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6 23: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检测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全国)
一、单选题
1.在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有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粗盐水
C.蒸发结晶 D.趁热取下蒸发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自来水是纯净水
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
D.水是宝贵的资源
3.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4.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某物质的容解度曲线如图,40℃时将6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40℃时形成160g溶液
B.若降温至20℃,溶质质量减少
C.若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若升温至80℃,溶液是饱和溶液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植物油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8.H3BO3溶液是常用的医药消毒防腐剂。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回答下列小题。
序号 ① ② ③
H3BO3的质量/g 3 5 7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已知:20℃时,H3BO3的溶解度为5g
(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
A.3g B.97g C.100g D.103g
(2)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9% B.4.8% C.6.5% D.7.0%
9.现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7.7克,与100克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两种溶质的总质量为(  )
A.13.2克 B.13.5克
C.11.7克 D.11.4克
10.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低温度至10℃;将乙蒸发掉10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KNO3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乙>甲>丙 D.乙>丙>甲
二、填空题
11.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2.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出现右边液面升高,左边的液面下降的现象,则原所加入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   
13. 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    ;②    ;③    .
(2)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    (填下列有关序号).
A.烧杯 B.漏斗 C.蒸发皿 D.玻璃棒
(3)该仪器在粗盐提纯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
14.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
(2)如果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
(3)如果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
15.
(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过程
①请改正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a    b   
②操作步骤:
a.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 ),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 、 );
c.溶解: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若用自来水配制,自来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d.装瓶贴签
③如果配制的盐水中, 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一条)   。
a.量取水时仰视刻度
b.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溶液溅出
c.氯化钠不纯
(2)请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②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③G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填“b”或“c”)进入G中。
16.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8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    m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2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三、综合题
17.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意义是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四、推断题
19.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   (写一种)。
(3)T1℃时,完全溶解15gA物质最少需   g水。
(4)A中含有少量B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A。
(5)T2℃时,B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 20% b 25% c 33.3% d 50%
五、实验探究题
20.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每步都用到的仪器是   (填名称);
(2)仪器C在实验中的用途是   ;
(3)装置D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加一定量的水,其作用是   ;
(4)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灭的原因是   .
21.阳阳家有一个奶牛养殖场,一天奶牛得了急性肠炎,通过询问兽医他知道了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肠胃可以辅助治疗.阳阳家一共需要0.1%的高锰酸钾溶液2500g,他决定帮妈妈配制所需的高锰酸钾溶液.
(1)称量高锰酸钾固体;
①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调节游码时,必须用镊子夹持
C、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列
D、调平衡时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从如图中选出游码的正确位置是   .
(2)溶解:为了加速溶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六、计算题
22.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两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将其与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23.将一包锌粒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14.6g,向其中加入146.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溶解粗盐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手去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
C.蒸发结晶时需用玻璃棒搅拌;
D.应用坩埚钳取蒸发皿。
2.【答案】D
【解析】【解答】A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B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C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长期饮用硬水会造成结石等病;D选项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符合题意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分析】溶液是指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答案】C
【解析】【解答】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乙和丙,均有未溶解的晶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答案】C
【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不正确。
随着氯化钠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B不正确。
在加热过程中,溶剂是不变,C正确。
溶剂不变,但溶质是增加的,因此质量分数是增加的,D不正确,
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不能形成160g溶液,故A错误;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至20℃,溶质质量增大,故B错误;
C、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8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升温至80℃,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7.【答案】A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可用于制作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故A符合题意;
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这两者的原理不同,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够溶解油污的性质,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水喷向空中时,能够增大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过高,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可用于制作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8.【答案】(1)D
(2)C
(3)B
【解析】【解答】(1)20℃时,H3BO3的溶解度为5g,将3g H3BO3加入10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3g=103g;
故答案为:D;
(2)20℃时,H3BO3的溶解度为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g H3BO3,将5g、7g H3BO3分别加入100g水中,都只能溶解5g,因此②③的实验中所得溶液都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3)20℃时,H3BO3的溶解度为5g,③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8%;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溶剂里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从而判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3)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0g×7.3%× =0.2g,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x
H ~ H2O
1 18
0.2g x
x=3.6g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总质量为:7.7g+7.3g-3.6g=11.4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计算出固体混合物中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固体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金属元素的质量加上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即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0.【答案】D
【解析】【解答】 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低温度至10℃,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将乙蒸发掉10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因溶剂减小而增大;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其质量分数不变,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KNO3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乙>丙>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蒸发溶剂再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倒出一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11.【答案】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解析】【解答】(1).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2).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故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 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质量为: 100g×10%=10g(4). ④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甲 (5).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等量的水中硝酸钾比氯化钠溶解的少,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B.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能增加硝酸钾溶解的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加入一定量的溶剂都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故答案为: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2.【答案】A;氧化钙等
【解析】【解答】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A符合题意。
B.碳酸钙 不溶于水,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等。
故答案为:A;氧化钙等
【分析】要使右面的液面高,需所加的物质和水反应放热或者溶于水时放热
13.【答案】溶解;过滤;蒸发;D;引流
【解析】【解答】(1)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应先把粗盐进行溶解,以达到把食盐与不溶性杂质初步分离;然后进行过滤,彻底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进行蒸发,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结晶分离出来,以获得食盐;故答案为: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2)溶解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操作中使用的主要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因此,三个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为玻璃棒;故答案为:D;
(3)过滤操作中,应使待过滤的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直接倾倒时液体冲破滤纸,此时玻璃棒的作用称为引流;故答案为:引流.
