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2—期中分题型复习
、选择题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3: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 )
A.纯净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 汞、铁、铝、锕 B. 氪、铹、镧、碘 C. 溴、氟、砷、碲 D. 汞、溴、砹、氡
有一不纯的硫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0%(杂质中不含氮),那么样品里(NH4)2SO4的质量分数为( )
A.94.3% B.93.4% C.92.4% D.94.2%
“3H2SO4”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
我国科学家发现千金藤素能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它的化学式为C37H38N2O6,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氮分子
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是一种无机物
D.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 .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已知标准碳原子的质量akg,为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kg
如图中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
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
C.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肯德基店 B.眼球结构 C.中国政区图 D.动物细胞
如下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a点溶液的微观粒子模型图是( )
A. B.
C. D.
下列实验或事实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是( )
A.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 B.自来水制蒸馏水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氨气 D.水电解得到氧气和氢气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硫酸根离子: B.铁的元素符号:Fe3+
C.碳酸根离子: D.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元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作推进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B.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C.含有多个氮气分子
D.该物质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A.S+O2 SO2 B.2Mg+O2 2MgO
C.CuO+H2 Cu+H2O D.2H2O 2H2↑+O2↑
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氢气>氮气
B.硫元素的化合价:SO2> Na2SO4> H2S
C.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D.地壳中元素含量:Si>Fe> AI
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
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中S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选择题2—期中分题型复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粒子模型符号的掌握及结合相关的化学反应的知识点;
【解答】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C2H2+H2O=CH3CHO ;其中H2O有剩余;
A.化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C2H2、H2O、CH3CHO都是化合物;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由CH3CHO化学式可知,生成物含有C、H、O三种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C
【解析】
【详解】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但是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故选:C。
C
A
【解析】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即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根据样品中氮元素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再根据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100%计算即可
【解答】假设样品的质量为m,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m×20%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
则硫酸铵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故选A.
A
【解析】根据化学式前的系数为分子个数,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解答】 A“3H2SO4”中有“1”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硫原子个数,符合题意;
B“2”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不符合题意;
C、“3”表示硫酸分子个数,不符合题意;
D、“4” 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 金藤素由青藤素分子构成,不含有氮分子 ,不符合题意;
B、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
C、金藤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金藤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38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
【解析】【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知,所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kg/(akg×1/12)=12b/a,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能写为“kg”,故选项B正确。
该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析判断。
【解答】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但是分子间的空隙不一定大于原子之间的空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D
【解析】 (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3)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 根据化学式 C27H37N3O7S 可知,达芦那韦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一个达芦那韦分子包括的原子个数:27+37+3+7+1=75,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324:37,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
【解析】
【详解】
A图为某餐饮品牌的标志,不属于模型;B图为眼球结构模型;C图反映的是中国政区关系,是地理模型;D图是动物细胞模型,可见A符合题意。
C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分析。
【解答】a点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图像,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为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粒子为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故选C。
【答案】D
【解析】【分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说明该变化必须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才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整杯水变红了,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故A错;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B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C错误;
D、水电解得到氧气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故D正确.
故选D.
B
【解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或分子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硫酸根离子由一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铁的元素符号:Fe,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碳酸根离子由一个碳离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写作SO2,在前面写3表示分子个数,即3SO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D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碘是甲状腺的主要组成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维持平衡,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解答】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A叙述正确;
B、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老年人缺钙会骨持疏松,容易骨析,故B叙述正确;
C、碘是甲状腺的主要组成元素,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故C叙述正确;
D、元素在人体内维持平衡,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B
【解析】(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3)(4)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该物质有唯一的化学式,即只有一种物质,则为纯净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H25N34O3Cl 可知,该物质由H、N、O、Cl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该物质由分子构成,而每个分子中含有34个氮原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H25N34O3Cl 可知,该物质的分子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各选项中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一般化合物中,氧元素为﹣2价,氢元素为+1价.同时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各元素的化合价.
A.硫元素从0价变成+4价,氧元素从0价变成﹣2价,故A错误;
B、镁元素从0价变成+2价,氧元素从0价变成﹣2价,故B错误;
C、铜元素从+2价变成0价,氢元素从0价变成+1价,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故C正确;
D、氢元素从+1价变成0价,氧元素从﹣2价变成0价,故D错误.
故选C.
C
【解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钠原子失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前四位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分析。
【解答】A. 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44)>氮气(28) >氢气(2),不符合题意;
B. 硫元素的化合价: Na2SO4(+6)>SO2(+4)> H2S(-2) ,不符合题意;
C. 钠原子失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核外电子数钠原子(11)>钠离子(10) ,符合题意;
D. 地壳中元素含量:Si> Al >Fe,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答案为:C
B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中S的化合价为x,(+1)×2+x=0,x=-2,故选B。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