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3—期中分题型复习
、填空题
如图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如图图片。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由此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_____。
讨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
③二氧化碳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④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
⑤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 )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 可以写成 12C。1 个 12C 的原子的质量为a 千克,1个 12CO2分子的质量为 b 千克,若以 12CO2 分子中的 1 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 12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水分子 ;(2)铁原子 ;(3)5个硫酸根离子 ;(4)N20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的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 ;使CO2和CO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CO2和CO的质量比是 ;质量相等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符号:
(1)四个氢分子: 。
(2)3个碳酸根离子: 。
(3)钠离子: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其阴离子Xm﹣的电子层结构与Y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右表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17 18 17
C 17 20 17
D 17 18 18
2017 年 5 月 31 日将是第 30 个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辅基,其分子式是 C 34 H 32 N 4 FeO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素中 C、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经测定血红蛋白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0.335%,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 n 个铁原
子,则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为 (不必化简)。
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的作用,已知花青素的化学式为C15H11O6。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57.4克花青素中含有氧元素质量 克。
①氧气;②高锰酸钾;③金刚石;④水;⑤铁;⑥氖气 6 种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请写出三种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符号:
、 、 。
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下图所示。则右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从A,B,C,D中选一个)并说出理由 。
(2)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3)图乙是小明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A表示的是 元素。
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是 。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1)3个铝离子 。
(2)Na2CO3 。
(3)氯化钡 。
(4)氖气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元素中,组内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①Na、Cl ②O、S ③F、Cl ④Cl、Ar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放射性碘-l31(“131”是该碘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予数之和)是核反应的产物。它在衰变时产生核辐射。人服用碘片(KI)后。因吸收碘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1)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碘-l31原予与碘元素的其它原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则碘-131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
(3)碘片中的有效成分是 元素。
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氮的氧化物有NO、NO2、N2O3、N2O、N2O5等。
(1)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填空题3—期中分题型复习答案解析
、填空题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是否有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详解】
(1)据图可知,水分解是化学变化,水气化是物理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的角度讲就是分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故填: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是否有变化;
(2)根据水分解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
【详解】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不讲个数,故错误;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③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④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⑤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2b/(b-a)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1 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解答】根据公式得 12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b÷( )= 。
答案为:
2H2O;Fe;5SO42﹣;205
【解析】【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铁原子可示为:Fe;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5SO42﹣;
(4)N205中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20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205.
故答案为:(1)2H2O;(2)Fe;(3)5SO42﹣;(4)205.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9:8;11:14;14:11
【解析】(1)两物质等质量或两物质含有等质量的某元素的相关计算选择最小公倍数法比较简便。由三个化学式可知,铁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3,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得到如下关系式:6FeO、3Fe2O3、2Fe3O4,即三种化合物中,含有等质量的铁,进行解答;(2)利用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为化合物的质量与化合物中质量分数的乘积,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可通过两物质中氧元素质量相同建立等式,计算出两物质的质量比;(3)分别计算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1)根据铁原子个数最小公倍数法求得:6FeO、3Fe2O3、2Fe3O4,即三种化合物中,含有等质量的铁,由题意可知,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就是氧原子的个数比,即为6:9:8。
(2)假设CO2和CO的质量分别为x、y,则x××100%=y××100%
x:y=11:14;
(3)假设两种气体的质量都是1g,则CO中氧的质量为:1××100%=g
CO2中氧的质量为:1××100%=g
质量相等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
故答案为:(1)6:9:8;(2)11:14;(3)14:11。
(1)4H2
(2)3CO32-
(3)Na+
(4)Al
【解析】(1)如果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那么可以用元素符号,并在右下角加上数字2表示;如果为单原子分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最后在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
(3)离子的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
(4)根据地壳的元素组成解答。
【解答】(1)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在前面加4表示分子个数,写作:4H2;
(2)碳酸根离子由一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前面加3表示离子个数,写作:3CO32-;
(3)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Na+;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写作:Al。
