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生物学(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1.两图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
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2图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初中的生物学课上,你曾观察过多种动物细胞的装片。左侧的两幅图片你一定还有印象。
图1所示细胞为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所示细胞为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相似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
血细胞直接置于外界环境中,可能会由于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不同而导致死亡。
红细胞
白细胞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的生物,还是多细胞的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生活,如果水体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组成我们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这些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是什么呢?
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人体内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水、离子、化合物)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不与外界相通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等
细胞外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胞膜
为界限
淋巴液等
大量的水
离子
化合物
血浆
组织液
脑脊液、关节滑液
随讲随练
图中①~⑤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随讲随练
下列属于人体细胞外液的是( )
A.膀胱内的尿液 B.肺泡腔内的气体
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D
特别提醒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汗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内部的液体,例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核液等,属于细胞内液,也属于体液,但是不属于细胞外液;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血浆:血液中除了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其中化学成分 复杂,有上千种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红细胞
血浆
一层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血液、血浆、血清什么关系?
血浆
血细胞
血液
血清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细胞
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
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
高的凝血因子。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细胞间隙——组织液的主要来源
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约90%)回收,少部分进入淋巴管
绝大多数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代谢废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组织间隙液
组织细胞
红细胞
组织液
血浆
一层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细胞不能通过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淋巴液:淋巴管内的液体部分
毛细淋巴管由单层细胞构成,其末端
(盲端)允许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不允许倒流。淋巴管中的淋巴液最终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等
组织细胞
红细胞
淋巴液
组织液
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盲端
一层细胞
一层细胞
细胞可以通过
拓展
1.毛细淋巴管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呈覆瓦状,类似于瓣膜,可以防止
淋巴液倒流,因此淋巴液和组织液
之间进行物质的单向运输
2.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有两大作用:
①毛细淋巴管可以回收非正常情况下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等物质;
②将非正常情况下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等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送至血浆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双向渗透
淋巴循环
单向渗透
内环境各成分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
细胞内液
随讲随练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淋巴液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随讲随练
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指出字母对应的体液名称:
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c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②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们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③肝糖原在___分解。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a
人手掌磨起的水疱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
组织液
拓展
摩擦产生空隙
角
质
层
组织细胞
组织液
组
织
液
水疱:摩擦性水疱,是因运动摩擦造成其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
思考:
①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
②水疱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消失,是因为
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构)
③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液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拓展
趣味思考:
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
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肌肉注射(打针):
药→组织液(少数进入淋巴液,淋巴液又汇入血浆)→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比较
细胞 外液 不同点
相同点
存在部位和组织 含有 细胞种类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等
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等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等
都属于细胞外液,基本的化学成分相似。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最相近
血管
淋巴管
一般组织间隙
随讲随练
说出一下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①血小板__________ ②肝细胞__________
③淋巴细胞__________
④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_
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随讲随练
氧气从红细胞出来进入组织细胞需跨几层膜?
1
2
1
磷脂分子层?
→
→
→
↓↑
毛细血管壁细胞
红细胞
组织细胞
红细胞
组织液
血浆
被利用穿几层膜
4
8
6
关于气体的两个趣味思考题:
1.O2从外界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总共跨几层膜?
