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33:08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高二下·福州期末)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下列研究方案能实现其目的是(  )
选项 方案 目的
A 诱导人胰岛B细胞和奶牛卵细胞融合 培育转基因克隆奶牛
B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叶绿体中 防止外源基因扩散
C 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骨髓瘤细胞 制备单克隆抗体
D 用胃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 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培育转基因克隆奶牛需要转基因技术和核移植技术,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可以避免外源基因随花粉在近缘物种播散,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骨髓瘤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C错误;
D、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
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肝衰竭、新衰竭、成骨不良;
④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2017高二下·莆田期末)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的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B.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加,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可形成新的病毒,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D选项的观点,即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故选:D.
【分析】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3.(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转基因生物一定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以禁止
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④如果转基因生物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①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①错误;
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②正确;
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也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③错误;
④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据此信息结合四个说法进行判断。
4.(2017高二下·双鸭山期中)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淋巴因子,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A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B不符合题意。在环境安全方面,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C不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①食物安全: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②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③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5.(2017高二下·泰安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有可能由重组的微生物或其分泌产物产生二次污染,A不符合题意。种植抗虫棉对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B符合题意。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从而造成伤害,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及应对措施,逐步解决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①目前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②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
(3)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6.(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微生物中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种植转基因作物以防止对不得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A不符合题意;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B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
(1)转基因植物环境的安全性
①环境安全性含义:环境安全性即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对环境构成威胁,转入的基因是否会从转基因植物的体内漂移到环境中,破坏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的生物种群间的动态平衡。
②环境安全性实例:如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一旦与其近缘野生种杂交,产生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种(即所谓“超级杂草”),那么除草剂就失去了作用,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③环境安全性评价:首先要考虑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可以与其杂交的近缘野生种。如果没有,则转基因漂移才不会发生。如果存在近缘野生种,转基因就有可能转移到野生种中,这时就要考虑转基因漂移后会有什么结果。如果会导致上述所谓“超级杂草”出现的话,则是危险的;如果相关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不会增加野生种的生存竞争力,则是安全的。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①人们主要的担心: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是否对人畜有毒。另外,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如果将控制过敏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影响。
②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确保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严格控制形成过敏源的基因进入新的植物中,以免造成危害。
7.(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基因的知识中,不可能作为争论原因的是(  )
A.对基因结构和调控机制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做的基因转移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是有多种原因的,因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穷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DNA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的不可预测,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而DNA重组技术中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关键在转移后的基因,技术操作过程的影响是第二位的。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①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②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③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8.(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体现了转基因生物会引发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某些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从牛奶中提取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生物安全主要是指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目前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都了解得相当有限;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属于食品安全问题,C符合题意;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确保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严格控制形成过敏源的基因进入新的植物中,以免造成危害。
9.(2017高二下·武邑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B.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人环境中
C.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A错误;
B、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正确;
C、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对昆虫的抗性进行定向选择,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错误;
D、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错误.
故选: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
10.生物武器的防护可采取多种不同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方法有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等
B.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要保护好皮肤
C.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不可人工扑打
D.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用烧燎熏蒸、喷洒药液法
【答案】C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选项A、B均为针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正确防护方法;选项C、D为针对敌投媒介生物进行防护的方法,D项为正确方法;选项C,人工扑打不可行。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炭疽杆菌是一种能充当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该菌日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2005年美国一生化制药厂试制了一种对炭疽杆菌细胞壁有转化分解作用的酶制品。该制品所分解的物质是(  )
A.DNA和RNA B.DNA和蛋白质的化合物
C.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 D.糖类与蛋白质的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炭疽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故酶制品分解的物质应该是糖类和蛋白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  )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答案】D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解: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可预防病原体的侵袭,A正确;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B正确;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C正确;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可能通过感染的动植物传播,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13.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染性强
【答案】A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由于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等,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故A不属于;生物武器的传染范围很广,故B属于;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较多,故C属于;微生物武器传染性强,故D属于。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答案】A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
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D.克隆技术不可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答案】C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故A正确。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故B正确。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故C错误。克隆技术得到的动物是相同的基因型,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综合题
16.回答问题:
(1)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原因有哪些? 。
A.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
B.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
(2)下列技术或研究中可能或必须用到胚胎移植技术的是   .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   的研究.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   的研究.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    .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胚胎工程D.治疗性克隆。E.生殖性克隆 F.试管婴儿G.设计试管婴儿H.基因身份证.
