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选修3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他的“仇恨”起源于( )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B.普鲁士破坏法国革命
C.德奥同盟针对法国
D.德国挑战法国的霸主地位
2.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 )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 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 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 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主动修复同法国的关系,其原因不包括( )
A.英德矛盾的日趋激化
B.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
C.确保欧洲大陆的均势
D.联合法国以对抗德国
4.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 B.日德兰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5.1914年8月,德国皇帝向军队夸下海口:“你们将会在树叶落下之前返回家中。”他的这一许诺宣告破产是在( )
A.马恩河战役后 B.索姆河战役后
C.凡尔登战役后 D.日德兰海战后
6.1916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图是( )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
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
7.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8.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9.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10.关于“一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飞机、飞艇和毒气弹等新式武器;在一战中的某战役中,英军首次将坦克投入作战。这( )
A.分别使德国和英国掌握战争主动权
B.大大加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C.促使人们加快研制新式武器的步伐
D.引起世界人民的愤怒和谴责
12.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一战的最初政策是什么?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三国同盟的另一成员国意大利采取了观望态度,没有参战,借口是德奥进行的不是防御战争,因而拒绝承担条约义务。1915年4月,英、法、俄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秘密条约,保证在战后满足它的许多领土要求,于是它在5月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
战争爆发不久,日本于8月15日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一个月内把它占领的中国胶州湾地区交给日本,被拒绝后,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11月,土耳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战争越出了欧洲范围。1915年和1916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分别参加到同盟国一方和协约国一方。1917年美国、中国等国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全世界总共有31个国家参战,其中参加协约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美洲,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完成:
请根据材料设置至少四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进程有关的探究性问题。(20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法德矛盾主要源于历史上的普法战争。
2. 答案:D 解析: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愤怒,③的叙述不正确。
3. 答案:C 解析:英国主动寻求与法国和解,说明它放弃了以操纵欧洲均势为目的的“光荣孤立”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属于英国寻求与法国和解的原因。
4. 答案:C 解析:教材中明确提到,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5.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德国速战速决的梦想,而打破这一梦想的是马恩河战役,故选A项。
6. 答案:A 解析: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希望在西线打破僵局,因此西线战场具有决定战局的意义。
7. 答案:A
8.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毁灭了它的经济”这一信息可知,德国的工业生产已难以满足长期战争的需要。
9. 答案:A 解析: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为了适应对德作战的需要,美国急需大量征兵。
10. 答案:C 解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包括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国内矛盾尖锐、国际力量不利等方面,①③④符合题意,选C项。
11. 答案:B 解析:新式武器的使用,使战争的伤亡更大。
12. 答案:A 解析:“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指受到一战沉重打击的国家,美国和日本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D两项;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没落。故选A项。
13. 参考答案:(1)“中立政策”。美国远离欧洲战场。
(2)美国的借款主要给予了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
(3)无论是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基本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14. 参考答案:(1)同盟国成员意大利为什么最终会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请以材料中的有关史实简要说明。
(3)日本对德国宣战的理由是什么?这与中国的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4)这次战争为什么能发展成世界性的大战?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