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的CO2和O2的浓度比较
O2的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的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11层
随讲随练
O2
(1)转移途径:肺泡→肺泡壁细胞→肺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2)相关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3)穿膜层数: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9层;若被利用,加进入线粒体(2层)=11层。
随讲随练
解析
养料(如葡萄糖)
(1)转移途径:肠腔→小肠上皮细胞→小肠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2)相关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3)穿膜层数:进出小肠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7层。
随讲随练
食物中葡萄糖进入人体到被利用穿过几层膜?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阅读课本P3 思考 讨论: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
上述示意图绘制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液三者体液交换
模式图,液体交换方向用箭
头表示。
3.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阅读课本P3 思考 讨论: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所以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毛细血管壁
细胞內液
CO2和代谢废物
O2和营养物质
淋巴循环
构建模型
大部分
少部分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3.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
大部分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经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汇入血浆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
1.概念
2.组成
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3.适用范围
内环境的概念是对_ ________而言的,__________和____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多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
植物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
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作用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细胞外液的成分
假如将你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会死亡。而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却能正常地生活。
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
细胞外液的成分
讨论: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有哪些物质?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4.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U/L 总胆固醇 3.1~5.2mmol/L
总蛋白 65~85g/L 钠 137~147mmol/L
总胆红素 5~21 mol/L 钾 3.5~5.3mmol/L
碱性磷酸酶 45~125U/L 钙 2.2~2.65mmol/L
尿素 2.8~7.2mmol/L 磷 0.81~1.45mmol/L
肌酐 57~111 mol/L 镁 0.73~1.06mmol/L
尿酸 208.3~428.4 mol/L 血清铁 11~30 mol/L
葡萄糖 3.9~6.1mmol/L 氯 99~110mmol/L
乳酸脱氢酶 140~271U/L 碳酸氢盐 22~28nmol/L
三酰甘油 0~1.7mmol/L 总CO2 21~31.3mmol/L
细胞外液的成分
1. 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
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等)、脂质(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总胆红素、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和尿酸)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
2. 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有水、各种激素、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抗体及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Na+、Cl- 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葡糖糖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钙、铁等参与人体内化合物的形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有些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
4.从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细胞外液的成分
无机盐 约1%
蛋白质 7%-9%
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 少量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血浆的主要成分
注意:
这里的百分数是
质量分数,而不是数量分数;
1.氧气与营养物质: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等
2.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3.调节成分: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
血浆的具体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细胞外液各组分之间的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知识拓展: 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多?
因为毛细血管壁的单层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一般情况下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随讲随练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
1.氧气
2.血红蛋白
3.血浆蛋白
4.载体蛋白
5.有氧呼吸酶
6.H+
7.泪液
8.消化酶
2、4、5、7、8
总结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四看:是否是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五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蛋白 ②胰液 ③乳酸 ④解旋酶 ⑤血红蛋白
⑥唾液淀粉酶 ⑦麦芽糖 ⑧原尿 ⑨RNA ⑩皮脂
以上成分不是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淀粉 ②O2 ③ATP合成酶 ④糖被 ⑤DNA ⑥胃蛋白酶
⑦抗利尿激素 ⑧胆汁 ⑨性激素 ⑩H2CO3/HCO3-
以上是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有:_____________
②⑦⑨⑩
随讲随练
胰液、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胆汁属于消化液、
总结归纳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内的物质:如载体蛋白、呼吸酶、血红蛋白等;
2.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运输载体等;
3.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4.纤维素、麦芽糖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
随讲随练
1.下列过程或反应,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蔗糖水解转变成葡萄糖和果糖
B.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交换重组
C.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肌肉注射青霉素
D
解析: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交换重组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入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将血液中的红细胞放在清水或浓度很低的溶液中,细胞会由于吸水过多而破裂;将红细胞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红细胞会由于过多失水而死亡。此外,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等条件下,细胞也不能正常生活。
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在37℃时,人的血浆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对水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
人体等渗溶液是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输液时常用)或5%的葡萄糖溶液。
为什么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无机盐,但是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虽然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无机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
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的Na+和Cl-的数目远高于蛋白质
而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思考
1.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还有没有其他等渗溶液?