【答案】(1)A;B;C
(2)ABCDEFG;E;H;遗传学诊断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基因工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而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又由于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故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A.基因工程中若受体为动物,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B.动物细胞工程常用到胚胎移植技术;C.胚胎工程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D.治疗性克隆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E.生殖性克隆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F.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G.设计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H.基因身份证为DNA的测序,不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生殖性克隆的研究,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的研究是基因身份证,因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基因身份证,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故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分析】本题考查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7.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   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   。
(3)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而2002年,英国一对夫妇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地中海贫血症的男孩。这两项技术的区别是   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
【答案】(1)环境
(2)蛋白质
(3)试管婴儿技术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安全注意主要是指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2)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因为DNA经过表达会形成蛋白质,所以是为了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蛋白质。(3)试管婴儿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经过基因检测。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文化污染(如日本的动漫)、转基因技术、生化武器、生物技术伦理、生态安全等问题成了2014年两会科技界代表讨论的热烈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食品是将含有   的生物及其产生的产品制成的食品.生产转基因食品首先要培育转基因生物.。
(2)若培育转基因动物最好以   作为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植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培养直接产生试管植株,但动物的体细胞不能直接培养成动物新个体的原因是   ;克隆羊多利(dolly)培育成功说明    具有全能性.。
【答案】(1)外源基因
(2)受精卵;体细胞失去了全能性;动物细胞核 。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的优良性状表现出来.(2)培养转基因动物应选择全能性高的受体细胞,所以选择受精卵;动物的体细胞全能性由于细胞分化,不易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 / 1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高二下·福州期末)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下列研究方案能实现其目的是(  )
选项 方案 目的
A 诱导人胰岛B细胞和奶牛卵细胞融合 培育转基因克隆奶牛
B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叶绿体中 防止外源基因扩散
C 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骨髓瘤细胞 制备单克隆抗体
D 用胃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 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
A.A B.B C.C D.D
2.(2017高二下·莆田期末)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的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B.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加,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3.(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转基因生物一定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以禁止
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④如果转基因生物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2017高二下·双鸭山期中)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5.(2017高二下·泰安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6.(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微生物中
7.(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基因的知识中,不可能作为争论原因的是(  )
A.对基因结构和调控机制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做的基因转移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8.(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体现了转基因生物会引发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某些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从牛奶中提取
9.(2017高二下·武邑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B.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人环境中
C.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10.生物武器的防护可采取多种不同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方法有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等
B.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要保护好皮肤
C.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不可人工扑打
D.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用烧燎熏蒸、喷洒药液法
11.炭疽杆菌是一种能充当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该菌日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2005年美国一生化制药厂试制了一种对炭疽杆菌细胞壁有转化分解作用的酶制品。该制品所分解的物质是(  )
A.DNA和RNA B.DNA和蛋白质的化合物
C.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 D.糖类与蛋白质的化合物
12.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  )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13.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染性强
14.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15.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
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D.克隆技术不可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二、综合题
16.回答问题:
(1)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原因有哪些? 。
A.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
B.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
(2)下列技术或研究中可能或必须用到胚胎移植技术的是   .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   的研究.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   的研究.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    .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胚胎工程D.治疗性克隆。E.生殖性克隆 F.试管婴儿G.设计试管婴儿H.基因身份证.
