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15:32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内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区域的整体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区域的关联性。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既要谋求区域的整体发展,也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关联。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联性(第一课时)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在本章中,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什么是区域?
●为何要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的区域?
●不同的区域有何差异?
●区域要素的组成对区域的整体性有何影响?
●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如何体现?
●因地制宜为何要考虑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从哪些方面对不同区域发展异同进行比较?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关联。
课程导入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当地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思考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含哪些地理要素?
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现状如何?他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的?
读景观图,充分挖掘地理信息,思考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8分)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2分)
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0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堆积岸,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地形(地貌)
季风气候
水文
建筑
文化
植被(生物)
▋你会将这些区域要素分类吗?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区域要素是通过什么反映出来的呢?
景观
气候
水文
建筑
农业(经济)
土壤
地貌
生物
文化
图中呈现了哪些区域要素?
地貌
水文
气候
文化
旅游业(经济)
建筑
生物
任务一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含哪些地理要素?
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现状如何?
回顾导入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当地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人口
经济
任务一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还包含哪些地理要素?
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4分)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现状如何?(5分)
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
地貌
生物
气候
水文
人口
经济
土壤
市场
交通
城市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区域整体性
①建立政府、社区、企业等多方参与机制;
②拓宽产品市场,打造品牌生态农产品;
③结合区域和民族特色,打造现代渔耕文化;
④与旅游产业融合,扩大农业产业链;
⑤加强有关产业关键技术和养殖模式的研究,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已有成果的推广力度。
有机稻和鱼产的市场需求增加、现代人对绿色环保食品和体验农事活动的需求增加,促使青田县产业升级、青田县人民收入增加,进而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促进了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与开发。
区域要素
地质
地貌
水文
生物
气候
土壤
自然要素
小结提升
人口
文化
经济
政治
宗教
科技
人文要素
建筑
交通
市场
历史
政策
制度
区域内
各类要素相互影响
区域整体性表现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风能发电-
-采矿-
-捕鱼-
-社会组织-
-习俗-
-社会制度-
区域文化
人类生产生活
自然界
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排放,保护环境。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区域要素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区域整体性
区域发展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或农业得以发展。
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田共生系统。同时也成为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任务二
图中可以看到那些区域要素?
2.法拉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哪些要素有关 ?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任务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
法拉吉是阿曼人发明的灌溉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灌溉方法。它不但为阿曼人带来了宝贵的水源,而且使阿曼村庄形成了独特布局,并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法拉吉分布的地区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尤其是用水制度的严格执行,保证了这些水资源短缺地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灌溉区
(竖井)
坎儿井坎儿井就是在高山雪水暗流处寻找水源,每隔一定距离钻一个深浅不一的竖井,然后根据地形在井底修建涵洞,与水井相通,向下游引水。
由直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几部分组成。直井(竖井)又叫工作井,在开掘和修理时用来出土和通风。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暗渠同明渠接头处的蓄水池,既可蓄水,又可减缓暗渠水流的冲力。
新疆坎儿井
你能对比阿曼的法拉吉与新疆的坎儿井,说出他们的异同点吗?
对于同一区域来说,区域内有整体性,而对于不同区域来说,区域间有差异性。
区域关联性
南水北调
区域要素流动
区域发展方向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区域间的差异
体现在:
中国三大自然区
西北大漠
雪域高原
东北雪乡
热带椰岛
草原风光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
中国三大自然区
新疆舞
藏戏
高跷秧歌
琼剧
赛马
花馍
习俗
地理位置
区域间的差异体现在: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文化习俗
……
区域差异普遍存在
▋小结
地形 水文
地理位置 生物
下面图片体现了由哪种区域差异引起的哪种区域要素的流动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
俄国人在旅顺修建的东正教堂
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
经济发展水平 贸易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浙江省青田县
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人口流动方向的改变 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区域发展
促进
影响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
种类、方向、强度
的变化
区域生产、
生活方式
区域发展
改变
影响
▋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
▋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任务四
京津冀地区是如何根据自身区域特点进行区域功能定位的?
