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22: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模拟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
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已知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是一种活泼金属
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
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
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 a=2 和 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 2 个电子生成 S2﹣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6 克
n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A.克 B.克
C.克 D.克
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5个二氧化碳分子∶ 5Co B.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C.3个亚铁离子∶ 3Fe3+ D.2个氢原子∶ H2
在质量相等的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A.1∶2 B.2∶1 C.11∶14 D.14∶11
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甲醛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2:1
D.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
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  )
A.O2- B.O2 C.O D.MnO2
2022年1月1日,科技部长徐南平指出,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中显示这些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分子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C.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D.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茶叶中含有一种物质儿茶素(C15H14O6),它有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等作用。下列关于儿茶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茶素由3种原子组成
B.儿茶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0克
C.一个儿茶素分子中含有35个原子
D.儿茶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6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由   和中子构成。
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氮元素    ;氧分子    ;钠离子    ;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闻名全国的“汾酒”是山西特产,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C2H5OH除表示乙醇外,还表示的意义有:①   ;②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请阅读以下信息,并推导相关结论.
1)元素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2)元素化合价的本质是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通常容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通常容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已达到一种稳定结构;
由以上信息可知:
①只有在化合物中元素才表现出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统一为“0”;
②元素的分类及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③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该原子   数决定.
A、核外电子总数
B、核外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无法确定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下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上表的18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   种;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钠   镁 (选填“>”、“=”或“<”,下同)” 原子得电子能力:硫   氯。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6)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9个,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7)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比较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A. B. C.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 和水。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α-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17.8 g 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
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宇宙牌化肥 国际首创
主要成分 碳酸氢铵(NH4HCO3)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净 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荣誉出品
(1)碳酸氢铵中N.H.C.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小明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明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3)一袋40 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多少千克的纯的CO(NH2)2 的含氮量相同。
第二单元模拟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解析】 在垃圾分类中我们一般将垃圾分成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解答】A.可回收垃圾,一般包括金属、纸、塑料、玻璃等废旧物,易拉罐属可回收物,A正确;
B.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品的废弃物,B错误;
C.有害垃圾,主要有药品、电池、油漆、荧光灯管等废弃物,C错误;
D.其他垃圾,生活中的不可回收的一些废弃物,D错误。
故选A
【答案】D
【解析】【分析】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 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的示意。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B选项是上面分析的原文,当然正确。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没有错,而且这个图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的示意,属于模型。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模型。
故答案为D。
C
【解析】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分析。
【解答】 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明质子数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一定是放射了质子;
故答案为:C。
A
D
A、根据硅的名称和性质分析;B、根据磷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解答】A、硅是一种非金属,性质较稳定,故A说法错误;
B、磷的原子序数是15,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D
A、根据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结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则 a=2 和 b=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S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原子的质子数X=2+8+6=1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则硫原子的中子数为32﹣16=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B
【解析】
【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设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x,故p=,解得x=,故选B。
B
【详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5CO2,故A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CO32-,故B正确。
C、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故C错误。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D错误。
故选B。
D
【解析】 首先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两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氧元素质量计算出氧原子的个数比。
【解答】设质量为m,
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氧原子的质量之比:。
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等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1。
B
【解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其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 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 甲醛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 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2:2:16,说法错误;
D、 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物质中含有氢元素,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B
【解析】【解答】A.O2-表示氧离子,不能表示氧气,故错误;
B.O2表示氧气,故B正确;
C.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故C错误;
D.MnO2表示二氧化锰这种物质,不能表示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C
【解析】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4)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解答】A.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一个磷酸氯喹分子的原子个数为:18+32+1+3+8+2=64,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由C、H、Cl、N、O、P共六种元素组成,而分子不能由元素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解答。
【解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即它的实际质量等于碳原子质量1/12的16倍,也就是碳原子质量的1/12应该等于氧原子实际质量的1/16。根据图片可知,右盘的一小块恰好是氧原子质量的1/16,因此表示碳原子质量的1/12。
故选C。
C
【解析】 (1)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15H14O6 可知,儿茶素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儿茶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4+16×6=390,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儿茶素分子包含原子的个数:15+14+6=35,故C正确;
D.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5):(16×6)=15:8,故D错误。
故选C。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
【解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解答】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故答案为: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
(1)电子
(2)a
(3)A;B;D
【解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根据科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电子;
(2)原子核带正电荷, α粒子也带正电,二者靠近时会发生相互排斥。如果α粒子离原子核较远,那么排斥力非常小,对运动没有影响,则可能沿直线运动;如果二者较近,那么α粒子受到排斥运动轨迹会向下弯曲;但是肯定不会向上弯曲,故选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近一步,但是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N;O2;Na+;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等;3:2
【解析】【解答】(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氧分子可表示为:O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可表示为:Na+;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①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C2H5OH除表示乙醇外,还表示的意义有1个乙醇分子,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等(合理即可);
②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3:2.
故答案为:(1)N;O2;Na+;;(2)①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等;②3:2.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①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②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
【解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本质是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可知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解答】解:元素化合价的本质是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可知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故选:C.
(1)12(12.01)
(2)A
(3)5
(4)>;<
(5)H2O
(6)39
(7)稳定
【解析】(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 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每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都占有一格位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以告诉我们:元素单质的物理状态;元素是人工合成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12.01)。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上表的18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5种,分别是:Li、Be、Na、Mg、Al。
(4)由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钠在镁的左边,所以原子半径钠>镁;由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硫在氯的左边,所以原子得电子能力硫<氯。
(5)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是H2O。
(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20+19=39.
(7)氦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1)12(12.01);(2)B;(3)5;(4)>;<(5)H2O;(6)39;(7)稳定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模型
【解析】(1)根据历代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完成填空;
(2)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引入光线研究光等。
【解答】(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模型
(1)原子是空心的,而且空心的体积所占比例非常大
(2)不会;原子核
(3)C
【解析】(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撞击,即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而且空心的比例非常大;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那么少数的α粒子就不会受到很大的撞击从而发生大角度散射,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因此说明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质量很大,即原子核;
(3)通过α粒子粒子散射实验可知,原子是核式结构,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据此选择。
【解答】(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是空心的,而且空心的体积所占比例非常大;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核式结构,故C正确,而A、B错误。
故答案为:(1)原子是空心的,而且空心的体积所占比例非常大;(2)不会,原子核;(3)C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9
(2)36:7:32
(3)2.8g
(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氮元素的质量=丙氨酸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一个α-丙氨酸分子含有碳原子3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1个。
那么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7+16×2+14×1=89;
(2)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7):(16×2)=36:7:32。
(3)17.8 g 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1)14:5:12:48
(2)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7.1%,所以广告虚假;
(3) 一袋40 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x千克的纯的CO(NH2)2 的含氮量相同 ,则40kg17.7%=x,则x=15.2kg。
(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碳酸氢铵中N.H.C.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5:12:48;
(2)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7.1%,所以广告虚假;
(3) 一袋40 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x千克的纯的CO(NH2)2 的含氮量相同 ,则40kg17.7%=x,则x=15.2kg。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