17.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   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   。
(3)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而2002年,英国一对夫妇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地中海贫血症的男孩。这两项技术的区别是   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
18.文化污染(如日本的动漫)、转基因技术、生化武器、生物技术伦理、生态安全等问题成了2014年两会科技界代表讨论的热烈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食品是将含有   的生物及其产生的产品制成的食品.生产转基因食品首先要培育转基因生物.。
(2)若培育转基因动物最好以   作为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植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培养直接产生试管植株,但动物的体细胞不能直接培养成动物新个体的原因是   ;克隆羊多利(dolly)培育成功说明    具有全能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培育转基因克隆奶牛需要转基因技术和核移植技术,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可以避免外源基因随花粉在近缘物种播散,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骨髓瘤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C错误;
D、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
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肝衰竭、新衰竭、成骨不良;
④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可形成新的病毒,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D选项的观点,即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故选:D.
【分析】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3.【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①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①错误;
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②正确;
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也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③错误;
④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据此信息结合四个说法进行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淋巴因子,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A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B不符合题意。在环境安全方面,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C不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①食物安全: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②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③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5.【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有可能由重组的微生物或其分泌产物产生二次污染,A不符合题意。种植抗虫棉对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B符合题意。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从而造成伤害,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及应对措施,逐步解决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①目前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②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
(3)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6.【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种植转基因作物以防止对不得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A不符合题意;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B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
(1)转基因植物环境的安全性
①环境安全性含义:环境安全性即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对环境构成威胁,转入的基因是否会从转基因植物的体内漂移到环境中,破坏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的生物种群间的动态平衡。
②环境安全性实例:如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一旦与其近缘野生种杂交,产生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种(即所谓“超级杂草”),那么除草剂就失去了作用,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③环境安全性评价:首先要考虑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可以与其杂交的近缘野生种。如果没有,则转基因漂移才不会发生。如果存在近缘野生种,转基因就有可能转移到野生种中,这时就要考虑转基因漂移后会有什么结果。如果会导致上述所谓“超级杂草”出现的话,则是危险的;如果相关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不会增加野生种的生存竞争力,则是安全的。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①人们主要的担心: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是否对人畜有毒。另外,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如果将控制过敏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影响。
②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确保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严格控制形成过敏源的基因进入新的植物中,以免造成危害。
7.【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是有多种原因的,因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穷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DNA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的不可预测,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而DNA重组技术中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关键在转移后的基因,技术操作过程的影响是第二位的。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①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②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③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8.【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生物安全主要是指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目前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都了解得相当有限;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属于食品安全问题,C符合题意;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确保转入的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严格控制形成过敏源的基因进入新的植物中,以免造成危害。
9.【答案】B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A错误;
B、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正确;
C、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对昆虫的抗性进行定向选择,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错误;
D、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错误.
故选: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
10.【答案】C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选项A、B均为针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正确防护方法;选项C、D为针对敌投媒介生物进行防护的方法,D项为正确方法;选项C,人工扑打不可行。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炭疽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故酶制品分解的物质应该是糖类和蛋白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解: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可预防病原体的侵袭,A正确;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B正确;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C正确;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可能通过感染的动植物传播,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13.【答案】A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由于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等,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故A不属于;生物武器的传染范围很广,故B属于;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较多,故C属于;微生物武器传染性强,故D属于。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武器
【解析】【解答】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故A正确。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故B正确。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故C错误。克隆技术得到的动物是相同的基因型,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答案】(1)A;B;C
(2)ABCDEFG;E;H;遗传学诊断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基因工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而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又由于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故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A.基因工程中若受体为动物,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B.动物细胞工程常用到胚胎移植技术;C.胚胎工程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D.治疗性克隆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E.生殖性克隆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F.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G.设计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H.基因身份证为DNA的测序,不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生殖性克隆的研究,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的研究是基因身份证,因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基因身份证,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故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分析】本题考查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7.【答案】(1)环境
(2)蛋白质
(3)试管婴儿技术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安全注意主要是指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2)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因为DNA经过表达会形成蛋白质,所以是为了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蛋白质。(3)试管婴儿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经过基因检测。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答案】(1)外源基因
(2)受精卵;体细胞失去了全能性;动物细胞核 。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的优良性状表现出来.(2)培养转基因动物应选择全能性高的受体细胞,所以选择受精卵;动物的体细胞全能性由于细胞分化,不易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