3.甘露醇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从此描述来看,甘露醇属于____(低渗/高渗)溶液;
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溶液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注射等渗溶液不会引起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减少对细胞的影响。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高渗
思考
随讲随练
1.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
2.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 1mol/L 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血液中含有多对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使酸碱度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例如:H2CO3/NaHCO3 和NaH2PO4/Na2HPO4
3.温度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利于维持酶活性。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血细胞
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等
淋巴液
内环境
外界环境
物质交换
?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结合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讨论:
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形成的?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
问题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消化系统
食物
循环系统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空气
呼吸系统
外环境
组织细胞
外界环境通过系统和内环境向组织细胞运送有用物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液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循环系统
组织细胞
血浆
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组织液
皮肤
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环境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和系统排出无用物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呼吸
系统
细胞
食物
(营养成分)
氧气
CO2和H2O
体外
体外
体内
消化
系统
泌尿
系统
皮肤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尿液
(含氮废物水)
汗液
(含氮废物水)
内环境
呼吸
系统
小结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 ⑦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
循环
消化
呼吸
泌尿
皮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
(2)体内的③过多,会影响内环境的哪种理化性质—_______;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组织水肿
酸碱度
丙
22
当堂检测
补充内容:渗透压异常病实例-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血浆蛋白减少
①严重营养不良
②肝功能受损
③肾小球肾炎
代谢产物增加
组织液蛋白质增多
淋巴液形成受阻
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⑤过敏反应
⑥局部损伤
⑦毛细淋巴管阻塞
当堂检测
1.右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各是什么器官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人内环境,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3)②表示什么过程
肺;小肠;肾脏
食物的消化、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Ⅰ、Ⅱ、Ⅲ、Ⅳ分别表示(系统和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分别表示(生理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呼吸系统、Ⅱ消化系统、Ⅲ泌尿系统、Ⅳ皮肤
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②重吸收作用
当堂检测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内细胞(细胞内液)
消化系统
内环境
循 环 系 统
组 织 液
血浆
淋巴液
营养物质
CO2
O2
代谢废物、水、无机盐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
O2
养料
CO2
由模式图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机体的各个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_____、相互_____的;
细胞不仅______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______和______;
正常运行
协调一致
影响
作用
依赖于
形成
维持
因此,可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当堂检测
其他图总结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内 细胞
食 物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尿液)
皮肤(汗液)
CO2和H2O
循 环 系 统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组 织 液
血浆
淋巴
(含氮废物、水)
内环境
养料
废物
其他图总结
(运输作用)
循 环 系 统
物质残渣(一直未进入体内)
营养物质
气 体
呼 吸 系 统
O2
(消化、吸收作用)
消 化 系 统
CO2、少量水
其余代谢
终产物
皮 肤
(排泄作用)
泌尿系统
内 环 境
组 织 细 胞
O2、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
体外
体外
食物(共24张PPT)
生物学(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问题探讨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血液生化指标: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葡萄糖含量超标,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化吗?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的探究活动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方法步骤:
1、绘制如图所示的实验记录表格。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
3、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4、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5、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制不同实验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① 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试并记录起始pH。
②一次加一滴0.1mol/L的 ,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试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为止。
测酸对自来水
pH的影响
测碱对自来水
pH的影响
①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测试并记录 。
②一次加一滴0.1mol/L的 ,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试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为止。
起始pH
HCl
充分清洗
NaOH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
材料 (25mL)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讨论:(1)就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缓冲液
(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所以溶液pH变化不明显。
推断: 肝匀浆中可能含有缓冲对。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HCO3-/H2CO3、HPO42-/H2PO4-等,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机体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将CO2排出体外。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维持pH稳定。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内环境的其他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维持在一定范围吗?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36.4 36.7 37.1 37.4 37.0 36.8 36.7
父亲 36.2 36.6 36.9 37.2 36.9 36.6 36.6
自己 36.5 36.6 37.2 37.3 37.1 36.9 36.8
体温: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人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环境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腋窝温度始终变化不大。
36.87
36.71
36.9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若某中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则预示着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例如:
肾是形成尿液
的器官,当发
生肾功能衰竭
时,病人的水
和无机盐等的
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机制?
①1857年,贝尔纳推测: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③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你有过发高热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病人感觉头晕、厌食、四肢无力等。
高温影响酶活性,导致细胞代谢出现紊乱。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
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与社会的联系
炎炎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人,最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即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如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严重中暑会使体温超过40℃,病死率比较高。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中暑分类
热射病: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损伤等。要迅速降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
热衰竭:机体钠盐丢失过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一种综合征。体温升高(不超过40℃)、多汗、眩晕。通过降低体温、补充含盐液体,及时治疗。
热痉挛:症状较轻,体温正常,常表现为腹部、腿部痉挛。主要是由于机体大量出汗,钠盐丢失过量有关,及时补充钠盐,短时间内恢复。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概念的发展
稳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
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
↓
器官水平: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
群体水平: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小结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当堂检测
概念辨析: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
√
×
×
当堂检测
概念检测: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D(共29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足球队员如何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的?
2.队员获得信息后,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
3.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哪个器官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支配吗?
