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31 19: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2010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志。新标志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
A. B.
C. D.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22 B.26 C.58 D.48
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下列元素摄入缺乏会导致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的是(  )
A.钙 B.铁 C.锌 D.碘
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内表示的物质种类分别是(  )
A.化合物单质混合物 B.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C.化合物混合物单质 D.单质混合物化合物
秦顺温泉是我国罕见的高含氡矿泉。氡具有一定的医疗、美肤功效。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氡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氡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86 B.136 C.222 D.308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和,Y+和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12CO2分子的质量为 bkg,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C.③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Na+ D.④属于金属元素
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的盐,其化学式为NaNO2,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3 D.+5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993×10﹣26kg B.12g
C. D.12
某常见气体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  )
A.该气体中不可能只含一种分子
B.一定是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C.该气体组成情况只有2种
D.可能是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除第一周期以外,其它周期开头的元素都是________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用适当的语言、数字或符号填空,说明下列化学式子中,数字“3”的含意:3H2O   ;Fe3+   ;3H   ;Al(+3)   ;3S2-   ;NH3   。
相同分子数目的SO2和SO3中氧元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   。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CO2流体,其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将其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属于   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__。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 C(简写 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
(2)Vc 的化学式为   ;
(3)小辉妈妈每天服用 Vc 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代替 Vc 片,若 100g 西红柿含 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g 即可达到服用上述 Vc 片的效果。
某食用盐是取自深埋地下千余米的岩盐为原料,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1)食用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每百克食用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 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2)1mg,则添加的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毫克?(计算结果保留至0.01,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现有一批采用此岩盐精制所得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是氯化钠60.0%、氯化钾40.0%.请列式计算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A
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粉末是宏观物质而分子是微观物质,肉眼无法观察到;故B错误;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C错误;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并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C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带负电荷,为电子;c带正电荷,为质子,因此b为不带电的中子。
A.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c决定,故A错误;
BC.原子中,质子数c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a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质子c和中子b上,电子a几乎没有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A
【解析】【解答】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
故选:A.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C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包含的物理知识,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可知,这些粒子受到的排斥力很大,说明原子核本身的质量很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极少数”可知,原子核的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极原子核本身的体积很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无法得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的结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可知,这些粒子受到了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荷,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解答】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故选项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
【详解】
第一幅图只有一种分子且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第二幅图只有一种分子但由不同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第三幅图有两种分子,为混合物。
故选B。
A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是元素的名称,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是元素的符合,正下方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5;根据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6,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A
【详解】
A、X、Y、Z分别为S、Na、F,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故A正确;
B、常温下Na、S为固体,F2为气体,Na的熔点较低,但钠的沸点高于硫,顺序应为Na>S>F2,故B错误;
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Na+,故C错误;
D、 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故D错误。
故选A。
D
【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解题。
【解答】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为kg, 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故答案为:D
C
【解析】根据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核外的电子层、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微粒种类等信息;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四种微粒分别为:阴离子、原子、阳离子,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粒③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是钠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的质子数是10.属于氖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C
【解析】【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D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mathmL#}{#/mathmL#} 作为标准,一个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mathmL#}{#/mathmL#} 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kg,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错误.
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不是 {#mathmL#}{#/mathmL#} ,故选项错误.
D、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
【解析】根据 CO中碳氧质量比为3:4,二氧化碳中碳氧质量比为3:8及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质量比分析。
【解答】 CO中碳氧质量比为3:4,二氧化碳中碳氧质量比为3:8,气体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 则可能是碳和氧气混合,也可有是CO和二氧化碳混合,还可能是CO、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
故答案为:A。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金属
(1)金属;55
(2)A
【解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每列为一个族,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按照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解答】(1)因为“ 铯 ”中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该元素左上角的数字为55,则它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55。
(2)根据乙图可知,Z和Y在同一周期,且Z在Y的右侧,因此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X和Y在同一族,且Y在X的下面,那么核外电子数Y>X,但是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故选A。
3个水分子;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氢原子;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3个硫离子;每个氨分子中含3个氢原子
【解析】【解答】(1)分子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3)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5)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6)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2:3;14:11
【解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设分子数为n,则n个SO2中O原子的个数为2n,n个SO3中O原子的个数为3n,那么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2n):(16×3n)=2:3;
(2)设质量为m,
则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那么二者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63.2%;物理;CO2和无水乙醇
【解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在整个过程中,既是原料,又是产物的物质,就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8H8O3 可知, 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 ,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3)在整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既是原料,又是产物,所以属于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
(2)质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物质的构成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考虑:大部分a粒子直接穿透过去,少部分a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可以从实验现象出发,根据原子可能的构成形式方面进行分析、解答;(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答】(1)现象1: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2)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2)质子。
+3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低温和密封 避免偶然性
【详解】
(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1
(2)
(3)200
根据题意,每片含VC10mg,一日3次,每次2片,则可计算出每日应服用的VC的质量;进而由100g西红柿含VC30mg,可计算出每天食用西红柿的质量。
【解答】(1) 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6):(1×8)=9:1;
(2)设氧原子有x个,由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列式:72+8+16x=176,可得x=6,因此Vc的化学式为C6H8O6;
(3)根据题意,每片含Vc10mg,一日3次,每次2片,则每日应服用的VC的质量为10mg×3×2=60mg;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每天食用西红柿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9:1;(2)C6H8O6;(3)200
(1)23;35.5
(2)解:每百克食用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 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2)1mg,则添加的铁元素的质量为1mg× 100%≈0.13mg
(3)解: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 ×100%﹣ ×100%×60%≈15.7%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元素质量比就是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元素质量分数=
【解答】(1)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钠元素:氯元素=23:35.5=46:71
(2)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13.27%
铁元素质量=1mg×13.27%=0.13mg
(3) 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 ×100%﹣ ×100%×60%≈15.7%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