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7 15:34:04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单选题
1.集气瓶装满某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2.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5.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C.不易溶于水 D.干冰能升华吸热
7.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9.(2022八下·嘉兴月考)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木炭发出耀眼的白光
B.②中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③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具有可然性
10.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1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2.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21八下·杭州期末)某同学根据如图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
B.图b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图c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
D.图d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4.(2020八下·萧山期末)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性质活泼,不仅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B.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二、填空题
15.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   和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16.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   ,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17.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碳酸不稳定,加热易   )。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加热上述溶液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8.完善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反应原理:
(1)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   ,反应原理:   。
(2)加热上述溶液,试液变成   ,反应原理:   。
(3)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   ,反应原理:   。
19.(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且   ;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上述结论。
20.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   ;判断的依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22.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操作步骤如下:用3个250 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水、澄清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   。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根据图二可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40%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23.(2019八下·丽水月考)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2)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24.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1)H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2)G处澄清石灰水变   .写出G处发生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
(3)小李同学实验时,使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的CO2,他观察到F处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已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对石蕊变红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选填字母编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26.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须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那么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即①或④。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广泛用于医疗急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3%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成倍增加,从而同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使花木生长更加繁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云,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实验,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由下到上先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故A错误;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现象更明显,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A.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I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IV中小花变红,II、III中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干冰能升华吸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向烧杯内注入气体后气球上升,不能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也会变成红色,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
D.塑料瓶变瘪,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较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2)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A.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故A错误;
B.②中的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故B错误;
C.③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
(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判断。
【解答】A.图a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b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c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d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
(2)根据氮气的性质判断;
(3)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判断;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A.氧气性质活泼,能够支持燃烧但自身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A错误;
B.氮气性质很不活泼,但是可以合成氨气,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故B错误;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是酸性极弱且不稳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才是导致酸雨形成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碳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对二氧化碳组成的认识解答。
【解答】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6.【答案】0.04%;没有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它的性质解答。
【解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0.04%,二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17.【答案】(1)无色、无味;大;能
(2)白色;碳酸;红;分解;变红;CO2+ H2O=H2CO3;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 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根据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结论和原理解答。
【解答】(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变红 CO2+ H2O=H2CO3
加热上述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H2CO3 H2O+CO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18.【答案】(1)红色;CO2+H2O=H2CO3
(2)紫色;H2CO3 CO2↑+H2O
(3)浑浊;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碳酸受热易分解分析解答;
(3)二氧化碳能够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反应原理: CO2+H2O=H2CO3 。
(2)加热上述溶液,试液变成紫色,即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那么反应原理: H2CO3 CO2↑+H2O 。
(3)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那么反应原理: CO2+Ca(OH)2=CaCO3↓+H2O 。
19.【答案】(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能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2)注意分析是否能够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结论。
【解答】(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由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20.【答案】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倒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解答】A瓶气体倒置桌面上,说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故A瓶为氢气;
故答案为: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
21.【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 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可能会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造成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溶解十分缓慢,缓慢推动活塞时,可以促使二氧化碳被充分溶解吸收;
(3)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蒸馏水是真正的纯净水,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杂质,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产生影响,故选A。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22.【答案】(1)振荡烧瓶
(2)Ca(OH)2+CO2=CaCO3↓+ H2O
(3)B;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振荡烧瓶,可以使二氧化碳和水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速度,导致瓶内气压迅速减小;
(2)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最强,而水对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最弱,则曲线2应该是氢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析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振荡烧瓶。
(2)曲线2,即氢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
(3)A.根据图二可知,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气压减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致,没有其他参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所在的烧瓶中气压下降最多,与装水的瓶子相比,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所在的烧瓶中气压比石灰水所在瓶子的气压下降多得多,这充分说明前者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故C正确。
故选BC。
23.【答案】(1)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2)A;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火焰熄灭的原因。
【解答】(1)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
(2)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因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生存的机会不是很大,故正确的逃生方法有AC。
故答案为:(1) 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2)AC
24.【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及通过转换法得出相应得结论;
【解答】(1)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故答案为:蒸馏水;
(2)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故答案为: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120毫升/200毫升=0.6;故答案为:0.6;
故答案为:(1)蒸馏水;(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3)0.6。
25.【答案】(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浑浊;Ca(OH)2+CO2═CaCO3↓+H2O
(3)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回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
【解答】解:(1)H烧杯中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G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处发生变化的符号表达式Ca(OH)2+CO2═CaCO3↓+H2O.(3)A.CO2不能直接接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
C.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出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盐酸是强酸,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故C错误
故答案为:(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具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浑浊,Ca(OH)2+CO2═CaCO3↓+H2O;(3)B.