在足球场上,球员主要靠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足球等的信息,这些信息传到大脑之后,会经过大脑的分析加工,再通过神经传到四肢,控制机体迅速作出反应。
【问题探讨】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
脊髓:(位于椎管内)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
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大脑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
脊髓:(位于椎管内)
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脊髓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思考】
植物人不能支配躯体运动,但却有呼吸、有心跳,请分析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部位受到损伤。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植物人不能支配躯体运动,说明大脑皮层受到损伤。
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说明脑干没有受损。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植物人的脊髓没有受损。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有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有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它们共同负责躯体的感觉和运动。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
神经
系统
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组成
传入神经 :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包含
作用: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
分类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思考·讨论
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
讨论
1.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你的呼吸或者心跳都必须在你的意识支配下完成,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 是怎样变化的?
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2】自主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生理作用一般是相反对立的。使器官做出反应活动更精确,更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胃肠
血管
心脏
肺
眼
使瞳孔___
使支气管____
使心跳___
使血管____
____肠胃蠕动
使瞳孔____
____肠胃蠕动
____肠胃蠕动
使心跳_____
使支气管____
扩张
扩张
加快
收缩
抑制
收缩
收缩
减慢
促进
促进
从脊髓的胸腰段发出
从脑干和脊髓骶部发出
【探究2】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在紧急的情况或压力大的情况下最为活跃,这时候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人体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最为活跃。
【判断】
1.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2. 内脏运动系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3. 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蠕动加快。
4. 安静时,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
5.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6.心脏,心跳和呼吸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
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8.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9.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
神经
系统
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组成
传入神经 :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包含
作用: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
分类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例: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树突:接受信息,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细胞体:神经元膨大部分,内有细胞核
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结缔组织膜(包膜)
神经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组织
器官
神经系统
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思考】
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这有什么意义?
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
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受信息
【探究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小结
小结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等)
脑神经
脊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
神经元(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有神经中枢)
脊髓
脑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随堂练习】
1.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每个神经元都有许多条突起,一般只有一条是轴突,其余的都是树突
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
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C
【随堂练习】
2、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解析:A、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组织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等,所以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故A正确;B、大脑皮层没有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它们都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故B错误;C、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C正确;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故D正确.故选:B.
B
【随堂练习】
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神经元包括[①]突起和[②]细胞体两部分
C.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①
②
【随堂练习】
4.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B.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C.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D(共17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问题探讨】
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到了刺激,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作出指令,传出神经将相应的指令传出,将手缩回。
需要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共同参与。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带刺的“玫瑰”
【问题探讨】
缩手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
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2.你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痛呢?这有什么适应意义呢?
带刺的“玫瑰”
【探究1】反射
一、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2)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含羞草
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和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都不属于反射
【探究1】反射
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
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探究1】反射
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 (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 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探究1】反射
【思考】①人吃梅子时分泌唾液是先天性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
②望梅止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说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间的关系是?
③现在所学的知识都可以记忆终生吗?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特点 生来就有的、终生性 后天形成的、可以建立可以消退
中枢 不经过大脑皮层,仅有脊髓等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 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举例 吃东西分泌唾液、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联系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神经联系
数量
神经中枢的位置
意义
联系
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
后天获得
永久的
暂时的、可消退的
有限的
几乎是无限的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动
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讨论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讨论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讨论: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 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思考·讨论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探究2】反射弧
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探究2】反射弧
【思考】
①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能有反应。这样的反应能不能称之为反射?
②形成感觉等于反射吗?
③有时候鼻子痒想打喷嚏,但又打不出来,可以用头发或纸巾伸进鼻子轻轻触动,刺激鼻腔,使喷嚏打出来。这发生反射需要什么?
④含羞草的反应是反射吗?为什么?
