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入口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某同学认为“O2”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氧气这种物质;③表示1个氧分子;④表示2个氧原子;⑤表示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⑥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2014年5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117 B.174 C.291 D.408
与铵根离子(NH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 Na+ B. OH- C. H2O D. LiF
下列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下列方框中符合2H2意义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在氧气(O2)、二氧化碳(CO2)两种物质中( )
A.都含有氧气分子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如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
A.HCN B.O3 C.H2O D.NH3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公司发布刀片电池,该电池采用磷酸亚铁锂(LiFePO4)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充电快、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知该化合物中Li的化合价为+1价,Fe的化合价为+2价,则 LiFePO4中P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氢气>氮气
B.硫元素的化合价:SO2>Na2SO4>H2S
C.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D.地壳中元素含量:Si>Fe>Al
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今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雷电固氮反应如下:①N2+O2=闪电=2NO2=2NO2,③3NO2+H2O=2HNO3+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NO气体由一个N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B.HNO3属于酸
C.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4价
D.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教授团队在高压状态下将CH4“塞进”在C60分子足球烯中(如图所示)。这是人们首次实现了在C60中嵌入有机分子,CH4在分了笼内可自由旋转,足球烯的碳骨架结构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形。该分子登上2019年度C&EN明星分子榜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B.C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D.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甲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的是 。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乙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可以通过 来描述的。
血红蛋白是个大分子,已知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8000,且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0.33%,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 。
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人们称之为“明星分子”。1992年评选出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它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这种简单分子的化学式为 ,名称为 。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RO2n-1,若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请用相应序号正确表示相连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CO32﹣②H2O ③2NO ④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3)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
(4)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ɑ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ɑ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探测屏——ɑ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ɑ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ɑ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_____。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ɑ粒子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1微米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是支持人类呼吸的氧气,C元素是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的氦。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A和B组成的化合物 ,C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 。
(2)已知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在化学式中的钾、锰元素符号上分别标出他们的化合价 。
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央的星云中发现了新的星际分子(C3H4O),星际分子的不断发现 可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起源。请计算:
(1)该物质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2)69克纯酒精(C2H5OH)中含有的氧元素与多少克该物质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B
B
本题通过示意图的方式,把图中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解答】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A错误;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B正确;
C、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把原子和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A
【解析】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解答】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也应该是117。
故答案为:A
【答案】 A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的符号
【解析】【分析】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若微粒为分子,质子数=电子数;若微粒为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若微粒为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本题考查了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解答】解:方法一:NH 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7,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NH 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Na+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B、OH-中质子数为9,电子数=9+1=10;
C、H2O中质子数=1×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0;
D、LiF中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3;
方法二:由于铵根离子属于阳离子,而要求的微粒和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故符合条件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故答案为:A
A
【解析】根据地壳中的元素组成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壳的组成元素较多,按照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氧、硅、铝、铁和钙,还有其他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D
【解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C
【解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解答】氧气中含有氧气分子,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A错误;应是每个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B错误;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D错误。
故答案为:C。
C
【解析】对四个选项中的化学符号的意义进行分析,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HCN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O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
C.H2O既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可以表示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还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NH3表示一个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D
【解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 LiFePO4 中,Li的化合价为+1价,Fe的化合价为+2价,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5.
故选D。
C
【解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
C、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元素显﹣2价,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则SO2、Na2SO4、H2S中硫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价、+6价、﹣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Na2SO4>SO2>H2S,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元素含量:Si>Al>Fe,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B
【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相等,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根据元素名称可判断元素种类,最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不能得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
故答案为B。
B
【解析】气体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
各种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
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A.气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NO气体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硝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B正确;
C.氮气中氮元素显0,二氧化氮中氮显+2,二氧化氮中氮显+4,硝酸中氮显+5,所以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5价,故C不正确;
D.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C
【解析】 (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2)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3)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60和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笼子”内的甲烷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核外电子
(2)磁感线疏密
【解析】(1)原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的是原子核,外面是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
(2)磁感线并不存在,引入磁感线就是为了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磁场的分布情况,而磁感线的疏密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解答】(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甲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的是核外电子。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乙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可以通过磁感线疏密来描述的。
故答案为:(1)核外电子;(2)磁感线的疏密
4
【解析】设平均每个血红蛋白中铁原子的个数为x,根据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相对质量(即原子量56×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铁的质量分数)作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主要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质量分数的实际运用.运用方程思想不但可以使计算简便,更可使思路简单清晰.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解答】解:设平均每个血红蛋白中铁原子的个数为x,则
56x=68000×0.33%
解得x≈4
故答案为:4.
NO;一氧化氮
【解析】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元素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写在左边。NO读作一氧化氮。
m-33n+16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解答】;
R=m-33n+16;
故答案为:m-33n+16;
(1)③
(2)①
(3)②
(4)④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O中的前一个“2”表示一氧化氮分子的个数为2;(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O32﹣中的“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4)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2”表示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答案为:(1)③(2)①(3)②(4)④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原子核 有极少数ɑ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被弹了回来 不会 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解析】
【详解】
(1) 有极少数ɑ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被弹了回来说明“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的推测是正确的,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极少数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个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而言较大的粒子的斥力,这说明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解析】(1)现代科学表面,原子并不是实心的,它的中间是原子核,体积很小,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据此分析判断。
(2)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3)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在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都按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说明它们并没有受到排斥力,即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而原子核只占了很小的部分空间。
【解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Al2O3;He
(2)
【解析】(1)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组成化合物的名称,进而写出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并确定C的单质符号。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就是该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A为Al,B为O,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C为氦,它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则单质符号为He。
(2)在高锰酸钾 中,钾的化合价为+1,锰的化合价为+7,写作: 。
(1)9∶1∶4
(2)解:设与69克纯酒精(C2H5OH)中含有的氧元素与x克该物质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x=84g
答:69克纯酒精(C2H5OH)中含有的氧元素与84克该物质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新的星际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3):4:16=9:1:4;
故答案为:(1)9:1:4;(2)84g.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