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安吉期末)如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部位通常在人体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2.(2022八下·仙居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其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冲击力
D.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小
3.(2022八下·诸暨期末)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B.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C.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D.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4.(2022八下·柯桥期末)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5.(2022八下·丽水期末)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支气管 B.肺泡、支气管、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6.(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3 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
C.人在吸气时,6 扩张,气压减小
D.人在呼气时,膈肌收缩,7 变的扁平
7.(2022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8.(2022八下·嘉兴期末)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中只有氧气
B.吸入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多
9.观察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D上升时,胸腔容积减小
B.图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
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0.如图为人体呼吸示意图,a代表氧气,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中氧气进人血液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12.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物质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甲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乙处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通过氧化分解完成了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13.如图表示一人处于平静呼吸状态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二、填空题
1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据图回答:
(1)图一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是 (填字母编号)。
(2)小科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15.(2022八下·新昌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人体,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1)PM2.5被人体吸入后对人体的 系统造成影响。
(2)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雾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下表中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 (填序号).
口罩类型 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 ②单层无纺布口罩 ③N95专业口罩
过滤孔径 0.01厘米左右 0.01毫米左右 0.1微米左右
16.(2022八下·柯桥期末)“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膈肌处于 状态(选填“舒张“或“收缩”)。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17.(2022八下·舟山月考)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 (填“吸入气体”或“呼出气体”),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 作用。
18.(1)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 来完成的。
(2)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呼吸系统
呼吸道:包括 。
肺: 的器官。
(3)肺泡特点:布满 和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19.(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呼吸过程中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人正在 (选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肋间外肌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3)写出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2八下·婺城期末)“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 (填“吸气”或“呼气”)。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 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的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的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22.2020 年,我国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战斗在疫情的最前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在救治重症肺炎患者时,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膜肺”,如图)功不可没,图中“氧合器”模拟 这一呼吸过程,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4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操作说明: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填“ 多”或“少”)。
(2)按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
(3)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 (填“空气”或“呼出的气体”)。实验现象: 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的 (填写生理活动),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
四、解答题
24.(2021·温岭模拟)“国家体育总局”提倡全民健身有益健康。同样运动 30 分钟,相对于散步和快跑,为什么慢跑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因为慢跑和散步比起来更有助于减肥、增强心肺功能,和快跑比起来肌肉不会过度酸痛。请用科学的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组成部分,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解答】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所以,通常情况下,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咽。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过挤压腹腔,向上腹部施压,迫使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使胸腔压力骤然增加。胸腔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作用下,自然的影响器官,从而能帮助排除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
【解答】 A、咽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即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一个器官,A说法正确。
BD、冲击腹部,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B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冲击力,C说法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熟悉呼吸的过程。吸气肌肉收缩,胸腔体积变大,呼气肌肉舒张,胸腔体积减小。
【解答】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变大,胸内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气体压入肺部;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使胸腔体积变小,胸内压强变大,肺将气体压入外界。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甲图肺泡与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并随人体的呼气过程被呼出体外。
乙图为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A: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A错误。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B错误。
C:图甲为肺泡,图乙为人体的组织细胞,C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PM2.5颗粒经过的结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称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膈。
【解答】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
B:③喉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正确。
C:人在吸气时,⑥肺扩张,气压减小,正确。
D:人在呼气时,膈肌收缩,⑦膈上升,错误。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A说法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属于吸气,B说法正确。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C说法错误。
D.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说法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吸入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含量高,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A: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不仅仅只有氧气,A错误。
B: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含有二氧化碳,B错误。
C: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含有78%的氮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C正确。
D:人体呼出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多,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低,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甲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d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d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乙中A表示气管,B表示肺,C表示胸廓,D表示膈肌。
【解答】A:图乙中D上升时,表示呼气,胸腔容积减小,A正确。
B:图甲中CE段,肺内气压大,表示呼气,表示胸腔容积减小,B错误。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大于B内的气压,C错误。
D:图甲中C点表示吸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解答】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每穿过一层细胞,要两次经过细胞膜,即一共穿过四层细胞膜.故A错误。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B正确。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C正确。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解答】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A.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A错误。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B错误。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正确。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食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解答】A.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A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图中甲处二氧化碳、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B错误。
C.图中乙处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C正确。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过程。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故A正确;
B.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X点刚好吸完气,此时肺内气体量最多, W点时, 气压最小,肺内气体量最少,B错误;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C正确;
D.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D正确。
故选B。
14.【答案】(1)a
(2)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
(2)图二中ab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c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
(3)图三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解答】(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a过程。
(2)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A到E的距离最近。
故选C。
15.【答案】(1)呼吸
(2)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解答】(1)PM2.5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人体,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故PM2.5被人体吸入后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 0.01厘米左右大于2.5微米。
② 0.01毫米左右大于2.5微米。
③ 0.1微米左右小于2.5微米。
故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③。
16.【答案】(1)舒张
(2)甲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1)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类似于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故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2)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吸气的过程是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甲图符合吸气过程。
17.【答案】呼出气体;呼吸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变浑浊速度快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2.呼吸作用是人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称,是一个组织内进入氧气,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进入肺泡的过程。