反射发生的条件:①完整的反射弧②有效的刺激
③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含羞草受刺激时叶子合拢和草履虫受刺激的反应是应激性,不是反射)
小结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弧
反射
感受器
传入
神经
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随堂练习】
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C
【随堂练习】
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有些反射活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D
【随堂练习】
3、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共22张PPT)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
*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讨论: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
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 s。
短跑赛场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
+
①
a
b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②
a
b
-
刺激
-
③
a
b
+
+
+
④
a
b
蛙的坐骨神经电位变化实验
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①
②
③
④
兴奋传导方向
1、未受到刺激 静息状态:胞外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
K+外流(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 兴奋状态: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Na+内流(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
3、兴奋的传导:兴奋部位电位发生变化,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轴突末梢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
兴奋传导的方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部分细胞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部分细胞膜
1、突触的结构
*
2、突触的类型
(1)轴突——细胞体型
(2)轴突——树突型
*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5)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兴奋传导的方向
*
4、神经递质
(1)主要种类: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2)产生: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3)释放方式:胞吐。
(4)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作用效果: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6)去向:起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
*
5、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特点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某些化学物质对突触的影响
(1)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2)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
2、兴奋剂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原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2)作用:可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
注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3、毒品的类别和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
可卡因会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主要的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等。如果有人劝吸食毒品,拒绝的方式可以是说明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危害,并指出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
*
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实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1)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毒害:成瘾者身体因慢性中毒,会产生各种不适感,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疾病,甚至精神错乱,中毒死亡。(2)对家庭的危害:成瘾性使吸毒人员戒毒困难,长期吸毒极大增大家庭开支;同时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造成体内慢性中毒,体力衰弱,
劳动力下降,甚至劳动力完全丧失,影响家庭收入,也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3)对社会的影响:吸毒人员的自我评价下降,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角色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为了寻找毒品,吸毒人员常会丧失理智和思维能力,可能因此导致各种异常行为尤其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为回答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 。
A
B
假说: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
实验预期: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
*
课堂练习
1、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
B.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
D.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区发生了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
到丁
D.据图可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
到右
C
D
*
课堂练习
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突触由①和③构成
C.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D.③上有特异性受体
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B
A
*
拓展应用
1.(1)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所以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变并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2.在行车过程中,发现危险进行紧急处置,实际上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视觉器官等接受信号并将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作出综合的分析与处理,最后作出应急的反应,要经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多次突触传递,因此从发现危险到作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过小,就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反应的过程。此外,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使神经系统的反应减缓,所以酒后要禁止驾驶机动车。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需告诫: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共22张PPT)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2021-08-04
2021-08-04
?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讨论: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
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 s。
短跑赛场
2021-08-0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021-08-04
+
+
①
a
b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②
a
b
-
刺激
-
③
a
b
+
+
+
④
a
b
蛙的坐骨神经电位变化实验
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021-08-04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①
②
③
④
兴奋传导方向
1、未受到刺激 静息状态:胞外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
K+外流(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 兴奋状态: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Na+内流(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2021-08-04
3、兴奋的传导:兴奋部位电位发生变化,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021-08-04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轴突末梢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2021-08-04
兴奋传导的方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部分细胞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部分细胞膜
1、突触的结构
2021-08-04
2、突触的类型
(1)轴突——细胞体型
(2)轴突——树突型
2021-08-04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5)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兴奋传导的方向
2021-08-04
4、神经递质
(1)主要种类: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2)产生: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3)释放方式:胞吐。
(4)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作用效果: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6)去向:起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
2021-08-04
5、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特点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2021-08-04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某些化学物质对突触的影响
(1)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2)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2021-08-04
2、兴奋剂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原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2)作用:可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
注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3、毒品的类别和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021-08-04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
可卡因会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主要的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等。如果有人劝吸食毒品,拒绝的方式可以是说明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危害,并指出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
2021-08-04
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实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1)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毒害:成瘾者身体因慢性中毒,会产生各种不适感,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疾病,甚至精神错乱,中毒死亡。(2)对家庭的危害:成瘾性使吸毒人员戒毒困难,长期吸毒极大增大家庭开支;同时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造成体内慢性中毒,体力衰弱,
劳动力下降,甚至劳动力完全丧失,影响家庭收入,也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3)对社会的影响:吸毒人员的自我评价下降,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角色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为了寻找毒品,吸毒人员常会丧失理智和思维能力,可能因此导致各种异常行为尤其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021-08-04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2021-08-04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21-08-04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为回答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 。
A
B
假说: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
实验预期: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
2021-08-04
课堂练习
