强与水柱压强的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少);
(2)在图二实验中,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 H2CO3 , 它使紫色干花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里面气压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试管内水面会上升;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产碳酸钙沉淀,因此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3.【答案】B;降低蜡烛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确定蜡烛熄灭原因分析。
【解答】A、C、D蜡烛熄灭都是因不接触氧气,B中蜡烛熄灭是由于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B; 降低蜡烛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
24.【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吹灭蜡烛时,蜡烛仍然与氧气接触,肯定是蜡烛的温度降低了。而镁粉燃烧产生电火花,使蜡烛的温度再次回到着火点以上而恢复燃烧,那么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5.【答案】(1)不会;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Q
(2)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燃烧的越往,放出的热量越多,则温度越高。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P点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则该物质在P点时不会燃烧,理由是: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Q点的温度最高,则燃烧最旺的点是Q。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我认为其理由是: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6.【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回答“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导致的”等类似的答案,不给分)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凡士林的密封作用解答;
(2)根据图丙分析蜡烛熄灭时氧气的浓度是否为零;
(3)正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小,而实验2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到80%时了,此时蜡烛依然能够燃烧。二者比较可知,蜡烛的熄灭与二氧化碳的拥堵增大没有什么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我不赞同他的观点,理由: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
27.【答案】(1)二氧化碳(CO2)
(2)与水反应产生(放出)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不同物质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浓度)要求不同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压变化判断;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蜡烛和白磷燃烧的先后顺序确定瓶子中氧气浓度的不同即可。
【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和白磷燃烧,都消耗氧气,因此氧气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二者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二氧化碳的氧气是增大的,则曲线①代表二氧化碳的气体含量。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产生(放出)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蜡烛熄灭后,白磷还可以开始燃烧,这说明蜡烛燃烧对氧气的浓度要求较高,而白磷燃烧对氧气的浓度要求较低,因此得到结论:不同物质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浓度)要求不同。
28.【答案】(1)需要氧气
(2)
(3)80℃的热水冷却至室温时体积缩小,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比较步骤③④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集气瓶内热水的温度为80℃,当温度达到室温时,它们的体积缩小,从而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步骤3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步骤4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结合步骤3、4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2)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1mL,说明集气瓶中的空气体积是V1mL,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mL,
则集气瓶中氧气体积:V1mL-V2mL,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小于21%,原因是:80℃的热水冷却至室温时体积缩小,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
29.【答案】(1)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CH4(甲烷)
(3)生成水无污染
(4)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2)根据表格提取信息即可;
(3)分析产物是否会污染环境;
(4)可从地壳中的储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方法分析。
【解答】(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氧气这个因素,故选实验①③,那么现象为: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放出的热量没有甲烷高,且二者都容易发生爆炸,则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甲烷。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而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则: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生成水无污染。
(4)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
30.【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无污染环保
(3)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等合理答案请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a图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排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b中容器是封闭的,生成的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使燃料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燃料目的的建议。
【解答】(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可燃物相同且温度相同,而改变有无氧气这个条件,故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无污染环保。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具体的建议: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
31.【答案】(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
(2)分析瓶内气压和瓶外气压的大小关系,根据“流体总是从气压大的流向气压小的地方”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2.【答案】(1)有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3)隔绝空气
(4)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根据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分析;
(3)根据隔绝氧气可达到灭火分析;
(4)根据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分析。
【解答】(1)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所以铅超标与咬铅笔无关;
(3) 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利用的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灭火原理;
(4)因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所以火场逃生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故答案为:(1) 有充足的空气(或氧气);(2)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3)隔绝空气;(4)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
33.【答案】(1)ACD
(2)2Na+2H2O=2NaOH+H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C;D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各标志的名称及化工厂仓库的物质特点分析;
(2)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及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防止仓库中危险品燃烧的方法分析;
(4)根据燃烧引起的爆炸的条件分析。
【解答】(1)化工厂的仓库中有易燃、易爆物,不能接触明火,所以应粘贴易燃品、易爆品和严禁烟火的标志;
(2) 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水能灭火是水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水蒸发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 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正确;B、 危险品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灭火 ,错误;C、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以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正确;D、 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正确;
(4) 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ACD;(2) 2Na+2H2O=2NaOH+H2↑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34.【答案】(1)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减小污染;擦干;氧气(或空气)
(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解答】:【知识回忆】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取出的试管壁上有水,应擦干后再进行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35.【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据题中信息可知,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2)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36.【答案】解:H2CO3 H2O+CO2↑