2.在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各有侧重的推动要素在各区域间流动,从而促进各自区域的进一步合理发展?
3.河北省接受北京和天津的产业与技术有什么不同?
4.天津从北京接受产业与技术的同时,也向河北输出产业与技术,这两类产业与技术有什么不同?
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
北京市
河北省
天津市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资源、劳动力、
初级产品与农副产品
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
区域差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关联)的基础;
具体产业与技术的类型是由这三个区域各自定位决定的,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与技术就会向外输出,能留下的或者输入的都是符合其功能定位的。
小结提升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第一课时)
课堂小结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区域要素
整体性
关联性
要素种类、方向、强度的变化
区域发展方向
区域生产、
生活方式
区域关联性
要素流动
区域整体性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同一地区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不同地区区域差异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课后延展:
1 、观察旅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并说明其整体性。
2、将自己所在地与你知道的另一个地区比较,分析两地之间的差异性。
作业:
归纳本课所学,完成课后案。
1.植被破坏会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这体现了区域的( )
A.不确定性 B.边界模糊性 C.人为性 D.整体性
2.西气东输是我国进行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这体现了区域的(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关联性 ④层次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D
C
3.从气候和地形角度,说明青田县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有利条件。(6分)
浙江青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降水充足,气候条件优越;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山峦起伏,注排水方便。
课堂练习
4.说明浙江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的作用。(8分)
鱼以杂草为食,起到清除杂草(减轻草害)的作用;
鱼捕食昆虫(吞食害虫),起到除虫(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鱼类的翻土可增大土壤孔隙,起到松土的作用(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鱼的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肥数量;
鱼在水中生存,搅动水体,增加稻田水体氧气含量。
5.“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
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提供肥料;
稻鱼共生系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5分)
河北:
①劳动力丰富、廉价;
②土地租金低;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发展空间大;
⑤农业和重工业基础好。
7.说明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6分)
北京:
①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②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③交通便捷,信息通达度高。
8.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以京津冀中的一地为例,说明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6分)
河北: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北京:
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天津: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共22张PPT)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
2019湘教版
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区域发展的差异
2019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问题:1.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答案: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019湘教版
活动1
2019湘教版
结合有关材料,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思考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C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材 料】
问题: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答案:
2019湘教版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 条件 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黑土
问题: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答案:
2019湘教版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差 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为主
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轻工业比重相比更大
铁路、公路通达性好
铁路、公路、内河航运通达性好
第二产业占比大
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快
陆上联系多
海上联系多
活动2
2019湘教版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思考题】
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材 料】
问题:(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答案:
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拢,形成了城市群。
2019湘教版
问题:(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答案:
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2019湘教版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03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019湘教版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2019湘教版
原因:区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措施: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相应对策策略
根据自身情况
推行
采取
活 动1
2019湘教版
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 料】
活 动1
2019湘教版
(1)读图 1-24,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2)对照图 1-23,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3)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思考题】
问题:读图 1-24,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答案:
美国的乳畜带分布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小麦带分布于中部平原和北部平原;玉米带分布于中部平原,乳畜带以南;棉花带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2019湘教版
问题:对照图 1-23,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答案:
美国东北部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形成乳畜带;美国中部和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形成小麦区,北部由于冬季较长,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中部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2019湘教版
问题: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答案: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玉米的生长,形成玉米带;西部高原山区,海拔高,降水少,面积辽阔, 多天然牧场适宜发展畜牧业。
2019湘教版
活 动2
2019湘教版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4)有人说,海洋岸线资源和热带气候资源是海南岛的两大优势资源,应以此为依托建设国际旅游岛。你是如何认识的?针对海南岛岸线资源保护,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国际旅游岛,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并写成一篇小论文。
【思考题】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问题:(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答案:
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四周分布面积狭小的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2019湘教版
问题:(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答案:
海南岛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量条件好,降水丰沛,适合热带作物生长,因此海南岛能成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2019湘教版
问题:(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答案:
海南岛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海水、沙滩、热带雨林等优质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岛上交通设施完备,度假旅游的接待能力强,还有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条件。
2019湘教版
课堂小结
2019湘教版