1、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
B.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
D.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区发生了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
到丁
D.据图可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
到右
C
D
2021-08-04
课堂练习
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突触由①和③构成
C.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D.③上有特异性受体
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B
A
2021-08-04
拓展应用
1.(1)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所以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变并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2.在行车过程中,发现危险进行紧急处置,实际上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视觉器官等接受信号并将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作出综合的分析与处理,最后作出应急的反应,要经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多次突触传递,因此从发现危险到作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过小,就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反应的过程。此外,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使神经系统的反应减缓,所以酒后要禁止驾驶机动车。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需告诫: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共30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
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
【探究1】突触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________。
突触小体
(2)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树突
细胞体
类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兴奋传导的方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部分细胞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部分细胞膜
【探究1】突触
线粒体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为兴奋传导或释放递质等提供能量。
突触小泡
(内有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突触小泡
(内有神经递质)
受体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胞吐)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神经递质作用后被分解
【探究2】兴奋传递过程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探究2】兴奋传递过程
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复杂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多,突触多,反射所需时间长。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
【探究2】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信号分子
(1)化学本质:
(2)种类和作用:
(3)去向:
意义:避免持续起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乙酰胆碱、胺类(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激素类(肾上腺素)、NO等。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Na+通道打开,Na+内流,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后神经元兴奋
Cl-通道打开,Cl-内流后,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后膜难以兴奋,表现为抑制作用
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拓展】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接触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
【探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的作用,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探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另外,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
思考·讨论
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讨论: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思考·讨论
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可卡因药效失去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探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例】如图所示是毒品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可卡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异常强烈的愉悦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结构①是突触小泡,其中的多巴胺也属于神经递质
B.图中结构②为受体,多巴胺与其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C.图示表明,多巴胺完成兴奋传递后会被运回上一个神经元
D.吸食的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受到抑制
D
【探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药物或毒品影响神经系统的方式(可一种或多种)
(1)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增加
(2)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4)影响突触前膜上的加转运蛋白回收神经递质
(5)药物能模仿神经递质的作用
兴奋剂和毒品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
为回答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 。
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
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跳动也减慢。
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A
B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A B
材料
处理
结果
结论
有某副交感神经
无某副交感神经
刺激该神经
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
心脏跳动减慢
心脏跳动也减慢
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小结
①刺激b点(ab=bd),电流计指针: 。
原因是: 。
②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 。
原因是: 。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所以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先左后右
只发生一次向右的偏转
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不能传至a点,所以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随堂练习】(共33张PPT)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讨论
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完成了一系列反射活动。运动员听到信号后神经产生兴奋,兴奋的传导经过了一系列的结构。那么,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 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本节聚焦
●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突触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兴奋在突触处是如何传递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蛙的坐骨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当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端的电极处(a处)先变为负电位,接着恢复正电位(图2-6,②、③);然后,另一电极处(b处)变为负电位,接着又恢复为正电位(图2-6,③、④)。这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neural impulse)。
a
b
a
b
a
b
a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图下方的箭头方向),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synapse)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一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相关信息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类
儿茶酚胺类
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合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例如,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例如,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在一些重大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少数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铤而走险,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规服用兴奋剂。如果一旦查出,该运动员将面临禁赛、处罚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而且还会受到国际社会和体育道德的谴责。请搜集这方面的事例,与同学展开交流。
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多巴胺
可卡因
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细胞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另外,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仝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区别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跳动也减慢。
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该神经释放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讨论:在进行这个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什么 实验预期是什么
生物电的发现
生物体是能够“发电”的。例如,电鳐、电鲢、电鳗等,都有发电的本领。当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人体的很多细胞或组织都伴有电位的变化,如肌肉的收缩、兴奋的传导等。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目前,人们可以记录人体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电位变化,如把心脏产生的心电用仪器记录下来,这就是心电图;把大脑所表现的脑电记录下来,这就是脑电图。
关于生物电现象的发现,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8世纪,意大利医生、生理学家伽尔瓦尼(L. Galvani,1737-1798)意外地发现,当用两种金属导体在蛙的肌肉和神经之间建立起回路,肌肉就会收缩。他认为,这种收缩是由肌肉内部流出来并沿着神经到达肌肉表面的电流刺激引起的。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电现象与生命活动联系起来。伽尔瓦尼在1791年的论文中,宣称动物的组织可产生生物电。
生物电的发现
物理学家伏特(A. Volta,17451827)重复了伽尔瓦尼的实验,认为这纯属物理现象,因为两种不同的金属间可产生电位差。他的证据是:如果连接神经和肌肉的是不同种类的导体,则肌肉收缩强烈;如果是同种金属,则收缩很弱,甚至完全没有收缩。伏特因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池,即伏特电池。而伽尔瓦尼则坚持认为生物体内有电现象存在,他及其后继者们改做无金属接触实验,后来又用电流计测出肌肉电流,从而出色地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由此,电生理学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生物电现象的发现及研究的深化,给了我们很多教益。在科学研究上,存在不同意见是常有的事,只要展开自由的争论、靠科学实验来证明观点,就能促进科学研究使康地发展
生物电的发现
电生理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每一项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手段的更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或对象。例如,只有当电流计和示波器研制出来以后,人们才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电活动;而微电极技术和电压钳技术的发展,以及膜片钳技术的发明,使人们有可能将电极插入细胞内,或在仅为几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片上进行记录,从而得以在细胞水平上深入研究生物电的本质。阐明动作电位原理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霍奇金和他的同事赫胥黎,就是以枪鸟贼为实验材料的。枪乌贼具有极粗的神经纤维,可以很好地进行电位和电流的测量活动。
-
+(共16张PPT)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第2章 神经调节
2021-08-07
2021-08-07
?