碳酸饮料中的碳酸遇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本身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产生后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燃烧需要助燃气体。二氧化碳的覆盖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所以相较于普通的水来说,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会更佳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③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3.2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丽水期末)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简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A.竹筒内的材料虽然没有明火,但是仍然在缓慢燃烧,需要氧气,因此不能完全密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仍然有火星存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土纸和棉花都是可燃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检查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烧杯中的水: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量筒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水:冷却溅落的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水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系统,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量筒中的水主要作用是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计算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则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加热铜片,同时能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2八下·金东期末)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正在燃烧的烟头温度很高,可以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2八下·东阳期末)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从实验出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氧气的性质和利用;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A: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主要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正确。
B: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的是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B错误。
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因为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C正确。
D: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5.(2022八下·安吉期末)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会燃烧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3)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解答】A.氢元素一般显+1价,但是它不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故B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但质量不变,而且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误;
D.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B。
6.(2022八下·安吉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氧化反应;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A:考查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B:根据土壤的组成解答。
C:根据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原子能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氧元素、氧原子、氧离子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B正确。
C: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C正确。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 48.06%,硅 26.30%,铝 7.73%,铁 4.75%,钙 3.45%,钠 2.74%, 钾 2.47%,镁 2.00%,氢 0.76%,其他 0.76%,D正确,
故选A。
7.(2022八下·乐清期末)近日乐清市城南街道发生一起火灾,给群众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火灾或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房间内着火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一定要选择乘坐电梯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由燃烧条件可以推知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A:房间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加快空气流动,增强火势,A错误。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正确。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
D:发生火灾时,电梯会随时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坐电梯逃生,D错误。
故选B。
8.(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可燃物必须遇到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
【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判断;
(2)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4)根据灭火的方法判断。
【解答】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可燃物遇到氧气或空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这样可以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将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装置与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实验一: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二: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比较,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得到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里面的白磷进行比较,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里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后振荡,一会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即反应后瓶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烧杯内的水几乎不会流入瓶内,因此不能测出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2八下·武义期末)如图甲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图乙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水平略向下放置的状态。两者相比后者燃烧更旺更久,其原因是( )
A.图甲的火柴梗着火点低
B.图甲中空气中氧气不足
C.图甲的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图甲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图甲和图乙中的火柴梗相同,因此着火点相同,故A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的氧气情况相同,故B错误;
图甲和图乙中火柴梗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故C错误;
图甲中火柴梗在火焰下方,火焰无法对火柴梗进行加热,因此火柴梗的温度不容易到达着火点而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11.(2022八下·浦江期末)下列属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2022八下·嘉兴月考)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碳在纯氧中燃烧更旺,所以燃烧更旺的唯一条件是需要纯氧
C.CO2不助燃不可燃,能灭火,所以能灭火的物质只需要给这两个性质即可
D.丁烷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CO2,和H2O,所以丁烷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2)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
(3)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解答】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的化合价升高,即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碳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会影响燃烧的快慢,故B错误;
C.灭火的物质,不但要不助燃不可燃,还需要密度大于空气,才能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故C错误;
D.丁烷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CO2和H2O,所以丁烷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3.(2022八下·嘉兴期末)“纸火锅”是用纸张为容器盛放汤料,当点燃酒精加热纸锅时,纸锅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
B.空气不充足
C.浸湿的纸张着火点降低
D.浸湿的纸张温度未能达到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且与空气接触,由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那么与水接触的纸张的温度大约为100℃,远远低于纸张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22八下·金华期中)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得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判断;
