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氧化和燃烧
、选择题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下列变化中发生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发生的反应 B.在空气中点燃镁带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有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C.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关于木炭与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时都发出白光
B.燃烧时瓶壁上都有水雾生成
C.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
D.都发生氧化反应
如图,烧杯中盛有 42℃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
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铁生锈 B.镁条燃烧
C.高锰酸钾制氧气 D.食物腐烂
、填空题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 ;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
(2017·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 、 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 ;二是要有 ,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 。化学爆炸是可燃物在 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由 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自燃取决于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否 ;以及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 。
、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交流讨论】
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解答题
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 。
3.2氧化和燃烧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故选:C.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D
【解析】根据拍击纸盒时喷出气体会带走热量 ,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分析。
A、蜡烛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纸盒内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C、排出气体是空气,与盒外二氧化碳含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D、排出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D
B
【解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A、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在空气中点燃镁带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对氧化反应和燃烧条件的理解分析判断。
①食物腐烂、铁生锈时,都没有明显的发光和发热现象,都是缓慢氧化,故①正确;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故②正确;
③急速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气体体积会迅速增多,但是如果在开放的空间内,那么热量会迅速散失,则不一定会发生爆炸,故③错误;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故④正确;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相同,故⑤错误;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故⑥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故选C。
A
【解析】A、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通常有:升高温度、把固体磨碎增大接触面积、搅拌加快分子运动,可以加快溶解,但溶解度在温度一定时,固体溶解度是不会变的,所以A不正确;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有可燃性的气体,遇明火可发生爆炸,因此要严禁烟火;所以B正确;
C、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所以C正确;
D、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氧气接触,二是达到着火点.把容器敞口,但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酒精也不会燃烧,所以D正确.
故选A.
A、根据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分析去解答;
B、根据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有可燃性的气体,遇明火可发生爆炸解答;
C、根据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解答;
D、根据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氧气接触,二是达到着火点解答.
B
【解析】根据氧气鼓入炼钢炉中、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等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登山运动员的供氧是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解: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的过程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故B正确;
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B
【解析】根据木炭与蜡烛分别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A、木炭与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都发白光,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没有水雾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与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与蜡烛都发生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B
【解析】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放入大试管前后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烧杯中盛有 42℃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既具有可燃物,也得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被水包围,无法与空气接触;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罩住白磷后,白磷周围的水被空气挤压排出,此时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起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A.铁生锈,即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属于氧化反应,故A不合题意;
B.镁条燃烧,即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制氧气,即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没有氧气参与,不是氧化反应,故C符合题意;
D.食物腐烂,即食物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
【解析】解: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热量上升使下端的木条的温度达不到木头的着火点,所以没燃尽就熄灭;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可以起到移走可燃物的作用,从而破坏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常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解答.
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
【解析】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
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析】
【分析】
根据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一氧化碳中毒等知识分析。
【详解】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满足是可燃物、助燃剂、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爆炸一定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造成热量积累不能散逸,最终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自燃,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在空气中放置会引起自燃。
、实验题
(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或空气)
【解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1)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 改进后的装置始终关密闭容器中可减少产物对空气的污染;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要使其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加热,为防止试管炸裂,要先将试管擦干; 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插入大试管白磷燃烧,说明试管中有氧气;
故答案为:(1)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或空气)。
、解答题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
(2)分析瓶内气压和瓶外气压的大小关系,根据“流体总是从气压大的流向气压小的地方”的规律分析解答。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