问题探讨
当一位同学在你面前挥一下手,你会不自觉地眨眼;而经过训练的人,却能做到不为所动。
讨论:1、为什么眼前有东西飞来时,眼睛会不受
控制地眨一下?
2、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练成长时间不眨眼呢?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这一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种保护性的非条件反射。
说明眨眼反射是可以受大脑皮层控制的。
战士可以练成长时间不眨眼
2021-08-07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层
位置:覆盖在大脑的表面
结构: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
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特点:有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021-08-07
用直尺测量本教材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再与大脑皮层展开后的面积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教材的长与宽大约分别是29.5 cm和21 cm,面积约619.5 cm2 ,这就意味着大脑皮层约有3.5个教材页面拼起来的大小。
2021-08-07
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1、在资料1中老人的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不能运动呢?这说明大脑与脊髓之间有什么关系?
2、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资料1中的老人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但大脑某区受损伤,肢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所以不能运动。这说明脊髓控制的运动受到大脑的调控。
从图中可以看出,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是有对应区的,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倒置的。
2021-08-07
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
4、分析缩手反射如何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推测这种调控的途径是怎样的?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越大。例如,人手指的运动很精细复杂,代表区的面积就大;人面部会形成复杂的表情,代表区的面积也就大。
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的调控。在接受刺激后,产生的信号传至脊髓,脊髓将信号继续传向大脑皮层,大脑作出综合分析后将是否缩手的信号传至脊髓,脊髓通过传出神经将信号传至上肢相应肌肉,作出反应。
2、大脑皮层的功能
中央前回
(第一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
(1)大脑皮层运动区与躯体呈现对侧、倒置的关系。但是与头部的关系是对侧(或者两侧)和正立的,并非对侧、倒置的关系,如眼的位置在上,口的位置在下。
(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中央沟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运动区)
小脑与脑干
脊髓
肌肉收缩等运动
2021-08-07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过程如图所示。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
2021-08-07
思考·讨论·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成人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制。
成年人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说明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出现损伤,也可能是大脑皮层与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联系出现了损伤。
这些例子说明调节同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既有大脑皮层,也有皮层以下的中枢,这些中枢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着调控作用。
2021-08-07
1、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1)低级中枢的调控: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2)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大脑
脊髓
膀胱
2021-08-07
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因而有利于储尿;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使尿由膀胱排出。
排尿反射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
2021-08-07
2、神经系统对其他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
特点:脊髓对这些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例如,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2)脑干: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脑干中的重要基本中枢主要包括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
特点:脑干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
2021-08-07
(3)下丘脑: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下丘脑可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
(4)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2021-08-07
课堂练习
1、人体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2、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会弱一些,原因是( )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
A
D
2021-08-07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
B.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
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从而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4、某人不幸摔伤腰部,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请推测患者受损的部位是(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脑神经
C
A
2021-08-07
拓展应用
(1)假设自主神经的调整不“自主”,而是必须在意识支配下才能进行,那么我们必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即使我们在学习、工作、睡眠时也必须用意识去支配心跳、呼吸,某一刻“忘了”支配心跳与呼吸,我们可能就会停止心跳与呼吸。
(2)如果自主神经绝对自主,不受大脑等高级中枢的控制,那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便溺;我们也无法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与憋气,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下降。
(3)如果我们的内脏只受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控制,那就无法协调内脏器官的活动。例如,心脏如果只受交感神经支配,心跳就会不断加快;如果只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跳就会逐渐减弱。胃肠器官如果只受交感神经支配,蠕动就会逐渐停止;如果只受副交感神经支配,蠕动就会不断加强。(共19张PPT)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2章 神经调节
2021-08-07
2021-08-07
?
