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30 22: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第三课时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区域认知】
根据给定的某个流域地形图和气候图,能够自主辨析流域内部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特别是水文水系特征,对比水资源开发方式的差异,正确认识不同河段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思维】
对于给定的流域,能够简要分析流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发电和航运等水资源开发措施为例,说明流域内不同河段为什么要协作开发、如何协作开发以及协作开发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能够初步观察并自主查阅资料解读流域水系图,独立探究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内容、方式和意义,形成自己的探究结论并加以展示。
【人地协调观】
对于给定的流域,能够说出流域内部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一两个问题的治理过程、结果和方式来说明协作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导入新课
思考:①水葫芦从哪来?对当地河道造成了什么影响?②河长制是什么?对水葫芦的治理有何好处?
形成原因:当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差时,容易造成水葫芦大量繁殖。
影响:一是使水体变黑变臭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质加速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二是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导致其它水生植物减少甚至灭绝;三是为有害病菌和蚊蝇等生物提供滋生的条件,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四是大量淤塞河道,阻塞过水建筑物,严重影响排洪、排涝和航道畅通。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
好处: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知识结构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水污染的治理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流域的水质状况 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根源是排污。
治理措施 整体 ①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②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各河段的协同治理
废水主要来自哪个河段,哪些行业?请从各河段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可行性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下游泥沙淤积。
中游: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游:加强长江沿岸对水污染的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浪
费和污染,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等。
向长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濒危生物的保护
(一)教材P103:“回归的麋鹿”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2.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教材P104:“消失的白鳍豚”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堂探究活动
(1)湖泊的重要功能: ①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②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旱涝)灾害的影响;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重要意义: ①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威胁加剧;湖泊面积变大,湖泊蓄水能力增加,减小下游防洪压力。 ②湖泊中泥沙淤积严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加剧,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水环境,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2.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过度捕捞鱼虾,白鳍豚食物来源减少;②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③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白鳍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繁殖能力减弱;④过往船只多,船只威胁白鳍豚的生存;⑤人类乱捕滥杀。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背景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基本措施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基本措施 (一)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二) 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 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四) 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全面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河长制是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知识点拓展
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体现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是通过行政制度和市场的力量,激发企业和地区开展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谁保护,谁受益”是指开展环境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主体,可以因此获得政府或者其他排污者的资金补偿。
“谁受益,谁补偿”是指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要向上游地区或者环境治理主体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不让积极保护环境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企业和地区吃亏,是这项施的出发点。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推动环境质量的区域协调和联防联治工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共抓长江大保护
武汉市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每月通报辖区内水质状况,警示、倒逼各区及时解决问题。以所属区的长江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设置简明的考核指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实行“水质改善的奖励”“水质下降的扣缴”,并与干部绩效挂钩,推动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实例:新安江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入浙江千岛湖。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新安江242公里的河段上现在平均每隔6公里就有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从以前的定期监测到如今的实时监测甚至预警预报,新安江正在让生态保护从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纷纷出台,对全面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做出了顶层设计。与此同时,从新的环境保护法到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再到长江保护法,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依据也越来越明晰。十年来,安徽、浙江两省共进行三轮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按照约定,水质不达标,安徽补偿浙江,水质达标,浙江补偿安徽。十年时间,安徽年年实现水质达标的承诺,不仅获得了57亿元的补偿资金,还正在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不仅是新安江,十年来,全国共建立了13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出台建立了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在织密织牢,纵向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在细化实化。十年来,我国生态补偿已基本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与流域、大气、森林、草原、海洋等重点领域,建立了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持续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建成了世界范围内受益人口最多、覆盖领域最广、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教材P106知识拓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教材P106知识拓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洞庭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面变化对比
清代 初期 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
20世纪50 — 80年代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成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个部分。
20世纪末 洞庭湖面积仅2 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教材P106知识拓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平垸行洪:垸是一种在多水地区的一种堤坝,一圈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这样一般的洪水来时可以抵御。但是垸一般建在泄洪区,如果水势太大,为了整体考虑,有的地方就要泄洪,这时就需要把垸的堤坝扒开,让洪水进入。给整体防洪带来宝贵时间。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堂探究
阅读教材P107~108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在教材图3-29上找出田纳西河,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位置与范围,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3-29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
地理位置:北半球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
气 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洪涝频发。
地 形:上游起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 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航运条件差。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哪些重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经验。讨论其对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哪些启示。
2.防洪意义:田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缓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效果。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②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③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
④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⑤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
⑥发展特色旅游业。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课堂探究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堂探究
阅读教材P97“探究”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有专家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
议一议,你有哪些对策及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图3-17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2.对策及措施:
①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全面、严格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同时,科学、合理、有序地利用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 ②将沿岸有污染的企业关闭或者搬迁,根除污染隐患; ③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专项治理; ④加强中上游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⑥在流域上下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方面,要按照上下游一体化保护原则,在邻近省份之间建立区域协商机制; 依托黄金水道,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1.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堂小结
长江流域概况
水文、水系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生态效益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开发原则
长江经济带建设
“黄金水道”开发
水能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污染源综合治理
保护好重要湖泊水库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堂检测
伊萨尔河是一条典型的阿尔卑斯山脉河流,全长295km,流经慕尼黑等重要城市,最终向北注入多瑙河,有着大面积的石滩以及不断变道的河床。19世纪中叶,伊萨尔河慕尼黑河段被截弯取直,通过运用堤坝、洪泛平原、防护墙、拦河坝系统以及运河,伊萨尔河水位持续下降。到了20世纪初,伊萨尔河慕尼黑河段更像是一条被硬质化的水渠。20世纪90年代,采用近自然修复措施,修复后河道蜿蜒,水滨美丽。下图示意德国慕尼黑附近的伊萨尔河河道近自然修复前后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世纪中叶,伊萨尔河慕尼黑河段被截弯取直的目的最可能是
A.开发水力资源 B.增加淡水储量 C.缓解洪水灾害 D.提升水运价值
2.20世纪初,伊萨尔河慕尼黑河段河道大面积硬化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水渗漏严重 C.河道的淤积加重 D.观赏价值降低
3.伊萨尔河近自然修复后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①河流泄洪能力提升 ②河流自净能力增强 ③沿岸湿地增加 ④市民休闲娱乐空间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