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20:55:25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晚上
C.有光的情况下 D.昼夜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一对互相对立、互相联系的生理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并解答。
【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氯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管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故选D。
2.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知识解题。
【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分解有机物的含义是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是指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维持生命活动之需要;故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B。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合成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D
4.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解答】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B点时最好.
故选:B
【分析】贮藏过程中的水果仍然具有生命力,在贮藏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水果的品质变差;因此水果在贮藏过程中要尽量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如图是小明同学在草坪上插的保护语.他认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请你分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B.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C.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D.土壤缺氧,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解答】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D.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6.(2022八下·诸暨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氧气、有机物.
呼吸作用原料:有机物、氧气;产物:二氧化碳、水.。
【解答】 A、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以及叶绿体,需要暗处理,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说法正确;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
C、 丙装置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
D、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有很多,不只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故选D
7.(2022八下·金东期末)农业生产中,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植物移栽后遮荫
C.给农作物施肥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温度、水分、空气的影响。
【解答】A:给农作物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
B:移栽植物后遮荫,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C:给农作物施肥,是提供无机盐;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故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是“给农作物松土”.
故选A。
8.(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灭菌死昆虫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甲装置中,昆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甲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导管中的液滴会不断向左移动。
【解答】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中只有两只昆虫,数量少,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而不是用手握紧试管,故C符合题意;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与甲试管形成对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水稻种子晒干后人库保存
B.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C.向储存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D.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方面来解答。
【解答】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贮藏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蒸发变快
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低温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效果更好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AB.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低,会抑制瓜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瓜果蔬菜保鲜时间长。故AB错误。
C.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速度,故C正确。
D.铁罐不如陶罐透气,并且铁罐易生锈,D错误。
故选C。
11.(2021八下·丽水期末)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植物在晚上能够消耗有机物。
【解答】A、该实验并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呼吸作用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因此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B符合题意;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容易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导致植物难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该方法不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白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没有光照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1八下·杭州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物,使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②应保持透光,有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C.该实验过程中两阀门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气体流通
D.通入①的可以是N2,排出瓶内气体,同时装置③内澄清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相关知识。
【解答】A、装置②若保持透光,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故不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A不符合题意;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B不符合题意;
C、应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打开阀门,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烧杯中,有利于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入大量N2可以排出瓶中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③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右灰水变浑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0八下·青田期中)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种子萌发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使得环境的温度升高,所以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故A说法正确。
B、 煮熟过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不会消耗氧气,所以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故B说法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会消耗有机物,从而使得自身的质量减小,所以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故C说法错误。
D、煮熟过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19八下·黄岩期末)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小黄同学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12小时,然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置内,蜡烛立即熄灭。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对照组
B.实验说明菠菜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实验证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实验在暗处放置12小时的目的是使菠菜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消耗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塑料袋中有空气,由于新鲜菠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将燃烧蜡烛放入装置内,没有氧气的装置,蜡烛不能燃烧,就熄灭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有无二氧化碳存在,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鼓入的空气首先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有无被吸收完;然后经遮光的透明容器丙,此时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有氧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丁,丁装置中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解答】A、通过该实验,可以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故A正确;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通过装置乙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进入装置丙,故装置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源于装置丙,与空气无关;从而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故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很强,故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故C正确;
D、若装置丙不遮光,则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由于装置甲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故装置丙中的光合作用只能以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维持着小循环,故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氧气(氧气的量略低于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6.俗话说“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太多,植物胀死 B.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呼吸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 ( 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17.(2017八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动物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装置内气压变化,导致A、B液面出现高度差。
【解答】由于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装置内的A液面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B液面会下降,A液面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2017八下·椒江期末)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活的生物体得到能量的方式,反季节培育蔬菜主要控制温度,新鲜蔬菜、水果通过减弱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移栽苗木时去掉枝叶主要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降低对水分的需求。
【解答】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水淹后的农田植物的根会因得不到氧气而死亡及时排涝可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一致,A错误;
B.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主要是控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一致,B错误;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一致,C错误;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移栽植物时由于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受到影响,通过剪去部分枝叶减弱蒸腾作用以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不一致,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9.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就是吸进     ,呼出    ,把体内的     分解,释放     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故答案为: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
20.(2022八下·丽水期末)周末,小科利用葱和菠菜做了两个家庭小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取两段粗细、长短相似的葱,将葱段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四瓣,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展开的葱段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溶液的浓度,使葱段吸水变得硬挺而展开;
(2)如图乙所示,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12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吸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吸管放入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菠菜呼吸作用   。(填“消耗了氧气”或“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1)大于
(2)产生了二氧化碳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将葱段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四瓣,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展开的葱段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使葱段吸水变得硬挺而展开;
(2)在暗处放置12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吸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吸管放入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1.(2022八下·嘉兴月考)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设置乙装置的作用的是:   。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3)甲装置内因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答案】(1)对照
(2)错误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变吸收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乙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3)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22.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   (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
(2)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把虫换成植物外,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其理由是   。
【答案】(1)吸收O2的量
(2)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昆虫呼吸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能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解答】(1)昆虫呼吸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能测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从而可知减小的气体的体积即是消耗氧气的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控制光合作用的发生,遮光则是控制反应的条件。
故需要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八下·南浔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的作用是   .