问题探讨
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如迷路)、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讨论:1、上述资料可以说明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脊髓的高级功能?
2、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动物的大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具有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功能。
迷路
人脑大脑皮层具有言语区,具有语言功能。利用语言,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意识。有些动物也能对语言刺激作出反应,那是人类训练的结果,是简单的模仿和强化记忆的结果。
2021-08-07
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因为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2021-08-07
大脑皮层
基本功能
高级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语言
学习和记忆
情绪
意义: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
2021-08-07
一、语言功能
1、概念: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2、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
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V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S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2021-08-07
思考·讨论·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特点
1、W区与S区接近躯体的运动中枢,V区接近视觉中枢,H区接近听觉中枢,这样的分布能给你什么联想?
2、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什么特点?
言语区中的W区与书写有关,S区与讲话相关,这两个区都与运动中枢接近;V区与看懂文字相关,它接近视觉中枢;H区与听懂话语相关,它接近听觉中枢。“写”与“讲”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属于“运动”性的。这使人联想到,这两个言语区可能是从运动中枢演化而来的。V区的看懂与视觉相关,H区的听懂与听觉相关,这两个区使人联想到,它们可能分别是由视觉中枢与听觉中枢演化而来的。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不同的区域既有分工,也有联系,共同负责人类复杂的语言功能。
2021-08-07
3、左、右脑的功能
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
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1、概念:学习与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
2、特点: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二、学习与记忆
2021-08-07
3、结构基础: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4、人类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感觉性记忆: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记的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如果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如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或书本上文字的视觉刺激,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
2021-08-07
4、人类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2)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保留的时间仍然很短,从数秒到数分钟,如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2021-08-07
4、人类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3)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的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年不等,储存的信息可因之前或后来的信息干扰而遗忘。想要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有些信息,通过长年累月地运用则不易遗忘,就储存在第三级记忆中,成为永久记忆。
2021-08-07
(4)第三级记忆:即永久记忆,如对自己姓名的记忆。
5、记忆形成机理
(1)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2)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注意:学习与记忆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过程,二者很难分开,任何学习过程都包含着记忆,学习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学习的效果,没有学习和记忆,人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发展。
2021-08-07
2021-08-07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么道理?
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过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
2021-08-07
三、情绪
1、概念: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表现:
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
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
2021-08-07
3、抑郁与抑郁症的比较
抑郁 抑郁症
持续时间
严重程度
缓解途径
一般不超过两周
持续两周以上而得不到缓解
相对较轻
程度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时甚至使患者产生自残或自杀等消极行为
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2021-08-07
相关信息: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
2021-08-07
课堂练习
1、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V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W区 D.大脑皮层H区
2、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
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D
B
2021-08-07
课堂练习
3、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4、抑郁症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而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B
B
2021-08-07
拓展应用
1、(1)两种假设均可,有合理的依据即可。若认为无关信息会干扰记忆,可假设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记忆;若认为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刺激不同的脑区而促进记忆,可假设舒缓的音乐有利于记忆。
(2)设计实验时,需要有对照,无关变量必须保持一致。例如,选择年龄基本相同的测试对象若干,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另一组在舒缓的音乐环境中。在同样的时间内测试两组被试者记忆的单词量。测试的单词中需要记忆的字母数应该相同,两组被试者对于单词的熟悉程度(如是否带有词根、词缀,是否组成词等)也应该相同。
(3)如果结论不同,可能是与记忆相关的神经系统存在着个体的遗传或发展的差异;也可能是测试过程中对条件的控制有所不同,存在误差。
2、例如,熬夜会影响睡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