【分析】粗盐提纯一般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几个操作过程,而这几个操作过程中,都要使用的仪器为玻璃棒.
14.【答案】(1)不变
(2)变大
(3)变小
【解析】【解答】(1)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液的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弹簧秤读数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2)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降低,导致物体所受浮力降低,所以弹簧秤读数变大,故答案为变大;
(3)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加,物体所受浮力增大,弹簧秤读数变小,故答案为变小。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否增大,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最后根据F拉=G-F浮分析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2)首先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分析温度降低后溶液溶质质量的改变,进而确定溶液密度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最后根据F拉=G-F浮分析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3)首先分析加入氯化钠晶体后溶液密度的变化,然后采用上面相同的方法确定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15.【答案】(1)瓶塞应倒放;砝码与药品应交换位置;;加速氯化钠溶解;硬水;ac
(2)长颈漏斗;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情况;量筒;b
【解析】【解答】解:(1)①取用氯化钠时,试剂瓶的瓶盖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在称取氯化钠时,氯化钠错误地放在了天平的右盘;
②b、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5%=47.5克,合47.5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需要采用就近原则,所以选用50mL的量筒;
c、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加速氯化钠溶解;若用自来水配制,自来水是硬水;③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溶解的氯化钠质量小于2.5g,可能的原因有: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位置而致使所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倒入至烧杯时有少量撒落、溶解时固体未完全溶解等;另外,量取水时仰视造成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计数,使所得溶液中水量偏多等;
(2)①据图可知仪器a是长颈漏斗;
②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情况;
③由于排出水的体积等于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所以G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的体积,此时还需要量筒;氧气由b进入G中。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6.【答案】4;2H2O2H2↑+O2↑;硝酸钾;300g
【解析】【解答】(1)试管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故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是4mL,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4,2H2O 2H2↑+O2↑;
(2)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硝酸钾,溶剂是水,故答案:硝酸钾;
(3)2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500g,所需水的质量为500g﹣200g=300g,故答案:300g.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解答;
(2)根据硝酸钾溶液的组成分析解答;
(3)根据稀释前后食盐的质量不变计算.
17.【答案】(1)7.3%
(2)解:设原混合物中 CaCO3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
解得:x=10g
所以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为:12g﹣10g=2g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为2g.
【解析】【解答】解(1)反应中生成CO2的质量为:12g+100g+100g﹣207.6g=4.4g,
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100g y 4.4g
解得:y=7.3%;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前加入的物质的总质量为:12g+100g+100g=212g,而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07.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据此求算出盐酸的质量分数;(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氯化钙的质量.
18.【答案】(1)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乙<甲
(3)B
(4)乙>甲>丙
【解析】【解答】(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P点意义是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所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达到饱和时溶剂的质量变小,错误; B.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C.当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错误; D. 当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达到饱和时,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错误。(4)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每一点的纵坐标都表示每100g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于溶质的多少。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甲、乙得t1℃时的饱和溶液,且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小, ,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小,而丙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仍等于t2℃时的溶解度,且比t1℃时甲的溶解度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上的交点表示当前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分析
(2)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点的高低分析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降温后溶解度的变化分析
19.【答案】(1)A=B>C
(2)加C物质
(3)60
(4)降温结晶
(5)d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C物质的方法;(3)T1℃时,A的溶解度为25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溶解25gA最少需要100g水, 设:完全溶解15gA物质最少需水的质量为x。则有: ,x=60g;(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5)T2℃时,B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不可能大于33.3%,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0.【答案】(1)玻璃棒
(2)滴加少量液体
(3)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答】(1)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每步都要用到玻璃棒;(2)C为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3)硫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所以向上下两层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21.【答案】(1)AC;B;
(2)玻璃棒
【解析】【解答】解:(1)①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需要重新调节,故A错误;B、调节游码时,必须用镊子夹持,不能用手,故B正确;C、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只要摆动幅度相同也可以,故C错误;D、调平衡时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故D正确.故选:AC;②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游码质量,高锰酸钾质量为:2500g×0.1%=2.5g,故选:B;(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可以加速溶解.故答案为:(1)①AC;②B;(2)玻璃棒.
【分析】(1)①根据天平的正确是方法进行分析;②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游码质量进行分析;(2)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可以加速溶解进行分析.
22.【答案】(1)解: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则100g×10%+x=(100g+x)×20%,解得x=12.5g;
(2)解: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y,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则100g×10%+y×25%=(100g+y)×20%,解得y=200g。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浓度变化前后,要保持溶质的质量相等,进行计算。
23.【答案】(1)解: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x=6.5g
y=16.1g
答: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6.5g
(2)解:设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z
z=16.1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锌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