(2)装置C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
(3)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
【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避免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3)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解答】(1)A装置的作用用来除去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原有的CO2可能;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CO2,只发生呼吸作用;
(3)A装置用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空气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4.(2020八下·长兴期末)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对照作用
(3)右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如果用双手握住试管,那么试管内气体受热后气压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外移动,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甲装置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对照,通过红色液滴是否移动,观察呼吸作用是否在进行;
(3)图甲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4)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解答】(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25.(2020八下·台州月考)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
【答案】(1)不透光
(2)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的参与。
【解答】(1)实验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是有光照的植物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不透光的。
(2)由于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不透光的,因此实验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因为甲组的菠菜是开水烫过的,因此细胞是死的,乙组是新鲜蔬菜,图2乙组的氧气浓度下降的很快,甲组氧气浓度无变化,图3乙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得很快,甲组依然是没有变化。说明了呼吸作用是要在活细胞中进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由于实验采用的是密闭且不透光的,因此恒温箱中氧被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光了,因此没有氧气的参与呼吸作用逐渐减慢。
故答窒为:(1)不透光(2 )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26.(2020八下·江干开学考)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
(1)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3)图二中所测气体为   ;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h
(2)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3)O2;积累有机物,因F电氧气相对浓度高于A点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d、h表示光补偿点,ab段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造成的;ef段是由于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gh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图二中,AE段,容器中的氧气浓度降低;E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B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F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1)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一中dh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说明这个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一直在积累,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h点。
(2) 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
(3)密闭大棚内气体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是02,和CO2,图中E、B两点的气体变化量为0,说明E、B两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7点前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0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所以图二所测气体为O2.F点的O含量高于高于A点,表明一昼夜内O2的净积累量大于0,即有机物有积累。
四、解答题
27.(2020八下·江干期末)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为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太空船内“饲养”小球藻。已知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为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计算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按每天光照12小时计算)。
【答案】(1)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植物的呼吸作用就是有机物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粗写出文字表达式;
(2)首先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出一个小时内生成有机物的质量,然后再乘以12小时即可。
【解答】(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章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晚上
C.有光的情况下 D.昼夜
2.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合成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5.如图是小明同学在草坪上插的保护语.他认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请你分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B.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C.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D.土壤缺氧,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6.(2022八下·诸暨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7.(2022八下·金东期末)农业生产中,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植物移栽后遮荫
C.给农作物施肥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8.(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灭菌死昆虫
9.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水稻种子晒干后人库保存
B.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C.向储存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D.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10.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蒸发变快
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低温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效果更好
11.(2021八下·丽水期末)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12.(2021八下·杭州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物,使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②应保持透光,有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C.该实验过程中两阀门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气体流通
D.通入①的可以是N2,排出瓶内气体,同时装置③内澄清右灰水变浑浊
13.(2020八下·青田期中)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14.(2019八下·黄岩期末)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小黄同学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12小时,然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置内,蜡烛立即熄灭。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对照组
B.实验说明菠菜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实验证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实验在暗处放置12小时的目的是使菠菜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消耗
15.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6.俗话说“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太多,植物胀死 B.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呼吸
17.(2017八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18.(2017八下·椒江期末)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
二、填空题
19.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就是吸进     ,呼出    ,把体内的     分解,释放     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20.(2022八下·丽水期末)周末,小科利用葱和菠菜做了两个家庭小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取两段粗细、长短相似的葱,将葱段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四瓣,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展开的葱段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溶液的浓度,使葱段吸水变得硬挺而展开;
(2)如图乙所示,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12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吸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吸管放入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菠菜呼吸作用   。(填“消耗了氧气”或“产生了二氧化碳")。
21.(2022八下·嘉兴月考)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设置乙装置的作用的是:   。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3)甲装置内因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22.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   (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
(2)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把虫换成植物外,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其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八下·南浔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的作用是   .
(2)装置C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
(3)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
24.(2020八下·长兴期末)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   。
25.(2020八下·台州月考)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
26.(2020八下·江干开学考)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
(1)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3)图二中所测气体为   ;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
27.(2020八下·江干期末)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为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太空船内“饲养”小球藻。已知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为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计算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按每天光照12小时计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一对互相对立、互相联系的生理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并解答。
【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氯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管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知识解题。
【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分解有机物的含义是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是指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维持生命活动之需要;故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解答】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B点时最好.
故选:B
【分析】贮藏过程中的水果仍然具有生命力,在贮藏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水果的品质变差;因此水果在贮藏过程中要尽量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解答】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D.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6.【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氧气、有机物.
