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生物的呼吸
、选择题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C.通常会吸收氧气 D.只在无光时才进行
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类似汽车通过汽油在气缸内的燃烧才能行驶。比较上述两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燃烧放热,呼吸作用不放热
B.汽油燃烧的场所是气缸,呼吸作用的场所是肺
C.汽油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属于氧化反应
D.汽油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意义都是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②模拟肺
B.手向下拉④,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C.手向下拉④,②处气压低于大气压强
D.手向下拉④,气球会变大
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呼吸道的功能( )
A.保证气体顺利通过
B.温暧、湿润、清洁人体吸入的空气
C.气体振动发出声音
D.进行气体交换
下列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有重要作
B.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C.肺内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B.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 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 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 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 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图示运动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膈肌呈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B.肋间外肌呈收缩状态,肋骨下降
C.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
D.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吸收作用
B.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C.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 )
A.茎、叶 B.根、茎、叶
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D.果实和种子
、填空题
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首先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
(2)[3]是 ,既属于 系统,又属于 系统,因有 ,它成为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3)痰是由[ ] 和[ ]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4)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肺泡的壁由 上皮细胞构,外面有 围绕着,适于 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穿过 层细胞
为什么人的肺不是一个大的囊泡,而是由很多小的肺泡构成的呢?用下列切萝卜的模拟实验可帮助理解:如图,将一大块萝卜不断等分,测量切块的边长,计算切块的表面积并求和。
通过“切块表面积之和”这一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由于许多肺泡的存在增大了肺的表面积,从而提高 的效率。
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添加一种含铁的化合物),这里的“铁”是指 (填“单质”或“元素”)。
(2)如果我们在野外迷路了,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如图是小滨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底座,把两根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个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制成的一个指南针。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 。该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南方,则针尖是指南针的 (选填“N”或“S”极)。
(3)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抽穗前,我们需要将水田中的水放干,这样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主要原因是促进了水稻根细胞的 ,从而为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实验题
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甲 乙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解答题
简述气体交换的结果
3.5生物的呼吸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解析】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因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说呼吸作用只在无光时才进行是错误的。故答案选:D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知识.呼吸作用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C
【解析】呼吸作用与汽油燃烧都是氧化反应,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汽油燃烧是剧烈氧化,两者都是放热反应。
A 汽油燃烧与呼吸作用都放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细胞,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与汽油燃烧都是氧化反应,C符合题意。
D 汽油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 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供我们利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B
【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1是气管、支气管、2是肺,3是胸廓、4是膈肌。
A.装置中编号②模拟肺,正确。
B.手向下拉④,模拟的是吸气过程,错误。
C.手向下拉④,吸气,内部气压小,②处气压低于大气压强正确。
D.手向下拉④,吸气,内部气压小,气球会变大,正确。
故选B。
D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清洁、温暖和湿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D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要熟记。
D
【解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A正确;
B、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B正确;
C、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C正确;
D、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D错误。
故选:D
D
D
B
【解析】根据人体的呼吸运动相关知识解题;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人就吸气。
据图可知,气体出肺,属于呼气的过程;在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
故答案为:B。
B
【解析】花的根被淹,土壤中没有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花根有毒害作用,会导致根腐烂。
考查植物的
C
【解析】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组成植物体的所有的细胞.
解:组成绿色开花植物的一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能量必须由呼吸作用来提供,所以,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六种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选:C.
、填空题
(1)1;鼻腔
(2)咽;呼吸;消化;会厌软骨
(3)4;气管;5;支气管
(4)6;肺;一层;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
(5)2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1)呼吸道由[1]鼻腔、[3]咽、[2]喉、[4]气管、[5支气管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1]鼻腔。(2)3咽,它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呼吸和吞咽这两种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因此我们吃饭时不要谈笑。(3)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5)氧气进入肺泡要经过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图作答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属中档题、
气体交换(或呼吸)
【解析】肺泡的存在增大了与气体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将一大块萝卜不断等分,测量切块的边长,计算切块的表面积并求和,可知切小块后表面积增大了很多。通过类比这一数据可知:许多肺泡的存在增大了肺的表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气体交换(或呼吸)
(1)元素
(2)磁场;S
(3)呼吸作用
【解析】(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2)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再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判断指南针的指向。
(1)强化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2)地球是一个大磁体,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指南针静止时,指向南的一端是磁体的南(S)极;指向北的一端是磁体的北(N)极,针尖指南,所以针尖是S极。
(3)水稻的根呼吸的是土壤中的氧气, 在抽穗前,我们需要将水田中的水放干,导致土壤中空气充足,有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
故答案为:(1)元素(2)磁场;S(3)呼吸作用
、实验题
(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说明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变量不同导致的;故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则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要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确保塑料袋在黑暗或者是无光的条件下,也就是保证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才能成功;检验二氧化碳的有无主要通过澄清石灰水或者是BTB溶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烧杯中,观察蜡烛熄灭与否不能说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答题
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解析】通过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