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精优课件(济南版)(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精优课件(济南版)(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7 06: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济南版生物学
第一节
KIDNEY STRUCTURE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生物具有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特征,那么代谢废物指的是什么?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人体通过多种渠道代谢人体产生的废物,就叫代谢废物,包括二氧化碳,水,尿素(蛋白质所代谢的产物),无机盐等。
这些代谢废物能一直储存在细胞中吗?如果一直储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不能,代谢废物在细胞中过度积累会损害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导致细胞死亡,进而损伤组织,使得器官病变,最终致死。人体新陈代谢可产生400多种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4
01
这些代谢废物分别以什么形式排出呢?
尿素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粪便
呼气
出汗
排尿
排 泄
排 遗
排便
(最主要)
排便是排遗不是排泄
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脏
6
02
尿液的由来:
血液流经肾时,肾能将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排尿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方式。
肾脏的形状:
形似蚕豆,前后略扁 表面光滑,呈红褐色
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肾脏
腹部背面、腰部脊柱两侧,左高右低,左、右侧各一个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皮质
髓质
肾盂
外周,毛细血管丰富,色深
内侧,颜色浅
肾脏中央的空腔
是原尿最终形成尿液的地方。
初步形成原尿。
输尿管
肾脏的结构
输送尿液
汇集尿液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皮质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深
形成尿液的结构基础
——肾单位
9
03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3分钟)
阅读67页观察思考部分的内容,完成导图,并说出右图圈出的名称。
肾脏的结构的基本单位:________。
肾单位的组成:
肾单位
肾单位的结构图: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
分布在
分布在 和
髓质
皮质
皮质
肾脏内部横切面图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单位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1)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血管球
(2)肾小囊
肾小囊壁
肾小囊腔
肾小体的组成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特点: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分布:分布在皮质和髓质中。
肾小球以及肾小管外面的血管是什么血管?这两处血管是同一个毛细血管网的吗?在这两处毛细血管之间有没有其他血管?
肾小管的特点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
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 →
→ →
→ 。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肾静脉
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
形成尿液的过程
16
04
尿液的形成是血液在流过毛细血管处时的两次物质交换实现的。
第一次:发生在肾小球和肾小囊处,形成原尿。
第二次:发生在肾小管和其外围的毛细血管处,最终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概述
肾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3分钟)
1.尿液的形成包括哪两步?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阅读课本68页内容,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囊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细胞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
尿液形成的过程
肾小体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ps:血浆流量通过肾小球成为原尿的百分数是:20% 500ml血浆形成100ml原尿。
肾小球处的物质交换
450
40
0.5
3.6
0.15
肾小球(毛细血管)
肾小囊
发生的物质交换:
滤过作用
滤过作用发生的部位:
原尿形成并储存在:
肾小囊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发生在 和 之间。
肾小球
肾小囊内壁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
尿液形成的过程
肾小管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ps:肾小管处99%的水被重新吸收 大约10000ml原尿能形成100ml尿液。
肾小管处的物质交换
9800
3
10
72
3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肾小管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发生的物质交换:
重吸收作用
尿液形成并储存在:
肾小管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重吸收作用发生的部位:
发生在 和 之间。
肾小管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血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
尿液(肾小管中)
尿液的形成过程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类似于气体的扩散作用,是物质自发的由高浓度自动流向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类似于爬山,是物质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是需要能量来完成这个过程,不是自发的。消耗能量。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血液类型的变化
血液
尿液的形成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肾静脉
肾小囊
肾小管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原尿
尿液
动脉血
静脉血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血液成分的变化
血液
尿液的形成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肾静脉
肾小囊
肾小管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原尿
尿液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水、无机盐、尿素
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氧气,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尿液成分
血液成分
血液成分变化结果:
血液中的尿素,氧含量减少。
尿液问题的判断
难点解析:
血尿和蛋白尿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含有红细胞的尿叫血尿,含有蛋白质的尿叫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两者进入原尿中。
快速区分原尿,血浆,尿液
下面是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样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表,尝试区分。
0.03
1.观察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2.尿素浓度最高,葡萄糖含量为0的是:
3.通过排除法得知,最没有规律的是:
区分技巧
C,乙:血浆
A,甲:尿液
B,丙:原尿
尿素浓度的变化
观察思考: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尿素的含量增多了吗?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大大超过原尿和血浆的原因是?
原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尿素浓度=
尿素质量
液体体积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随着肾小管流入肾盂汇集尿液,最后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排出体外的呢?
排出尿液的途径和意义
32
05

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排尿的通道
尿液排出的结构基础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单靠肾脏无法排出尿液,需要依赖于多个与排尿相关的器官构成的泌尿系统进行。
泌尿系统的组成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输尿管
肾盂
膀胱
尿道
体外
尿量:1.5升/天
尿液排出的途径
肾单位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的结构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排尿的意义
代谢废物的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脏的特点
2.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及组成
①肾小体
②肾小管
肾单位中血流方向形成尿液的过程
1.滤过作用
2.重吸收作用
血液变化结果
难点:尿液问题判断
尿液排出的途径及意义
达标检测
36
06
1.关于肾单位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C.正常人②中通常含有少量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④可以把所有葡萄糖重新吸收回①
达标检测
C
3. 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其中形成尿液和贮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 下图是健康人尿液形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单位 B.结构1和2内均流动脉血
C.过程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结构5中的液体含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
C
C
C
D
4. 下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人体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丙液是图中[ ]__________中的液体,该液体是血液流[ ]__________时,通过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表中甲液是图中[ ]_________末端流出的液体。该液体将通过输尿管流至__________暂时储存,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在此液体中检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填数字)。
③④⑤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
膀胱

为什么出球小动脉血管是动脉而不是静脉?
40
07
课外答疑:
41
为什么出球小动脉血管是动脉而不是静脉?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血管球(毛细血管)
球后毛细血管网
肾脏能通过本身内部的活动来控制尿液的形成量。正常情况下,尿液的形成量会受到肾血管的血流量(血压)的控制。如动脉内富含肌肉层,可以收缩舒张,来控制血流量(血压)。当入球小动脉舒张和出球小动脉收缩时,肾小球内血流量增加,血压升高,滤过率增加,尿量变多。当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内血压降低,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如果出球小动脉换成静脉,由于静脉肌肉层较薄,官腔较大,无法通过收缩舒张控制血流量,从而失去对尿量的控制能力。
课外视野
肾上腺激素并不在肾中形成。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