【解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的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题意:把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就会发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与吸入的空气发生了呼吸作用。
18.【答案】(1)呼吸系统
(2)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交换
(3)毛细血管;弹性纤维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
1、肺泡数目众多,大大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2、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气体只需要通过两层细胞就可以进行交换
【解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 呼吸系统 来完成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器官。
(2)肺泡特点: 布满 毛细血管 和 弹性纤维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19.【答案】(1)吸气;收缩
(2)C
(3)肺泡数量多(或肺泡表面积大,或肺泡壁极薄,或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可根据膈肌的运动方向判断;
(2)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人的呼吸左右其实就是靠内外的气压差完成的;
(3)肺泡的数量、表面积和外壁的厚度等都会影响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果。
【解答】(1)图①中膈肌向下运动,表示人正在吸气,此时肋间外肌处于收缩状态;
(2)当胸腔扩大时,体内气体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体内,完成吸气;当胸腔缩小时,体内气压增大,里面的气体流出体外,完成呼气,故C正确;
(3)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是:肺泡数量多(或肺泡表面积大,或肺泡壁极薄,或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0.【答案】(1)吸气
(2)对照
(3)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吹气,向乙瓶吸气。
【解答】(1)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对照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1.【答案】(1)肺;肺泡;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通过不规则运动、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他物质里的过程;扩散方向受物质浓度梯度影响。即细胞内外某物质的浓度若不同时,则物质会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若两边浓度相差越大,则物质的扩散速率越快。
【解答】(1)根据图示中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可以判断,A为肺。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肺泡 。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约有3亿个;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组织内气体交换依据的原理是B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氧浓度,于是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于是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22.【答案】(1)收缩
(2)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解答】(1) 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故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 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膜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3.【答案】(1)少
(2)舒张
(3)呼出的气体;乙
(4)呼吸作用;扩散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气体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
(2)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
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因此实验中呼出气体中较多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
24.【答案】①慢跑和散步比,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
②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③慢跑和散步比,运动更剧烈,功率更大,能量快速消耗;
④呼吸作用更剧烈,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所以心肺功能增强;
⑤慢跑跟快跑比,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更少,肌肉不会过度酸痛。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对人体的好处相关知识。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安吉期末)如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部位通常在人体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组成部分,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解答】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所以,通常情况下,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咽。
故选B。
2.(2022八下·仙居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其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冲击力
D.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小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过挤压腹腔,向上腹部施压,迫使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使胸腔压力骤然增加。胸腔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作用下,自然的影响器官,从而能帮助排除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
【解答】 A、咽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即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一个器官,A说法正确。
BD、冲击腹部,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B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冲击力,C说法正确。
故选D
3.(2022八下·诸暨期末)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B.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C.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D.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熟悉呼吸的过程。吸气肌肉收缩,胸腔体积变大,呼气肌肉舒张,胸腔体积减小。
【解答】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变大,胸内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气体压入肺部;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使胸腔体积变小,胸内压强变大,肺将气体压入外界。
故选B。
4.(2022八下·柯桥期末)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甲图肺泡与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并随人体的呼气过程被呼出体外。
乙图为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A: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A错误。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B错误。
C:图甲为肺泡,图乙为人体的组织细胞,C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D正确。
故选D。
5.(2022八下·丽水期末)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支气管 B.肺泡、支气管、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PM2.5颗粒经过的结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故选D。
6.(2022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3 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
C.人在吸气时,6 扩张,气压减小
D.人在呼气时,膈肌收缩,7 变的扁平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称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膈。
【解答】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
B:③喉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正确。
C:人在吸气时,⑥肺扩张,气压减小,正确。
D:人在呼气时,膈肌收缩,⑦膈上升,错误。
故选D。
7.(2022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A说法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属于吸气,B说法正确。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C说法错误。
D.图中可以看出,膈肌由甲到乙,胸廓体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说法错误。
故选B。
8.(2022八下·嘉兴期末)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中只有氧气
B.吸入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多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吸入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含量高,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A: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不仅仅只有氧气,A错误。
B: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含有二氧化碳,B错误。
C: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含有78%的氮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C正确。
D:人体呼出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多,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低,D错误。
故选C。
9.观察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D上升时,胸腔容积减小
B.图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
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甲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d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d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乙中A表示气管,B表示肺,C表示胸廓,D表示膈肌。
【解答】A:图乙中D上升时,表示呼气,胸腔容积减小,A正确。
B:图甲中CE段,肺内气压大,表示呼气,表示胸腔容积减小,B错误。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大于B内的气压,C错误。
D:图甲中C点表示吸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故选A。
10.如图为人体呼吸示意图,a代表氧气,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中氧气进人血液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解答】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每穿过一层细胞,要两次经过细胞膜,即一共穿过四层细胞膜.故A错误。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B正确。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C正确。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11.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解答】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A.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A错误。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B错误。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正确。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物质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甲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乙处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通过氧化分解完成了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食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解答】A.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A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图中甲处二氧化碳、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B错误。
C.图中乙处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C正确。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过程。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B。
13.如图表示一人处于平静呼吸状态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故A正确;
B.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X点刚好吸完气,此时肺内气体量最多, W点时, 气压最小,肺内气体量最少,B错误;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C正确;
D.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据图回答:
(1)图一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是 (填字母编号)。
(2)小科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答案】(1)a
(2)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
(2)图二中ab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c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
(3)图三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解答】(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a过程。
(2)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A到E的距离最近。
故选C。
15.(2022八下·新昌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人体,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1)PM2.5被人体吸入后对人体的 系统造成影响。
(2)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雾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下表中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 (填序号).
