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复习题
、选择题
在一个集气瓶中充满了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细铁丝 C.磷 D.硫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
A.冶炼金属 B.富氧炼钢 C.气焊、气割 D.供给呼吸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粉,点燃使它们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B.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以下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C.氯气+水→氯化氢+次氯酸 D.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
如图所示装置是研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尽量拉开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①和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70℃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O2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B.臭氧 氧气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聚:
a.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 b.向试管中加入药品;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e.停止加热;f.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cbadef B.dacfbe C.badcfe D.cbadfe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B.硫+氧气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填空题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氨气+氧气 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 水 D.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实验题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则测出氧气体积将会比理论值 。
、解答题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烧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效果更好。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3.1-3.2复习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根据各种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判断。
【解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则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且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A、B、D不合题意;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A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依据氧气的性质进行解答,氧气具有助燃性和帮助呼吸的性质.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金属的冶炼;
B、富氧炼钢利用的是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C、气焊切割利用的是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故选A.
C
【解析】根据反应的产物判断两个集气瓶内的气压是否会变小,如果集气瓶内气压变小 ,那么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会倒吸进集气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消耗了氧气,却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来的气压小,所以打开弹簧夹后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故选C。
A
【解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钠+水→氢氧化钠+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氯气+水→氯化氢+次氯酸,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A.①和②的其他条件相同,不同的是①与氧气接触,②不能与氧气接触,因此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②和③与氧气接触的情形不同,且燃烧物的着火点不同,因此无法得到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B错误;
C.探究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需要控制氧气接触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②和③中可燃物不同,故C错误;
D.70℃ 的热水不但能够提高温度,还能隔绝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C
【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能收集到氧气,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O2,氧气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因为氧气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不能收集到一瓶O2,氧气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D错误;
故选C。
C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A、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错误;
B、臭氧 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C.
D
【解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adfe.
故选:D.
B
【解析】根据铁丝、红磷、镁、硫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B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B
【解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硫+氧气 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填空题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必须瓶底放少量水或细砂,以防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本题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考查氧气和蜡烛、铁等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ABCDF;ACEF
【解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F;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EF。
C;不饱和;BC;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
【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C,故填:C;
(2)t1℃时,B的溶解度是40g,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C无晶体析出,错误;
B.由于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到t1℃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它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但由图不难看出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实现,正确;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错误;
故填:BC;
(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根据t1℃时B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A、B和C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实验题
(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V1-V2)/V;偏大
【解析】(1)根据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加及水补充减少氧气体积压强增加分析;
(2)根据补充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及没有关闭止水夹其它气体也会因受热膨胀逸出,使结果偏大分析。
【解答】(1)BC段压强变大,是红磷燃烧时放热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 DE段压强增加是由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
(2)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补充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烧杯中减少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V1-V2)/V ; 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则磷燃烧放热会使集气瓶中气体部分逸出,测出氧气体积将会比理论值偏大。
故答案为:(1)气体受热膨胀; 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 (V1-V2)/V ;偏大。
、解答题
缓慢;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解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解答。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烧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缓慢伸入,效果更好。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