26.【答案】(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了
(4)CO2+H2O═H2CO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变化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了,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为:(1)烧杯;(2)振荡;(3)塑料瓶变瘪了.(4)CO2+H2O═H2CO3.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单选题
1.集气瓶装满某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那么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即①或④。
故选C。
2.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广泛用于医疗急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3%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成倍增加,从而同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使花木生长更加繁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云,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实验,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由下到上先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故A错误;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现象更明显,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5.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A.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I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IV中小花变红,II、III中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C.不易溶于水 D.干冰能升华吸热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干冰能升华吸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向烧杯内注入气体后气球上升,不能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也会变成红色,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
D.塑料瓶变瘪,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较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2022八下·嘉兴月考)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木炭发出耀眼的白光
B.②中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③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具有可然性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2)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A.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故A错误;
B.②中的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故B错误;
C.③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D错误。
故选C。
10.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13.(2021八下·杭州期末)某同学根据如图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
B.图b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图c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
D.图d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
(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判断。
【解答】A.图a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b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c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d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0八下·萧山期末)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性质活泼,不仅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B.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
(2)根据氮气的性质判断;
(3)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判断;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A.氧气性质活泼,能够支持燃烧但自身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A错误;
B.氮气性质很不活泼,但是可以合成氨气,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故B错误;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是酸性极弱且不稳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才是导致酸雨形成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   和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答案】碳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对二氧化碳组成的认识解答。
【解答】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6.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   ,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答案】0.04%;没有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它的性质解答。
【解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0.04%,二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17.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碳酸不稳定,加热易   )。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加热上述溶液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1)无色、无味;大;能
(2)白色;碳酸;红;分解;变红;CO2+ H2O=H2CO3;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 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根据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结论和原理解答。
【解答】(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变红 CO2+ H2O=H2CO3
加热上述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H2CO3 H2O+CO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18.完善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反应原理:
(1)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   ,反应原理:   。
(2)加热上述溶液,试液变成   ,反应原理:   。
(3)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   ,反应原理:   。
【答案】(1)红色;CO2+H2O=H2CO3
(2)紫色;H2CO3 CO2↑+H2O
(3)浑浊;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碳酸受热易分解分析解答;
(3)二氧化碳能够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反应原理: CO2+H2O=H2CO3 。
(2)加热上述溶液,试液变成紫色,即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那么反应原理: H2CO3 CO2↑+H2O 。
(3)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那么反应原理: CO2+Ca(OH)2=CaCO3↓+H2O 。
19.(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且   ;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上述结论。
【答案】(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能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2)注意分析是否能够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结论。
【解答】(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由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20.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   ;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倒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解答】A瓶气体倒置桌面上,说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故A瓶为氢气;
故答案为: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 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可能会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造成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溶解十分缓慢,缓慢推动活塞时,可以促使二氧化碳被充分溶解吸收;
(3)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蒸馏水是真正的纯净水,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杂质,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产生影响,故选A。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22.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操作步骤如下:用3个250 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水、澄清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   。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根据图二可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40%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1)振荡烧瓶
(2)Ca(OH)2+CO2=CaCO3↓+ H2O
(3)B;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振荡烧瓶,可以使二氧化碳和水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速度,导致瓶内气压迅速减小;
(2)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最强,而水对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最弱,则曲线2应该是氢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析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振荡烧瓶。
(2)曲线2,即氢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
(3)A.根据图二可知,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气压减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致,没有其他参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所在的烧瓶中气压下降最多,与装水的瓶子相比,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所在的烧瓶中气压比石灰水所在瓶子的气压下降多得多,这充分说明前者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故C正确。
故选BC。
23.(2019八下·丽水月考)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2)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1)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2)A;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火焰熄灭的原因。
【解答】(1)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
(2)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因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生存的机会不是很大,故正确的逃生方法有AC。
故答案为:(1) 蜡烛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气体,热量会使气体密度减小,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此上层蜡烛先熄灭 ;(2)AC
24.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及通过转换法得出相应得结论;
【解答】(1)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故答案为:蒸馏水;
(2)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故答案为: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120毫升/200毫升=0.6;故答案为:0.6;
故答案为:(1)蒸馏水;(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3)0.6。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1)H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2)G处澄清石灰水变   .写出G处发生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
(3)小李同学实验时,使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的CO2,他观察到F处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已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对石蕊变红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选填字母编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浑浊;Ca(OH)2+CO2═CaCO3↓+H2O
(3)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回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
【解答】解:(1)H烧杯中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G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处发生变化的符号表达式Ca(OH)2+CO2═CaCO3↓+H2O.(3)A.CO2不能直接接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
C.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出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盐酸是强酸,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故C错误
故答案为:(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具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浑浊,Ca(OH)2+CO2═CaCO3↓+H2O;(3)B.
26.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须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了
(4)CO2+H2O═H2CO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变化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了,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为:(1)烧杯;(2)振荡;(3)塑料瓶变瘪了.(4)CO2+H2O═H2CO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