口罩类型 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 ②单层无纺布口罩 ③N95专业口罩
过滤孔径 0.01厘米左右 0.01毫米左右 0.1微米左右
【答案】(1)呼吸
(2)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解答】(1)PM2.5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人体,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故PM2.5被人体吸入后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 0.01厘米左右大于2.5微米。
② 0.01毫米左右大于2.5微米。
③ 0.1微米左右小于2.5微米。
故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③。
16.(2022八下·柯桥期末)“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膈肌处于 状态(选填“舒张“或“收缩”)。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答案】(1)舒张
(2)甲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1)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类似于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故咳嗽过程中“咳”出前的瞬间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2)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吸气的过程是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甲图符合吸气过程。
17.(2022八下·舟山月考)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 (填“吸入气体”或“呼出气体”),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 作用。
【答案】呼出气体;呼吸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变浑浊速度快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2.呼吸作用是人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称,是一个组织内进入氧气,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进入肺泡的过程。
【解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的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题意:把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就会发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与吸入的空气发生了呼吸作用。
18.(1)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 来完成的。
(2)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呼吸系统
呼吸道:包括 。
肺: 的器官。
(3)肺泡特点:布满 和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答案】(1)呼吸系统
(2)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交换
(3)毛细血管;弹性纤维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
1、肺泡数目众多,大大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2、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气体只需要通过两层细胞就可以进行交换
【解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 呼吸系统 来完成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器官。
(2)肺泡特点: 布满 毛细血管 和 弹性纤维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19.(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呼吸过程中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人正在 (选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肋间外肌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3)写出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吸气;收缩
(2)C
(3)肺泡数量多(或肺泡表面积大,或肺泡壁极薄,或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可根据膈肌的运动方向判断;
(2)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人的呼吸左右其实就是靠内外的气压差完成的;
(3)肺泡的数量、表面积和外壁的厚度等都会影响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果。
【解答】(1)图①中膈肌向下运动,表示人正在吸气,此时肋间外肌处于收缩状态;
(2)当胸腔扩大时,体内气体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体内,完成吸气;当胸腔缩小时,体内气压增大,里面的气体流出体外,完成呼气,故C正确;
(3)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是:肺泡数量多(或肺泡表面积大,或肺泡壁极薄,或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2八下·婺城期末)“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 (填“吸气”或“呼气”)。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 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吸气
(2)对照
(3)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吹气,向乙瓶吸气。
【解答】(1)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对照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1.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的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的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答案】(1)肺;肺泡;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通过不规则运动、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他物质里的过程;扩散方向受物质浓度梯度影响。即细胞内外某物质的浓度若不同时,则物质会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若两边浓度相差越大,则物质的扩散速率越快。
【解答】(1)根据图示中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可以判断,A为肺。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肺泡 。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约有3亿个;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组织内气体交换依据的原理是B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氧浓度,于是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于是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22.2020 年,我国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战斗在疫情的最前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在救治重症肺炎患者时,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膜肺”,如图)功不可没,图中“氧合器”模拟 这一呼吸过程,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答案】(1)收缩
(2)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解答】(1) 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故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 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膜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4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操作说明: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填“ 多”或“少”)。
(2)按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
(3)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 (填“空气”或“呼出的气体”)。实验现象: 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的 (填写生理活动),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1)少
(2)舒张
(3)呼出的气体;乙
(4)呼吸作用;扩散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气体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
(2)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
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因此实验中呼出气体中较多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
四、解答题
24.(2021·温岭模拟)“国家体育总局”提倡全民健身有益健康。同样运动 30 分钟,相对于散步和快跑,为什么慢跑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因为慢跑和散步比起来更有助于减肥、增强心肺功能,和快跑比起来肌肉不会过度酸痛。请用科学的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①慢跑和散步比,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
②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③慢跑和散步比,运动更剧烈,功率更大,能量快速消耗;
④呼吸作用更剧烈,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所以心肺功能增强;
⑤慢跑跟快跑比,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更少,肌肉不会过度酸痛。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对人体的好处相关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