呼吸作用原料:有机物、氧气;产物:二氧化碳、水.。
【解答】 A、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以及叶绿体,需要暗处理,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说法正确;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
C、 丙装置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
D、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有很多,不只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温度、水分、空气的影响。
【解答】A:给农作物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
B:移栽植物后遮荫,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C:给农作物施肥,是提供无机盐;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故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是“给农作物松土”.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甲装置中,昆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甲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导管中的液滴会不断向左移动。
【解答】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中只有两只昆虫,数量少,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而不是用手握紧试管,故C符合题意;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与甲试管形成对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方面来解答。
【解答】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贮藏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AB.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低,会抑制瓜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瓜果蔬菜保鲜时间长。故AB错误。
C.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速度,故C正确。
D.铁罐不如陶罐透气,并且铁罐易生锈,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植物在晚上能够消耗有机物。
【解答】A、该实验并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呼吸作用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因此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B符合题意;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容易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导致植物难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该方法不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白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没有光照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相关知识。
【解答】A、装置②若保持透光,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故不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A不符合题意;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B不符合题意;
C、应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打开阀门,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烧杯中,有利于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入大量N2可以排出瓶中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③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右灰水变浑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种子萌发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使得环境的温度升高,所以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故A说法正确。
B、 煮熟过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不会消耗氧气,所以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故B说法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会消耗有机物,从而使得自身的质量减小,所以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故C说法错误。
D、煮熟过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塑料袋中有空气,由于新鲜菠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将燃烧蜡烛放入装置内,没有氧气的装置,蜡烛不能燃烧,就熄灭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有无二氧化碳存在,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鼓入的空气首先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有无被吸收完;然后经遮光的透明容器丙,此时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有氧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丁,丁装置中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解答】A、通过该实验,可以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故A正确;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通过装置乙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进入装置丙,故装置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源于装置丙,与空气无关;从而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故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很强,故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故C正确;
D、若装置丙不遮光,则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由于装置甲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故装置丙中的光合作用只能以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维持着小循环,故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氧气(氧气的量略低于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 ( 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动物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装置内气压变化,导致A、B液面出现高度差。
【解答】由于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装置内的A液面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B液面会下降,A液面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活的生物体得到能量的方式,反季节培育蔬菜主要控制温度,新鲜蔬菜、水果通过减弱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移栽苗木时去掉枝叶主要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降低对水分的需求。
【解答】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水淹后的农田植物的根会因得不到氧气而死亡及时排涝可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一致,A错误;
B.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主要是控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一致,B错误;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一致,C错误;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移栽植物时由于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受到影响,通过剪去部分枝叶减弱蒸腾作用以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不一致,D正确。
故选D
19.【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故答案为: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
20.【答案】(1)大于
(2)产生了二氧化碳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将葱段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四瓣,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展开的葱段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使葱段吸水变得硬挺而展开;
(2)在暗处放置12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吸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吸管放入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1.【答案】(1)对照
(2)错误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变吸收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乙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3)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22.【答案】(1)吸收O2的量
(2)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昆虫呼吸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能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解答】(1)昆虫呼吸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能测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从而可知减小的气体的体积即是消耗氧气的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控制光合作用的发生,遮光则是控制反应的条件。
故需要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23.【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避免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3)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解答】(1)A装置的作用用来除去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原有的CO2可能;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CO2,只发生呼吸作用;
(3)A装置用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空气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4.【答案】(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对照作用
(3)右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如果用双手握住试管,那么试管内气体受热后气压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外移动,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甲装置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对照,通过红色液滴是否移动,观察呼吸作用是否在进行;
(3)图甲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4)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解答】(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25.【答案】(1)不透光
(2)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的参与。
【解答】(1)实验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是有光照的植物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不透光的。
(2)由于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不透光的,因此实验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因为甲组的菠菜是开水烫过的,因此细胞是死的,乙组是新鲜蔬菜,图2乙组的氧气浓度下降的很快,甲组氧气浓度无变化,图3乙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得很快,甲组依然是没有变化。说明了呼吸作用是要在活细胞中进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由于实验采用的是密闭且不透光的,因此恒温箱中氧被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光了,因此没有氧气的参与呼吸作用逐渐减慢。
故答窒为:(1)不透光(2 )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26.【答案】(1)h
(2)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3)O2;积累有机物,因F电氧气相对浓度高于A点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d、h表示光补偿点,ab段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造成的;ef段是由于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gh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图二中,AE段,容器中的氧气浓度降低;E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B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F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1)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一中dh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说明这个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一直在积累,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h点。
(2) 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
(3)密闭大棚内气体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是02,和CO2,图中E、B两点的气体变化量为0,说明E、B两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7点前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0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所以图二所测气体为O2.F点的O含量高于高于A点,表明一昼夜内O2的净积累量大于0,即有机物有积累。
27.【答案】(1)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植物的呼吸作用就是有机物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粗写出文字表达式;
(2)首先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出一个小时内生成有机物的质量,然后再乘以12小时即可。
【解答】(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