(2)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原理判断;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4)根据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2022八下·诸暨期中)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那么就要控制可燃物和氧气相同,而改变温度。左图中可燃物为白磷,且通入氧气,那么右图中X应该为氧气,可燃物也是白磷。而左边水的温度为80℃,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上,那么右边的水的温度应该低于白磷的着火点40℃,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婺城期末)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
现象回答:
(1)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 。
【答案】(1)C
(2)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解答】(1)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说明金属X的着火点等于或略低于石蜡蒸气的着火点250℃,故A、B不合题意;
如果金属X的着火点为20℃,那么在常温下就会燃烧,这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故选C。
(2)“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17.(2022八下·仙居期末)近几年,某县多次发生火灾安全事故,火灾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又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分析起火原因,其中市民随意燃放烟花和孔明灯的占比很大,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某烟花的配方中含有硫、木炭粉、硝酸钠(NaNO3)等成分,其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相关部门得知市民在广场燃放孔明灯,马上到现场制止。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于300℃,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场所,会引发火灾。其原因是 (填字母)
A.孔明灯提供了可燃物
B.孔明灯提供了氧气
C.孔明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点燃烟花所用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氨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1
(2)C
(3)2KClO3 2KCl +3O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在化学式 NaNO3 中,N的化合价为+5,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5)+(-2)×3=0,解得:x=+1。
(2)孔明灯的火焰温度可以达到300℃,远远高于汽油的着火点,因此会引起火灾,故选C。
(3)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 +3O2↑ 。
18.(2022八下·诸暨期末)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溥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端喷出,从而吹灭蜡烛。烛焰被吹灭是由于 。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①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答案】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②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对各个选项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蜡烛火焰被吹灭是由于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使用了转换法。
①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使用了模型法;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使用了转换法;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选②。
19.(2022八下·杭州期末)1830年,法国科学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条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甲),将火柴头在粗糙的界面上轻轻划动,便可引燃火柴杆,这种火柴会因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发火灾。
185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乙) ,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
资料一:白磷和红磷的部分性质如表。
资料二:玻璃粉是一种颗粒粗糙、化学性质稳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资料三:氯酸钾受热易分解。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60℃
毒性 剧毒 无毒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
(1)使用“安全火柴”时,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 。(写出一条)
【答案】(1)
(2)由于红磷燃烧温度高于白磷,因此可防止误划造成危害,生成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同时白磷有毒,而红磷无毒,可防止误食造成中毒。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可从燃点高低,是否具有毒性等角度思考解答。
【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温度高于白磷,因此可防止误划造成危害,生成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同时白磷有毒,而红磷无毒,可防止误食造成中毒。
20.(2022八下·定海期末)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他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 ,无法燃烧。
【答案】(1)N2O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2)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一氧化二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写作:N2O。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无法燃烧。
21.(2022八下·金华期中)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答案】①③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①都发光,故①正确;
②缓慢氧化时不发光,故②错误;
③都属于氧化反应,故③正确;
④爆炸的速度很快,故④错误;
⑤缓慢氧化无需达到着火点,故⑤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③。
22.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 (填化学式)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瓶内氧气被消耗(或瓶内氧气浓度下降或瓶内氧气含量减少)
(2)H2CO3
(3)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当氧气不足时,燃烧就无法进行;
(2)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现在花是干的,那么能使它变色的肯定是某种酸溶液;
(3)当水面静止时,水槽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等于试管内的气体压强与水柱压强的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少);
(2)在图二实验中,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 H2CO3 , 它使紫色干花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里面气压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试管内水面会上升;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产碳酸钙沉淀,因此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3.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其原因是 。
【答案】B;降低蜡烛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确定蜡烛熄灭原因分析。
【解答】A、C、D蜡烛熄灭都是因不接触氧气,B中蜡烛熄灭是由于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B; 降低蜡烛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
24.“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人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吹灭蜡烛时,蜡烛仍然与氧气接触,肯定是蜡烛的温度降低了。而镁粉燃烧产生电火花,使蜡烛的温度再次回到着火点以上而恢复燃烧,那么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5.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所示,该物质在P点时 (填“会”或“不会”)燃烧,理由是 ,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 。
【答案】(1)不会;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Q
(2)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燃烧的越往,放出的热量越多,则温度越高。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P点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则该物质在P点时不会燃烧,理由是: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Q点的温度最高,则燃烧最旺的点是Q。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我认为其理由是: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八下·温岭期末)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 。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3)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 。
【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回答“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导致的”等类似的答案,不给分)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凡士林的密封作用解答;
(2)根据图丙分析蜡烛熄灭时氧气的浓度是否为零;
(3)正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小,而实验2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到80%时了,此时蜡烛依然能够燃烧。二者比较可知,蜡烛的熄灭与二氧化碳的拥堵增大没有什么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我不赞同他的观点,理由: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
27.(2022八下·柯桥期末)STEAM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使生石灰与水接触,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分析图2中曲线①代表 气体含量。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3)该实验证明 。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与水反应产生(放出)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不同物质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浓度)要求不同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压变化判断;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蜡烛和白磷燃烧的先后顺序确定瓶子中氧气浓度的不同即可。
