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2-5《观察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2-5《观察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9 17: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观察鱼
【教材简析】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的观察对象是陆生动物,在本课中学生将开展对水生动物——鱼的观察。鱼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们的形态与之前观察的蜗牛有着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鳍、鳃等,这既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直接表现。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聚焦板块通过“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观察探究。探索板块主要分为鱼的外形特点、运动和呼吸三大方面。通过观察鱼并将鱼画下来,发现鱼的身上覆盖着鳞片,长有鳍和鳃;认识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鳍来完成的;接着思考鱼的嘴为什么会不停地一张一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除了观察鱼的外部形态以外,还要了解鱼的骨骼,初步认识鱼作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研讨板块要学生知道鱼生活在水里用鳍运动,用鳃呼吸,它们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引向单元的核心概念: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学情分析】
鱼是学生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学生对鱼有一定的认知。本课的教学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鱼的身体结构。一年级的孩子观察热情很高,但观察较无序,容易遗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不同方向观察鱼,从而更完整地了解鱼的身体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观察到鱼的运动跟鳍有关,但是鱼的呼吸无法直接用肉眼观测到,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推测鳃具有呼吸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鱼的身体特点、运动和呼吸,知道鱼是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认识到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联。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鱼,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鱼的外形。
态度责任:学生能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对鱼产生探究兴趣,乐于表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分享有关鱼的信息,以及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鱼,知道鱼身体的主要特征,鱼的运动和呼吸特点。
难点:能初步感知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鲫鱼呼吸微视频。
学生:1.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2.棉签;3.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猜影激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出示鲫鱼的剪影。
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的依据是什么?
2.揭秘鲫鱼图像。
提问:鱼儿都生活在哪里?
3.出示小溪、池塘、河里、海里等地方的鱼。
4.聚焦:鱼的生活需要水,鱼身上的哪些特点能让它生活在水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观察鱼。揭示课题:观察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猜剪影导入,既能快速掌握学生对鱼身体特点的前概念,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聚焦问题“鱼身上的哪些特点能让它生活在水里”是对“生物的身体特征能适应其生活环境”这一核心概念的渗透。
二、有序观察,揭秘鱼的身体结构(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学生活动手册
1.观察方法
提问:怎样才能观察得更完整?
预设:①先观察整体特点,再观察每一部分的特点。
②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比如从上面看,侧面看,下面看……
2.布置任务:①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②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
③安静观察后在活动手册上把鱼画下来。
3.温馨提醒:①静静观察,让鱼在水中保持相对自然的状态。
②仔细观察,画出越多细节越好。
4.学生实验:领取鲫鱼,开始观察鱼、画鱼,教师巡视指导。
5.分析研讨:挑选2张经典的记录,分析研讨比较,概括鱼的整体结构。
小结:①鱼的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宽,叫梭形或纺锤形。整体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部分。②头部有嘴、眼睛、鳃,躯干上有鳍、鳞片,尾部有尾鳍。
6.鳍的数量:
①提问:鱼的躯干也有鳍,尾部也有鳍,一共有多少鳍呢?
②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鱼鳍3D动画,结合动画学生再观察真实的鱼鳍。
③小结:鱼鳍的数量一共为7片:胸鳍2片,腹鳍2片,臀鳍1片,背鳍1片,尾鳍1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观察方法进行细致指导,让学生尝试有序且完整的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针对鱼鳍的数量,首先通过动画展示达成共识,然后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找各个鳍的位置与数量。
三、有效观察,揭秘鱼鳍和鱼鳃的作用(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棉签,鲫鱼呼吸微视频
1.思考交流:鲫鱼身体结构特点对鲫鱼在水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预设:①鱼整体形状两头尖尖的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②鱼鳞硬硬的,可以保护鱼的身体。
2.鱼鳍的作用:
①提问:鱼没有腿,靠什么运动呢?
②学生实验: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观察鱼的运动,并用肢体动作模仿各种鳍的运动。
③小结:鱼运动时,鱼鳍滑动得特别快,所以鱼是靠鳍在水中运动的。
3.推测鳃的作用:
①观察:鲫鱼的嘴巴张开时,鳃是怎样的?嘴巴合起时,鳃又是怎样的?
②小结:嘴一张一合,鳃一合一张,嘴巴和鳃相互配合。
请你推测鳃有什么作用?
4.验证鳃的作用:
①播放鲫鱼呼吸实验微视频,观察墨水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预设:墨水从鱼嘴巴进去后,又从鳃盖出去了,说明鱼不是在喝水,可能是在吸收水里的氧气,进行呼吸。
②小结: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设计意图】利用棉签让鱼迅速动起来,便于学生观察鱼鳍的作用,鱼鳃的呼吸作用是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先观察鱼嘴和鱼鳃的配合,结合实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鱼是用鳃在呼吸。
四、拓展结构,对比梳理(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鲫鱼骨骼:
①提问:鲫鱼的内部有什么?
②出示鱼的骨骼图片和鱼的化石,思考:鱼的骨骼具有怎样的特点?
③小结:鱼内部的骨骼非常坚硬。
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学生在观察鱼鳍时数不清楚,怎么办?
教师可以利用3D动画,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梳理鱼鳍的种类和数量,数过的做好标记,或者记录在副板书中,然后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给同组的同学听,通过两种方式,让学生对鱼鳍种类和数量有充分了解。
2.学生在学习鳃的作用时,不理解鳃能够帮助呼吸,怎么办?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鱼嘴和鱼鳃是一个张开,另一个闭合的方式在配合,其次通过墨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从鱼嘴里进去的水又从鳃那边出来了,说明鱼不是在喝水。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提供鳃盖内部红红的鳃丝给同学们,引导学生认识水经过鳃丝时,鳃能够充分吸收水中的氧气,继而帮助学生理解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