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总课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授课时间 第17周
基于教材的备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2、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1、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生见过纪念碑却不一定有比较深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这篇说明文,本人做了一下尝试,教完本文后,有如下几点感想。
1、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结合查找的文字资料,为很好地理解碑文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证明,预习之后在教学时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表的合理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说明顺序的使用,除了在书本上让学生划出标志性的词句,我还特地制作了一张表格,画了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让学生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填好图表,然后我按方位顺序依次参观给学生看,并请一个同学在旁边扮演导游,做一个简要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我一起亲身感受了参观的过程,也对什么是空间顺序有了形象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了纪念碑的浮雕内容。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运用
说明方法虽然以前也曾接触过,但往往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这节课上,我先带着大家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然后先让学生找出一个说明方法,由我示范分析其作用,让学生从我的示范分析中寻找分析要点。学生掌握要点后,我再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尝试批注分析其作用。最后课堂交流,点评并补充纠错。几个学生下来,就发现这样做是很有效的,学生既掌握了方法,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介绍某个物品,使用两个说明方法,并在语句后做一个说明方法的分析。这样就又锻炼了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标题。【主标:明确歌颂对象;揭示全文中心。副标:明确说明对象;表明作者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2、为什么用落成而不用竣工或者完工?【1、说明工程顺利结束2、表达庄重、庆贺之意】注意寻找文中移步换景的句子。【1、我从……2、我越过广场……3、我踏上……】
4、为什么文章第三段以记叙的方式插入有关纪念碑奠基的内容?【反映了党和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对兴建纪念碑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突出设立纪念碑的伟大历史意义。】 文章说明顺序。【台阶=碑心石=背面的碑文=碑身东西两侧=小碑座=碑顶=大碑座的十幅浮雕】为什么先写碑心石?【更好的凸显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7、为什么先写碑心石,而碑身东西两侧和小碑座合在一起写?【1、集中说明花纹的象征意义,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对烈士的崇敬;2、先主后次,更好的说明中心。】
8、大碑座为什么放到最后写?【这是文章说明重点,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自由民主解放付出的沉重代价。】
9、大碑座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最后一幅是渡长江?【1、历史顺序和方位顺序;2、胜利渡长江是中国革命最最激烈,反帝爱国运动最最彻底,最波澜壮阔的一页。请自行在文中寻找历史事件和它的历史意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为什么颠倒时间顺序?【为了更好地凸显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人民英雄。】 12、例举说明方法的分析:“从地面到顶 还高4.24米”【列数据和作比较,直观而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突出他的特点:巍峨、雄伟、庄严】
13、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1、象征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全国人民的怀念之情2、汉白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雄伟庄严3、花岗岩坚硬,汉白玉洁白,象征先烈们坚强和纯洁的品格之美4、这两种石材耐久度高,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