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2 18:1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曾经有实验者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会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实验者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不跳了,变成“爬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情景导入
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分组讨论:下列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该生物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相适应?
北极熊
睡莲
仙人掌
猎豹
竹节虫
环境特征 生物特征 适应关系
睡莲 水 缺氧 叶柄长 利于换气
仙人掌 沙漠 缺水,高温 叶变成刺,茎肥大 减少水散失
猎豹 善于奔跑的猎物 奔跑速度极快,爪和牙齿尖锐 有利于捕捉猎物
北极熊 极地 冰雪覆盖, 寒冷 体色白,脂肪层厚 易于隐藏,抵御寒冷
竹节虫 栖息在树枝上 体色,体形与树枝相似 易于隐藏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北极熊
云豹
稚鸡
舟蛾
隐藏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防止误伤
警告
荔蝽(三龄若虫)
箭毒蛙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利于避敌、捕食
迷惑
枯叶蝶
枯叶螳螂
拟态
老虎身上的斑纹属于哪种适应现象?
这只昆虫是保护色还是拟态?
如何区分?
保护色一般指与生存的大环境相似,
 拟态是与生存的小环境与某个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保护色只有体色相似,拟态除体色外,还有体态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猛兽和猛禽如何利于捕食?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
被捕食的生物如何防御敌害?
马、野牛、鹿、兔等:
  奔跑速度很快、适于逃命。
水生动物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身体结构:
体形:
体表:
光滑
流线型
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觅食、运动等器官。
变色龙
雷鸟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由分析可知: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相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裸地
草地
茂密的灌丛
1.提出问题:
探究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
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没有影响。
3.制定计划:
①测量地点
裸地
草地
灌丛
②测量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③每测量一个地方的次数:测三次求平均值
④实验用具:干湿计、记录表
⑤实验步骤:
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草地、裸地、灌丛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地方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①三处植物有什么不同吗?
无植物
有植物,矮小
植物高、茂密、占据空间大
4.实施计划
②根据植物不同,请对三地空气湿度的大小做出假设。
假设同一时间灌丛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最小。
③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上吗?为什么 ?
不能。
水洼边的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④测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不能,应放在树杈上。
地上不能体现出灌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⑤每测一个地方为什么测三次求平均值?
使测量结果准确,减小误差。
时间 裸地(平均值) 草地(平均值)
灌丛(平均值)
早上 44% 54.3% 59.3%
中午 16% 30.3% 39%
晚上 45% 64.7% 70%
5.得出结论
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灌丛
裸地
同一时间 空气湿度最大,草地次之, 空气湿度最小。
时间 裸地(平均值) 草地(平均值)
灌丛(平均值)
早上 44% 54.3% 59.3%
中午 16% 30.3% 39%
晚上 45% 64.7% 70%
得出结论
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时间、地点两个条件不同。在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得出结论
1.同一地点在一天中湿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强调同一地点?如比较裸地早上和
灌丛晚上的湿度有价值吗?
得出结论:
植物的数量和分布
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三地在一天中湿度变化
6.表达交流: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探究分析,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