a+m+n
【解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设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z,
则:a+m=z-n;
解得:z=a+m+n。
BCD;BC
【解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叫同位素原子。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B、C、D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为同种元素;而B、C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为同位素原子。
(1)51: 7: 8
(2)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血红素的化学式C34H32N4FeO4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血红素的化学式C34H32N4FeO4,则血红素中C、N、O五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51: 7: 8;
(2)经测定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n个铁原子,且该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n÷0.335%=
故答案为:(1)51: 7: 8;(2)。
;
【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有机物分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设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1)287
(2)19.2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2)氧元素的质量=花青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5H11O6 可知,
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1+16×6=287;
(2)57.4克花青素中含有氧元素质量:。
③⑤⑥;①②③
【解析】(1)金属直接有原子构成,非金属固体单质(除碘外)有原子构成,稀有气体直接有原子构成;
(2)现代对原子的认识有:原子是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是空心的,原子核很小却几乎具有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同种元素中存在不同的原子称同位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①氧气;②高锰酸钾;③金刚石;④水;⑤铁;⑥氖气 6 种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③⑤⑥;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可分成核外电子和原子核,观点错误;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同种元素中有同位素原子,质量是不同的,观点错误;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原子内的原子核很小,原子是空心的,观点错误。所以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③⑤⑥;①②③
Fe;He;S
【解析】【解答】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不仅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该题考查了元素的符号及意义。
(1)C;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
(2)碳酸钙(或CaCO3)
(3)氮(或 N)
【解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解答;
(2)(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1)物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最大,故选C。
(2)由于给出的图示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存在的是碳酸钙,所以不可能含有碳酸钙。
(3)CO(NH2)2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12:4:(14×2):16=12:4:28:16,所以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氮元素,所以A表示氮元素。
IrO4+;+9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组成该离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然后在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电荷数和正负号;
(2)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价与原子个数的乘积的代数和。
【解答】(1)根据结构模型图可知,该离子由一个铱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构成,在右上角写上“+”即可,即该离子的符号为: IrO4+ 。
(2)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得到:x+(-2)×4=+1,解得:x=+9,即铱元素的化合价为+9价。
(1)3Al3+
(2)碳酸钠
(3)BaCl2
(4)Ne
【解析】(1)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化学式的读法:①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从元素符号的右边向左边读成“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CaO读作氧化钙。有时候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2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② 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
③含有酸根的原子团(硝酸根NO3, 碳酸根CO3, 硫酸根SO4),一般从右到左读作“某酸某”例如:CaCO3读作碳酸钙,MgSO4读作硫酸镁。
(3)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4)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解答】(1)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Al3+,在前面写3表示铝离子的个数,即: 3Al3+ ;
(2) Na2CO3 读作碳酸钠;
(3)氯化钡由氯离子和钡离子构成,写作:BaCl2;
(4)氖气为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写作: Ne 。
(1)②③
(2)铝
【解析】(1)元素周期表共有 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解答】(1)通过查元素周期表,发现O、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外层电子数相等都为6,都属于同族元素,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F、C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外层电子数相等都为7,都属于同族元素,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2)地壳中的分布的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故答案为(1)②③;(2)铝
(1)53
(2)78
(3)碘元素
【详解】
(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
(2)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碘-l31原予与碘元素的其它原予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为53;因为:“131”是该碘原予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碘-131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31-53=78;
(3)碘片中的有效成分是碘元素.
故答为:(1)53;
(2)78;
(3)碘元素.
【答案】(1)
(2)氮分子和氧分子
(3)在放电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在A图中有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因此在B图中也应有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即应该补画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在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氧分子和氮分子。(3)根据A图、B图可知,由A到B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N2O5、NO2、N2O3、NO、N2O
(2)N2O、NO、N2O3、NO2、N2O5
【解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出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2)含氮量=,据此计算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在 NO中,x+(-2)=0,解得:x=2;
在NO2中,x+(-2)×2=0,解得:x=+4;
在N2O3中,2x+(-2)×3=0,解得:x=+3;
在N2O中,2x+(-2)=0,解得:x=1;
在N2O5 中,2x+(-2)×5=0,解得:x=+5。
那么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5、NO2、N2O3、NO、N2O 。
(2) NO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3中氮元素的含量:;
NO2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5中氮元素的含量:;
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N2O、NO、N2O3、NO2、N2O5 。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