【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和白磷燃烧,都消耗氧气,因此氧气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二者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二氧化碳的氧气是增大的,则曲线①代表二氧化碳的气体含量。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产生(放出)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蜡烛熄灭后,白磷还可以开始燃烧,这说明蜡烛燃烧对氧气的浓度要求较高,而白磷燃烧对氧气的浓度要求较低,因此得到结论:不同物质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浓度)要求不同。
28.(2022八下·滨江期末)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白磷不能燃烧;
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④打开K1和K2,用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和K2,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水量为V1 ;
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步骤③④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3)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同学们帮助分析,认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
【答案】(1)需要氧气
(2)
(3)80℃的热水冷却至室温时体积缩小,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比较步骤③④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集气瓶内热水的温度为80℃,当温度达到室温时,它们的体积缩小,从而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步骤3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步骤4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结合步骤3、4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2)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1mL,说明集气瓶中的空气体积是V1mL,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mL,
则集气瓶中氧气体积:V1mL-V2mL,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小于21%,原因是:80℃的热水冷却至室温时体积缩小,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
29.(2022八下·武义期末)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②冷却至室温;③ 通入 O2,点燃酒精灯。
(1)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选择合适的燃料】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3)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4)有资料显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 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
【答案】(1)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CH4(甲烷)
(3)生成水无污染
(4)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2)根据表格提取信息即可;
(3)分析产物是否会污染环境;
(4)可从地壳中的储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方法分析。
【解答】(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氧气这个因素,故选实验①③,那么现象为:步骤①中,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③中,b 中红磷燃烧。
(2)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放出的热量没有甲烷高,且二者都容易发生爆炸,则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甲烷。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而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则: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生成水无污染。
(4)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
30.(2022八下·金华期中)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无污染环保
(3)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等合理答案请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a图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排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b中容器是封闭的,生成的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使燃料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燃料目的的建议。
【解答】(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时,必须控制可燃物相同且温度相同,而改变有无氧气这个条件,故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无污染环保。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具体的建议: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
四、解答题
31.(2022八下·义乌期中)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 。
【答案】(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
(2)分析瓶内气压和瓶外气压的大小关系,根据“流体总是从气压大的流向气压小的地方”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2.(2020八下·温岭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
(3)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 。(答一种即可)
【答案】(1)有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3)隔绝空气
(4)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根据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分析;
(3)根据隔绝氧气可达到灭火分析;
(4)根据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分析。
【解答】(1)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所以铅超标与咬铅笔无关;
(3) 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利用的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灭火原理;
(4)因燃烧会产生浓烟和有害气体,且随热空气上升,所以火场逃生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故答案为:(1) 有充足的空气(或氧气);(2)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铅 ;(3)隔绝空气;(4)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弯腰匍匐前进、不乘坐电梯等) 。
33.(2019八下·江干期中) 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答案】(1)ACD
(2)2Na+2H2O=2NaOH+H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C;D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各标志的名称及化工厂仓库的物质特点分析;
(2)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及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防止仓库中危险品燃烧的方法分析;
(4)根据燃烧引起的爆炸的条件分析。
【解答】(1)化工厂的仓库中有易燃、易爆物,不能接触明火,所以应粘贴易燃品、易爆品和严禁烟火的标志;
(2) 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水能灭火是水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水蒸发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 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正确;B、 危险品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灭火 ,错误;C、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以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正确;D、 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正确;
(4) 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ACD;(2) 2Na+2H2O=2NaOH+H2↑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34.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减小污染;擦干;氧气(或空气)
(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解答】:【知识回忆】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取出的试管壁上有水,应擦干后再进行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35.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据题中信息可知,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2)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2八下·永康期中)我国每年都会因火灾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消防员提醒,家中遇到火灾的情况下,有时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往往比普通水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碳酸饮料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燃烧的条件,分析碳酸饮料灭火效果更佳的原因。
【答案】解:H2CO3 H2O+CO2↑
碳酸饮料中的碳酸遇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本身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产生后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燃烧需要助燃气体。二氧化碳的覆盖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所以相较于普通的水来说,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会更佳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③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