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上1. 消息二则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上1. 消息二则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14: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消息二则 总课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授课时间 第1周 
基于教材的备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2.了解背景,品味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3.理解课文展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学会读新闻。 2.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文体裁是新闻(消息),第一次接触,有必要把新闻的大意、分类、结构组成、特征等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通过自读,让学生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感受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理解主体部分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顺序安排的用意及详略安排的目的。其三,领会本文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时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其四,对本文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进行举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自如的运用。其五,学会阅读新闻,写新闻。作简单的新闻采访。其六,积累考试频繁出现的词语。如,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纷纷溃退、歼灭、摧枯拉朽。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新闻,了解新闻分类、结构特点、及细微的文体区别,掌握新闻的一般写法。新闻分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消息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新闻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写法: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消息二则》教学侧重点及教法: 1.文体知识介绍:消息定义、消息结构介绍(课件展示)2.两篇消息主要内容概括,消息背景介绍(学生阅读概括交流)3.叙议结合的写法(教者举例讲述) 4.生动准确、精辟的用词(个别提问解决)5.毛主席的伟大功绩介绍(教者或学生介绍)6.作者雄浑豪迈、气势恢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学生感悟,教者点拨)7.生僻字词的识记与练习。【资料链接】“消息”一词的来源“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太史公亦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皇侃注云:“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由此可见,消息之义,盖已古矣。中国古代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它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所以“消息”又叫新闻。中国古代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木铎:木铎为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尚书》中有“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的记载。据说早在夏商周时期,曾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了解民情。可以说,这种形式是我国新闻行业的一种原始形态。布告与露布:布告是一种政府文告,以在固定地方悬挂或张贴为主。露布作为传播载体,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邸报:通常指历代朝廷发行的官报。邸报是朝廷传知朝政和臣僚了解朝廷政情的工具。主要登载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和朝廷动态等方面的内容。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与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小本:流行于元代,在民间雕印发卖,主要刊载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但元代的言禁很严,元太宗时期还曾有过“诸公事非当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的禁令,因而,这种“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范围不会太广泛。旗报、牌报:旗报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方式。京报:主要流行于清代,与朝廷发布的邸报大体相同。主要在北京发行,外地有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